患儿,男,6岁。近1个月出现3次夜间入睡后2~3小时出现下床行走、穿衣、进食、打扫卫生等动作,强行唤醒后不能回忆。最可能

题目
单选题
患儿,男,6岁。近1个月出现3次夜间入睡后2~3小时出现下床行走、穿衣、进食、打扫卫生等动作,强行唤醒后不能回忆。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睡行症

B

REM期行为异常

C

夜惊

D

梦魇

E

错乱觉醒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74岁,反复咳嗽,咳痰30年,近五年来长期夜间家庭氧疗,1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喘息,不能入睡,家属给予舒乐安定口服,并提高吸氧浓度、延长吸氧时间,但昨日起出现昏睡,其昏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舒乐安定中毒

B、脑梗死

C、严重低氧

D、低钠血症

E、二氧化碳蓄积


参考答案:E

第2题:

某男,65岁,有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 病史2年,近1个月来出现夜间憋气而惊醒,呼吸深快伴有少量哮鸣音,端坐,位休息后可以缓解,最可能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C

第3题:

小儿脊柱发育的第2个弯曲在

A、6个月后会坐时出现胸椎后凸

B、1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

C、3个月随抬头动作的发育出现颈椎前凸

D、7个月后会坐时出现胸椎后凸

E、6~7岁时韧带发育后


参考答案:A

第4题:

小儿脊柱发育的第2个弯曲在

A.6个月后会坐时出现胸椎后凸
B.1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
C.3个月随抬头动作的发育出现颈椎前凸
D.7个月后会坐时出现胸椎后凸
E.6~7岁时韧带发育后

答案:A
解析:
新生儿时脊柱仅轻微后凸,3个月左右随抬头动作的发育出现颈椎前凸,此为脊柱第1个弯曲;6个月后会坐时出现胸椎后凸,为脊柱第2个弯曲;1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为脊柱第3个弯曲。【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小儿体格生长及评价”知识点进行考核】

第5题:

患者,男,70岁。因经常夜间睡眠时离床到院子里活动,醒后对所发生的事情不能回忆,诊断为梦游症。
该患者梦游所处睡眠分期的特点是()。

A.睡眠最浅
B.易被唤醒
C.难以唤醒
D.很难唤醒
E.极难唤醒

答案:E
解析:

第6题:

梦游时,患者可下床,完成复杂的动作,醒后对其过程不能回忆。()


答案:正确

第7题:

指导家长检查和收集蛲虫卵通常在

A、患儿夜间入睡前1~3小时

B、患儿夜间入睡后1~3小时

C、患儿早晨清醒前1~3小时

D、患儿早晨清醒后1~3小时

E、患儿午休熟睡时


参考答案:B

第8题:

患者男,24岁。1个月前出现进食后上腹部胀痛,夜间常痛醒,进食后可以缓解,今日进食后感上腹饱胀,频繁呕吐宿食,初步诊断为

A、胃溃疡伴出血

B、急性胃炎

C、胃癌

D、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梗阻

E、慢性胃炎


参考答案:D

第9题:

患者,女性,40岁。
病例摘要
(1)主诉:右上后牙进食后明显疼痛10天。
(2)现病史:患者近1个月来出现右上后牙进食后食物嵌塞及轻微疼痛症状,近10天来进食后出现明显疼痛症状。刷牙和取出嵌塞食物后疼痛可缓解。无自发性疼痛。
(3)检查:15近中邻面龋洞,已穿髓,探(+),冷诊疼痛,叩(±),牙龈无异常。36面窝沟龋,达牙釉质层,探(-)。


答案:
解析:
病例分析
(1)诊断:15慢性溃疡型牙髓炎,36浅龋。
诊断依据:①右上后牙进食后食物嵌塞疼痛症状;②15龋洞已穿髓,探(+),冷诊疼痛,叩(±),牙龈无异常;③36面窝沟龋,达牙釉质层。探(-)。
(2)鉴别诊断
1)深龋:无自发性疼痛症状,温度刺激龋洞时出现疼痛反应,而刺激去除后症状并不持续。无穿髓孔。无叩痛。
2)可复性牙髓炎:无自发性疼痛症状,可有一过性温度刺激痛,但无穿髓孔。无叩痛。
3)慢性增生型牙髓炎:与溃疡型症状相似。但多为青少年患者,有牙髓息肉,探诊易出血。
4)慢性闭锁型牙髓炎:与溃疡型症状相似。但无穿髓孔。可有温度刺激的迟缓性疼痛反应。
(3)治疗设计:15牙髓治疗。根管治疗,必要时冠修复。36备洞后直接永久充填。

第10题:

患者男,69岁。丙肝后肝硬化24余年。2天前聚餐后出现意识淡漠,行为反常,扑翼样震颤阳性,病情逐渐加重。查体:巩膜黄染,不能唤醒,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血氨230μmol/L。

该患者目前可能出现哪些表现
A.各种反射都消失
B.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C.不能唤醒
D.肌张力亢进
E.脑电图呈特征性改变
F.腱反射亢进
G.唤醒后可正确回答问题,但很快再次入睡
H.定向力差
I.睡眠倒错
J.书写障碍
K.情绪激动

答案:B,C,D,E,F
解析:
2.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有:(1)神经毒素学说,包括:①血氨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②大脑对中性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摄取增加;③脑星形胶质细胞含有谷氨酰胺合成酶,可促进氨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当脑内氨浓度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合成的谷氨酰胺增加,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肿胀;④氨可直接干扰神经的电活动。(2)神经递质的变化:γ-氨基丁酸/苯二氮革类神经递质、假性神经递质、色氨酸增加。
4.肝性脑病的治疗包括消除诱因、减少肠道内氮源性毒素的生成和吸收、促进体内氨的代谢、调节神经递质、人工肝、肝移植等,其中减少肠道内氮源性毒素的生成和吸收包括限制蛋白质饮食、清洁肠道(生理盐水或弱酸液清洁灌肠)、口服乳果糖或乳梨醇、口服抗生素(如新霉素、甲硝唑、利福昔明等)、口服益生菌制剂。促进体内氨的代谢的药物包括L-鸟氨酸-L-门冬氨酸(OA)、鸟氨酸-α-酮戊二酸、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精氨酸等。同时为预防脑水肿,可静脉输注高渗葡萄糖或甘露醇。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