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均质黏性土场地中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底面宽度2.0m,埋深为1.5m,基础线荷载为500kN/m,土层天然重度为1

题目
单选题
某均质黏性土场地中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底面宽度2.0m,埋深为1.5m,基础线荷载为500kN/m,土层天然重度为19kN/m3,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Pa,采用2.0m厚的粗砂垫层,垫层重度18kN/m3,场地中地下水埋深为4.0m。按规范JGJ79-2002计算。如基坑开挖时放坡角为1:0.75,垫层顶面尺寸宜为()。
A

5.56m

B

6.31m

C

7.06m

D

7.81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场地自0~5m为均质黏性土,Es=7MPa,γ=19 kN/m3,5.0m以下为基岩,场地中有独立基础,底面尺寸为4m×4m,基础埋深为1.0m,基础底面处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的压力为3500kN,如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为0.8,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基础最终变形量为( )mm。

A.54
B.64
C.74
D.84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3.5条计算
p0=pk-pc=3500/(4×4)-19×1=199.75kPa
l/b=2/2=1,z/b=4/2=2
查表K.0.1-2得

第2题:

某场地为均质黏性土场地,场地中拟建一建筑物,基础底面埋深为2.0m,附加应力分布可简化成如图3-28形式,如果假设施工过程中沉降可完成40%,建筑物建成后还能沉降( )mm。(注:土体为正常固结,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为1.1)

A. 74 B. 94 C. 114 D. 124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 3. 5节,其最终变形量应为:

则可得剩余变形量为:
s余=0. 6s =0. 6×123. 75 =74. 25mm

第3题:

某建筑物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为2.0m,基础宽度为2.5m,场地自0~5.0m为硬塑黏性土,5.0~9.0m为液化中砂层,相对密度为0.40,9.0m以下为泥岩,基础底面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压力为250kPa,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则砂土层的平均震陷量估算值为( )m。

A0.2
B0.4
C0.6
D0.8

答案:B
解析:
7度烈度时非液化土特征深度d0=7m
不考虑液化影响时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du应满足
du>d0+db-2=7+2-2=7m
直接位于基础底面以下的非液化土层厚度为
5-2=3.0m

第4题:

某均质细砂土场地,土层重度为18kN/m3,承载力特征值fak=105kPa,地下水埋深为4.0m,建筑物采用独立基础,埋深为1.0m,底面尺寸为2.5m×2.5m,荷载为F=1800kN,采用换填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垫层厚度为2.0m,垫层为碎石,重度为20kN/m3,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以下问题。垫层底面处土层径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为()。

  • A、145kPa
  • B、150kPa
  • C、155kPa
  • D、160kPa

正确答案:B

第5题:

某场地为均质黏性土场地,土层资料为:fak=150kPa,y = 18kN/m3,e = 0. 90, IL =0.70,地下水埋深为6.0m,场地中有独立基础,上部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为1000kN,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时传至基础顶的荷载为1300kN,基础埋深为2.0m,只考虑中心荷载作用条件时,基础底面积不宜小于( )m2。
A. 5.6 B. 6.6 C. 7.3 D. 9.5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 2. 4条计算,查表5. 2. 4 得:ηb =0,ηd =1:则: fa =fak +ηby(b-3) +ηdym(d-0. 5) =150+0 + 1×18×(2 -0.5)=177kPa
基础底面积为:

第6题:

某场地为均质黏性土场地,场地中拟建一建筑物,基础底面埋深为2.0m,附加应力分布可简化成如图形式,如果假设施工过程中沉降可完成40%,建筑物建成后还能沉降( )mm。(注:土体为正常固结,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为1.1)

A 74
B 94
C 114
D 124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3节计算

第7题:

某条形基础埋深为2.0m,传至基础顶面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为500kN/m,地基土为均质黏土,γ=18kN/m3,e=0.8,IL=0.7,fak=250kPa,地下水埋深为6.0m。则基础底面宽度宜为( )m。

A.1.94
B.1.97
C.2.00
D.2.04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及相关内容计算
设基础宽度b≤3m

第8题:

某一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宽度b=2.0m,埋深d=2.0m,地基剖面如图4所示,基础底面下各层土的厚度、土性指标等如表1所示,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Fk=450kN。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是(  )kPa。


A.315
B.300
C.295
D.280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地基承载力修正根据式5.2.4计算,持力层①为黏性土层,其fak=200kPa,经深宽修正后有:fa=fak+ηbγ(b-3)+ηdγm(d-0.5)=200+0+1.0×18.0×(2-0.5)=227kPa,则地基承载力faE=ζafa=1.3×227=295kPa。

第9题:

某淤泥质土场地,淤泥质土层厚度为10m,10m以下为基岩,场地中拟建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基础埋深为2.0m,基础底面附加压力为300kPa,地表下10m处的附加应力为100kPa,地基采用粉体喷搅法处理,搅拌桩桩径为0.5m,桩间距为1.5m,三角形布桩,桩体材料压缩模量为300MPa,桩间土压缩模量为4MPa,该筏形基础的沉降量为( )mm。
A. 18 B. 24 C. 30 D. 47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11. 2. 9条计算如下:
de=1.05s = 1.05×1.5 = 1.575m; m=d2/d2e =0.52/1.5752 =0. 101 ;
Esp=mEp + (1-m)Es=0. 101×300 + (1-0. 101)×4 = 33. 9MPa,Ep、Es为分别为搅拌桩的压缩模量和桩间土的压缩模量。

式中,pz为搅拌桩复合土层顶面的附加
压力值;pz1搅拌桩复合土层底面的附加压力值。

第10题:

单选题
某均质粉土场地,土层重度为γ=18kN/m3,fak=110kPa,地下水位5.0m,场地中有一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2.0m,埋深1.5m,荷载为400kN/m,采用矿渣垫层处理地基,垫层厚度为2.0m,垫层材料重度为20kN/m3,试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以下问题。垫层底面处自重应力为()。
A

63kPa

B

70kPa

C

75kPa

D

80kPa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