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具体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题目
单选题
下列关于具体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

B

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单位,又包括个人,后者须年满18周岁

C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是指故意破坏正在使用中的广播电视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D

无论故意与否,只要编造或传播虚假信息而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的都构成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侵犯的客体是广播电视领域的公共安全;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单位,又包括个人,后者须年满16周岁,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因此,ABD都有误。C为正确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概念从宏观上揭示犯罪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B.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

C.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基础

D.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

E.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


参考答案:A, B, D, E

第2题:

求公务员考试正确详解: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有( )。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B.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犯罪集团的全部罪行处罚

C.事前与盗窃犯罪人通谋、事后为其销赃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D.实行犯的实行行为超过了共同犯罪故意范围的,其他共同犯罪人对超出共同故意范围的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


A,B,C,D

【试题解析】:《刑法》第25条第2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故选项A正确。《刑法》第26条第3款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故选项B正确。一般地,若事前通谋,事后按照约定对犯罪分子犯罪所得赃物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应按犯罪分子所实施的特定犯罪的共同犯罪处理,故选项C正确。在共同犯罪中,实行过限行为,由实行该种行为的人独自承担刑事责任,其他共同犯罪人对此不负刑事责任,故选项D正确。本题应ABCD。

 

第3题:

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犯罪同类客体是建立刑法分则体系的主要依据

B.犯罪直接客体就是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人或物

C.犯罪直接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

D.一个犯罪可以同时侵犯数个直接客体


正确答案:B
解析: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同类客体是对直接客体的概括,而一般客体是对同类客体的概括。犯罪的一般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整体。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方面。作为同一类客体的社会关系具有相同的或者相近的性质。只有依据同类客体,才能对犯罪作科学的分类,建立严密、科学的刑法分则体系。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一种犯罪可以同时侵害数个直接客体。比如,抢劫罪既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利同时又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的人或物。所以选项B的表述是错误的。

第4题:

下列关于金融犯罪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只能是金融企业
B、只能是法人
C、只能是自然人
D、可以是金融工具

答案:D
解析:
金融犯罪的对象,可以是“人”(包括自然人、单位、“公众”等),也可以是各种金融工具(包括货
币、各种金融票证、有价证券、信用证、信用卡等)。

第5题:

下列关于犯罪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犯罪对象是危害社会行为所直接作用的人或者物

B.犯罪对象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C.犯罪对象也称为犯罪客体

D.并非所有的犯罪都损害一定的犯罪对象


正确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比较。(1)概念不同。犯罪对象是危害社会行为所直接作用的人或物,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选择A;由此可知,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排除C。(2)层次不同。两者在犯罪构成体系中位于不同的层次,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之一,是任何犯罪成立必须具备的要件,犯罪对象则是作为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的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如《刑法》第316条的脱逃罪就不存在犯罪对象,排除B。(3)是否受侵害。任何犯罪都侵犯一定的犯罪客体,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侵害,如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罪中的犯罪对象———枪支,弹药,就没有受到侵害,因此,选择D。

第6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的犯罪未遂的论述正确的是()。

A.只有在直接故意犯罪中才可能发生的犯罪形态,在间接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未遂的问题

B.犯罪未遂是指尚未发生《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实际结果

C.犯罪未遂是指完整的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实行

D.犯罪未遂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尚未完成


参考答案:A, D

第7题: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单位犯罪都是故意犯罪

B.单位犯罪都是以牟利为目的的犯罪

C.单位犯罪都采用双罚制

D.单位犯罪也可以只处罚自然人


正确答案:D

第8题: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

B.犯罪构成是划分罪与非罪的具体标准

C.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

D.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


正确答案:ABCD
ABCD【解析】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其间联系在于: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两者最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功能相异:犯罪概念的功能是从整体上回答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揭示犯罪行为的社会、政治本质,从而使我们从原则上区分罪与非罪;而犯罪构成的功能是解决构成犯罪的具体规格和标准问题,进一步明确回答犯罪是怎样成立的,构成犯罪需要具备哪些要件,从而为我们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提供了具体的标准。据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第9题:

下列关于犯罪地点在刑法中的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犯罪地点是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
B.犯罪地点是犯罪的选择构成要件
C.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法定量刑情节
D.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酌定量刑情节

答案:B,C,D
解析:
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以一定的方式方法实施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刑法对犯罪的地点不作特别的限定,所以它们通常不是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但如果《刑法》把地点明文规定为某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时,它就成了构成该罪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只有A选项是错误的。

第10题:

(2010年真题)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单位犯罪都是故意犯罪
B.单位犯罪都是以牟利为目的的犯罪
C.单位犯罪都采用双罚制
D.单位犯罪也可以只处罚自然人


答案:D
解析:
解析:单位犯罪通常情况下是故意犯罪,但也有过失构成犯罪的,如《刑法》第137条规定的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A选项错误。以牟利为目的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但单位犯罪并不都是以牟利为目的的犯罪,B选项错误。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根据《刑法》第31条的规定,原则上采用双罚制,但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