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发生在()。

题目
单选题
商鞅变法发生在()。
A

西周

B

战国时代

C

秦朝

D

汉朝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发生在( )。

A.魏国

B.楚国

C.秦国

D.齐国


正确答案:C

6.C【解析】商鞅变法是在秦国进行的。

第2题:

商鞅变法发生在( )

A、楚国

B、秦国

C、齐国

D、燕国


正确答案:B

第3题:

简述商鞅的变法理论?


参考答案:

①商鞅驳斥了"法古无过,循礼邪"的传统观念,指出自古以来根本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礼法,法令制度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他提出了"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口号。
②商鞅通过对民乱国亡是循守旧礼的必然结果的分析,指出吸有变法更礼才能强国利民。
③商鞅指出必须根据时代要求、社会现实和民情风俗来更礼变法。
④商鞅用历史进化观点来作为其说明变法必然性的理论依据。


第4题:

商鞅变法发生在()。

  • A、西周
  • B、战国时代
  • C、秦朝
  • D、汉朝

正确答案:B

第5题:

商鞅变法发生在( )

A.魏国

B.秦国

C.楚国

D.鲁国


正确答案:B

第6题:

继李悝变法之后,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虽然开始较晚,取得的成效却很显著,其价值仍可以同李悝变法并驾齐驱。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的主要意思的是( )。

A.李悝变法早于商鞅变法

B.商鞅变法开始太晚

C.商鞅变法意义同样深远

D.商鞅变法虽然开始很晚,但收效明显


正确答案:D
由文意可知,片段主要强调了商鞅变法的成效显著以及价值很大。正确答案为D。

第7题:

商鞅变法发生在( )。

A.秦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时期


正确答案:C
商鞅于公元前356年(战国时期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在秦国实施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故选C。

第8题: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并说明由此得到的认识。(13分)


正确答案:
相同点:变法的目的都是富国强兵;变法都得到王权支持;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变法者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调整。
不同点:前者的大背景是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后者的大背景是处在北宋r期面临统治危机:前者的根本目的是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后者的根本目的是为挽救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前者的性质是一场封建化运动,后者的性质是对封建生产关系作出部分调整;前者的结果是成功,后者的结果是失败。
认识:改革必然遭到旧势力反对,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改革成功的依据据是改革的成果是否得到维护而不应以改革者个人命运得失如何为依据;改革的措施须因时而定,改革过程中应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第9题:

下列历史事件中,发生在黄河流域的有( )

A.商鞅变法
B.王莽新政
C.魏孝文帝迁都
D.赤壁之战

答案:A,B,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常识,并选择正确项第二步,A项: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B项: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C项:孝文帝迁都洛阳是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发动的迁都行动,正式完成于太和十八年(494)。目的是实行汉化,是北魏实行汉化最重要的措施。D项: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因此,选择ABC选项。

第10题: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秦有商鞅变法,那么韩国有()变法。


正确答案:申不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