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三美”特征。

题目
问答题
简要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三美”特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建筑美”。《再别康桥》共有七节,每节四行;其中第一、三行都比第二、四行出头一字;而第二、四行基本上比第一、三行拖出二字。这样的排列形式整齐、匀称,从总体上构成了“建筑美”。
(2)音乐美。《再别康桥》每行诗基本上保持了三顿,即有三个节奏,如“轻轻的我走了”,即为“一、一、一”;如“那河畔的金柳”,也为“一、一、一”;再如“那榆荫下的一潭”,同样为“一、一、一”„„自始至终的统一节奏,使全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极富有韵律。其次,诗歌共七节,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音节上也轻盈柔美,“轻轻的”“悄悄的”等迭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3)绘画美。诗中写到的花、草、树、河、夕阳、小船,都用上了美丽的词汇来修饰,如将金柳比喻为“夕阳中的新娘”、将青荇拟人为“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夸张地把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于是,全诗呈现出一副副动人的画面,使人读了难忘。可以说,《再别康桥》十分自然、贴切地表现出“三美”,体现出“三美”主张的成就。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康桥”指的是()


正确答案:剑桥大学

第3题:

诗歌《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A、戴望舒

B、舒婷

C、刘半农

D、徐志摩


参考答案:D

第4题:

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谈一谈新月诗派所提倡的“三美”理论。


正确答案: 诗人闻一多上世纪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兼备。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诗情与画意浑融一体,使诗歌具有绘画美。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富有民族化的建筑美。依依惜别的深情与诗歌和谐的韵律完美结合,使诗歌富有音乐美。

第5题: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康桥”指的是什么地方?


正确答案: 剑桥大学。

第6题: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抒写别惰。通过四天云彩的反复出现、叠音词的反复使用,使全诗的基调是流丽、柔和与绝望的,表现了“三美”: 绘画美、建筑美与音乐美。

第7题:

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中的“康桥”是指今天的剑桥大学。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结合诗歌《死水》,简要分析闻一多的"三美主张”。


参考答案:(1)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2)音乐美:以双音字收尾,形成诗句的铿锵,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多用形象的词藻;建筑美:结构有形式美;

第9题:

结合《再别康桥》谈谈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正确答案: 徐志摩热烈地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他那活泼潇洒个性及不羁才华和谐地统一,形成了他特有的潇洒飘逸的艺术风格。
在《再别康桥》这首诗里,徐志摩以无限的眷恋之情,描绘了“康桥”的美丽和清幽,书写了他告别“英国梦”的无奈:“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好个一往情深!康桥的云彩也是值得招手作别的。诗人别具才情地连用三个“轻轻的”,写出了诗人不无伤感的情态。但又是那样洒脱,一种生命复归平静的淡淡喜悦与淡淡忧伤。其次是独舒性灵,诗人执着追求“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契合。在不经意之中,在灵感袭来的刹那间就抓住了契合点,常出现令人惊叹的神来之笔,情景交融,意象优美。
如诗人描绘了康桥景物的迷人,心头“荡漾”起一阵阵不可抑止的柔情,竟使诗人想化作“一条水草”,永留在他心爱的康桥。美景与梦幻,虚实相间,空灵、轻快、清新、含蓄,情随景出,出神入化。再次,诗有“三美”:诗人能抓住每一首诗的特有的“诗意”,找到相应的诗律。《再别康桥》格调轻盈柔和,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诗行齐整,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倩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富有音乐性与动态美。

第10题:

简要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三美”特征。


正确答案: (1)“建筑美”。《再别康桥》共有七节,每节四行;其中第一、三行都比第二、四行出头一字;而第二、四行基本上比第一、三行拖出二字。这样的排列形式整齐、匀称,从总体上构成了“建筑美”。
(2)音乐美。《再别康桥》每行诗基本上保持了三顿,即有三个节奏,如“轻轻的我走了”,即为“一、一、一”;如“那河畔的金柳”,也为“一、一、一”;再如“那榆荫下的一潭”,同样为“一、一、一”„„自始至终的统一节奏,使全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极富有韵律。其次,诗歌共七节,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音节上也轻盈柔美,“轻轻的”“悄悄的”等迭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3)绘画美。诗中写到的花、草、树、河、夕阳、小船,都用上了美丽的词汇来修饰,如将金柳比喻为“夕阳中的新娘”、将青荇拟人为“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夸张地把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于是,全诗呈现出一副副动人的画面,使人读了难忘。可以说,《再别康桥》十分自然、贴切地表现出“三美”,体现出“三美”主张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