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央银行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与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中央银行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与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目的?


参考答案:(1)依据: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就是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即某种金融资产既能保全价值,又能迅速地变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 (2)目的:便于中央银行了解各货币层次之间的数量变化,考察各种不同货币性的金融资产对经济的影响;有助于中央银行正确估计前期货币政策的效果,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以便选择今后货币政策的决策方向

第2题:

我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原则不包括( )。

A.划分货币层次应把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基本标准

B.划分货币层次要考虑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要求,应把列入中央银行账户的存款同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区别开来

C.货币层次要能反映经济情况的变化,要考虑货币层次与商品层次的对应关系,并在操作上和应用上有可行性

D.宜细不宜粗


正确答案:D
我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原则除了ABC选项外,还包括宜粗不宜细的原则。

第3题:

各国中央银行都对本国货币以流动性大小为标准做出了层次划分。我国货币划分为四个层次。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4题:

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货币层次的定义
②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
M0是边界最窄的货币界定,通常称为现金,具有很高的流动性。M0和M1称为狭义货币,或交易货币,即主要用于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货币。把M2、M3、M4„称为广义货币,是对货币外延的扩大,在一定条件下,广义货币可以转化为狭义货币,通常被称为一种潜在的购买能力或支付能力,需要经过一定时期才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③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
是为了把握流通中不同口径货币的特点、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进行宏观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流通性的货币层次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流通量时就不能同样对待,应选择流通性强,与经济活动最为密切的层次作为重点,从而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同时,中央银行对不同货币层次的监测和控制,也促使各种金融机构作出相应的反应。

第5题:

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不尽相同,所依据的标准也不一样。()


答案:错
解析:
在实践中,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不尽相同,但所依据的标准基本一致,即货币的流动性。

第6题:

要使我国货币层次划分具有实际意义,应按照以下原则( )。

A.划分货币层次应把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基本标准

B.划分货币层次要考虑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要求,应把列入中央银行账户的存款同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区别开来

C.货币层次要能反映出经济情况的变化,要考虑货币层次与商品层次的对应关系,并在操作和运用上有可行性

D.宜粗不宜细

E.以上说法均正确


正确答案:ABCDE

第7题:

我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原则不包括()。

A:划分货币层次应把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基本标准
B:划分货币层次要考虑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要求,应把列人中央银行账户的存款同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区别开来
C:货币层次要能反映经济情况的变化,要考虑货币层次与商品层次的对应关系,并在操作上和应用上有可行性
D:宜细不宜粗

答案:D
解析:
我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原则除了A、B、C选项外,还包括宜粗不宜细的原则。

第8题:

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主要依据货币的用途。【 】


正确答案:×
[解析]赞币供给层次根据信用制度发达程度、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种类、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不同而有不同的划分,其中主要以流动性为标准。

第9题:

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具体有哪些层次?


正确答案: (1)划分依据:货币流动性。
(2)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第10题:

简述西方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具体内容。


正确答案:(1)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对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在货币流通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类型的货币流动性划分各个层次,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量结构的依据。
(2)迄今为止,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并无定论,但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已为大多数国家政府所接受。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作“货币性”,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转换成现实购买力(现金)的便利程度和买卖时的交易成本。根据资产流动性不同,货币供应量分为以下层次:M1=C+D,M2=M1+S+T,M3=M2+Dn,M4=M3+L。各国政府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控重点主要是M1和M2两个层次。
(3)比如现金和活期存款,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使用,直接引起市场商品供求变化,因而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这就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即:M1=通货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4)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流动性较低,它也会形成一定的购买力,但需要转化为现金才能变为现实的购买手段,提前支取则要承受一定程度的损失,所以其流通次数较少,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因此,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也是货币,也应计算在货币供应范围内,从而得出广义的货币M2,即: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5)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不能接受活期存款,但能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这些金融机构的存款与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即储蓄存款没有本质区别,都具有较高的货币性,货币供应量因此应扩大为M3,即: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6)国库券、人寿保险公司保单、承兑票据等在金融市场上贴现和变现的机会很多,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与M3只有程度的区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也应纳入货币供应量中,由此得到M4,即: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