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是如何反映边地激烈战斗情景的?

题目
问答题
《从军行》是如何反映边地激烈战斗情景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暗:
穿:
还:
(2)如何理解这首诗所反映的边地激烈战斗情景和战士们的艰苦生活。
(3)分析诗中所表现的战士们的卫国热情与英雄气概。


答案:
解析:
(1)暗:晦暗穿:磨穿还:还家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反映边地激烈的战斗情景和战士们的艰苦生活。广袤的青海高原上,乌云低垂,连白色的雪山也显得暗淡无光,战士们驻守在孤城里,遥望远处的玉门关。与敌人交战,是常有的事情,以至于金甲都被黄沙磨穿。“百战”,表明战争之频繁,从军之日久;“穿金甲”,表明战斗之激烈,环境之艰苦,表现了诗人对从军将士的同情。
(3)战士们并没有被这恶劣的环境和危险的战争生活所吓倒,而是表现出高度的卫国热情与无畏的英雄气概,一定要等到彻底打败敌人才回家乡。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从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第2题:

情景再现的过程是如何展开的?


正确答案: 一、理清头绪:我们脑海里那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开头是什么结尾发展是什么,哪里重点,哪里特写镜头?这些要心中有数,不可走过场,也不可陷进去。
二、设身处地:要把稿件所叙述,描写的一切作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进入具体的事件,场面中去,不能袖手旁观,闭目塞听。设身处地主要是获得现场感。现场的环境,气氛等也能同时感受到,虽然不同于戏剧中的“我就是”,但应该像是“我就在”。
三、触景生情:当某种生活图景在脑海里浮现时,我们一定要作出积极的反应。
四、现身说法:播音员头脑中再现了稿件中的情景,经过自己的笑话吸收,加工制作,使受众产生某种情景的再现,从中受到感染

第3题:

如何理解这首诗所反映的边塞激烈战斗情景和战士们的艰苦生活。


正确答案: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反映边塞激烈的战斗情景和战士们的艰苦生活。广袤的青海高原上,乌云低垂,连白色的雪山也显得暗淡无光,战士们驻守在孤单的城堡里,遥望远处的玉门关。与敌人交战,是常有的事情,以至于金甲都被黄沙磨穿。“百战”,表明战争之频繁,从军之日久;“穿金甲”,表明战斗之激烈,环境之艰苦,表现了诗人对从军战士的同情。

第4题:

简述情景交融是如何实现的。


正确答案: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的脑海里应该像电影那样,形成连续的活动画面;同时,这画面是带有播音员的感受,态度,感情的,不带有稿件本身蕴含着的作者的感受,态度,感情及播音员因此而产生的评价体验的“映象”。也就是说,从播音员理解和感受稿件中,不但感受到了其中的形象:“景”,而且感受到了其中的神采:“情”,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这个过程不是结果,是运动不是静止的,是融合不是孤立的,我们就叫它“情景再现”。

第5题:

火场供水战斗车数量是如何计算的?


正确答案:⑴根据水枪的控制面积确定战斗车数量计算:N=A/nf
式中:N——火场供水战斗车数量,辆;A——火场燃烧面积,m2;n——每辆消防车供应水枪的数量,支,火场上一般每辆消防车出2~3支19mm水枪;f——每支水枪控制的燃烧面积,m2
⑵根据消防车控制火势面积确定战斗车数量计算:N=A/A
式中:N——火场供水战斗车数量,辆;A——火场燃烧面积,m2;A——每辆消防车控制的燃烧面积,m2
⑶根据火场燃烧面积确定战斗车数量计算:N=Aq/Q
式中:N——火场供水战斗车数量,辆;A——火场燃烧面积,m2;q——灭火用水供给强度,L/s.m2;Q——每辆消防车供水流量,L/s。
⑷根据火场用水量确定战斗车数量计算:N=Q/Q
式中:N——火场供水战斗车数量,辆;Q——火场用水量,L/s;Q——每辆消防车供水流量,L/s。

第6题:

陶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情景下,应把设计作为企业的核心设计要素来培养。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什么是情景再现,编导如何引导主持人做好情景再现?


正确答案: “情景再现”的准备指是播音主持人以稿件内容为依据,处理稿件、展开联想和情绪酝酿的相关活动,主要分为以下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播音主持人以稿件内容为依据,来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明确来龙去脉,从而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全面了解稿件内容,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易于把握和理解的脉络;
第二步,以稿件内容为依据,来进行情景的构思。展开充分的联想,使同稿件内容相联系的图像出现于脑海中,并结合表达的主要思想和上下文内容,来进行合理场景的选择,从而类似于拍电影,来将相关画面组合成为一个动态、连续的整体;
第三步,以所设置的情境为依据,来对所要表达情感进行体会,将自己置身于整个情景当中,想象自己就是故事的当事人,体会稿件所述一切均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发自身感情,获取更多的现场感。

第8题:

光线:明亮

正确选项为( )。

A.花朵:鲜艳

B.充实:饱满

C.奔跑:迅速

D.激烈:战斗


正确答案:A
光线与明亮之间是名词与修饰词的关系。B中两者是近义词,C中“奔跑”是动词,D中顺序错误。

第9题:

1937年,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也是国共合作抗日配合较好的战役是()。


正确答案:平型关大捷

第10题:

战斗机是如何分代的?各代战斗机的典型技术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47年10月14日,美国X-1研究机首次突破了“声障”。随后出现了第一代超声速战斗机。其主要特征是高亚声速或低超声速、后掠翼、装带加力燃烧室的涡喷发动机、带航炮和火箭弹,后期装备第一代空空导弹和机载雷达。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一批两倍声速的战斗机相继出现,它们后来被称为第二代战斗机。第二代战斗机于20世纪60年代装备部队,采用小展弦比薄机翼和带加力的涡喷发动机飞行速度达到2倍声速,用第二代空空导弹取代了空空火箭和第一代空空导弹,配装有晶体管雷达的火控系统。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主动控制技术和推重比8一级的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应用,出现了具备高机动性的第三代战机。第三代战斗机一般采用边条翼、前缘襟翼、翼身融合等先进气动布局及电传操纵和主动控制技术,安装涡轮风扇发动机,具有亚声速高机动性能,配备多管速射航炮和先进的中距和近距格斗导弹,一般装有脉冲多普勒雷达和全天候火控系统,具有多目标跟踪和攻击能力,平视显示器和多功能显示器为主要的座舱仪表。中、低空机动性突出,可靠性、维修性和战斗生存性得到很大改善。
隐身飞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第一个实用型号是美国的F-117战斗轰炸机。随着隐身技术的成熟,美国的B-2隐身轰炸机和F-22隐身战斗机在20世纪90年代研制成功。伴随着推重比10一级的涡扇发动机和先进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应用,使具有隐身能力、超声速巡航、过失速机动和超市距攻击能力的F-22战斗机成为第四代战斗机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