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23岁,月经期下腹剧痛8年。查体:子宫正常大小,双附件无异常。初步诊断为原发性痛经。该患者已婚,暂无生育计划。最佳

题目
单选题
女性,23岁,月经期下腹剧痛8年。查体:子宫正常大小,双附件无异常。初步诊断为原发性痛经。该患者已婚,暂无生育计划。最佳治疗方法是()
A

经期服用氟灭酸

B

经期服用布洛芬

C

雌孕激素序贯疗法

D

口服避孕药

E

单用孕激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40岁。已婚,经产妇,月经期延长,量多,痛经明显,子宫孕50天大小,有压痛,双附件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A、子宫肌瘤

B、子宫腺肌病

C、子宫肥大

D、子宫内膜异位症

E、早孕


参考答案:B

第2题:

女性,23岁,月经期下腹剧痛8年。查体:子宫正常大小,双附件无异常。初步诊断为原发性痛经。该患者已婚,暂无生育计划。最佳治疗方法是

A.经期服用氟芬那酸

B.经期服用布洛芬

C.雌孕激素序贯疗法

D.口服避孕药

E.单用孕激素


正确答案:D

第3题:

李女士,36岁,已婚,结婚4年未孕。妇科检查: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子宫骶骨韧带处扪及数个小硬结节,双侧附件无明显异常。临床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以下不是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是

A.不孕症

B.性交痛

C.月经失调

D.原发性痛经

E.盆腔扪及结节


正确答案:D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特点是继发性渐进性痛经。

第4题:

女性,40岁,已婚,经产妇,月经期延长,量多,痛经明显,子宫孕50d大小,有压痛,双附件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A.子宫肌瘤

B.子宫肌腺病

C.子宫肥大

D.子宫内膜异位症

E.早孕


正确答案:B
子宫肌腺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妇女,临床表现为经量增加、经期延长、进行性痛经,查体可见子宫均匀增大,质硬而有压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无子宫均匀增大,子宫肌瘤、子宫肥大、早孕无进行性痛经。考点:子宫肌腺病

第5题:

女性,28岁,经产妇,月经期延长,量多,痛经明显,子宫如孕50天大小,有压痛,双附件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A.早孕

B.子宫肥大

C.子宫肌瘤

D.子宫腺肌病

E.子宫内膜异位症


正确答案:D

第6题:

患者女,37岁。婚后4年未孕。妇科检查: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子宫骶骨韧带处扪及数个小硬结节,双侧附件无明显异常。临床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下列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的是

A、盆腔扪及结节

B、月经失调

C、继发性痛经

D、不育症

E、原发性痛经


参考答案:E

第7题:

女性,15岁,于14岁初潮,行经第1天腹痛最剧,持续2-3天缓解,伴恶心呕吐。肛门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双侧附件(-),应诊断为()

A.无排卵性功血

B.原发性痛经

C.子宫内膜异位症

D.继发性痛经


答案B

第8题:

女性,48岁,近2年月经不规则,子宫正常大小,双附件未扪及异常,应诊断为

A.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B.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C.更年期综合征

D.原发性痛经

E.继发性痛经


正确答案:B
更年期(围绝经期)功血:为大于40岁妇女至绝经前后之妇女功血,其间无排卵功血发生率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不规则,经量过多,经期延长。10%~15%患者呈严重不规则月经过多、崩漏和严重贫血。内膜活检多呈现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过长,故诊刮是必要的,尤应注意排除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内膜癌、卵巢癌、子宫颈癌)所致非功血性子宫出血。

第9题:

女,40岁,已婚,经产妇,月经期延长,量多,痛经明显,子宫孕50天大小,有压痛,双附件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A.子宫肌瘤

B.子宫肌腺病

C.子宫肥大

D.子宫内膜异位症

E.早孕


正确答案:B
解析:子宫腺肌病约30%.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凡30岁以上的经产妇,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逐年加剧的进行性痛经。检查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而有压痛,经期压痛显著时,应首先考虑为子宫腺肌病。B型超声检查可能在肌层中见到种植内膜所引起的不规则回声增强。

第10题:

患者女,40岁。已婚,经产妇,月经期延长,量多,痛经明显,子宫孕50天大小,有压痛,双附件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A.子宫肌瘤
B.子宫腺肌病
C.子宫肥大
D.子宫内膜异位症
E.早孕

答案:B
解析:
子宫肌瘤、子宫肥大进行性痛经少见,故A、C不正确。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较子宫腺肌病轻,以侵犯卵巢最为常见,故D不正确。早孕应有停经史及其他早孕反应,故E不正确。子宫腺肌病主要表现是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逐渐加剧的进行性痛经。子宫经期时压痛尤为显著。本病例提示子宫腺肌病可能性大,故选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