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可闻而不可殚,书可观而不可尽。”

题目
问答题
“言可闻而不可殚,书可观而不可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语言可以听到却不可听尽,书可以观看却不能观看尽。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① 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②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③ 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④ 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入:

A.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B. 道家、名家、墨家、儒家
C. 儒家、墨家、法家、名家
D. 儒家、法家、兵家、名家

答案:C
解析:
《论六家要旨》原文为: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按照对应顺序为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选择C。

第2题:

有人说:“作书大要,可一言而尽之”,又说“书有六要”,不知何指?


正确答案: “作书大要,可一言而尽之”和“书有六要”,是朱履贞《书学捷要》提出来的。“大要”的一言就是:“笔方势圆。”什么叫“笔方势圆”呢?他解释说:“方者,折法也,点画波撇起止处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圆者,用笔盘旋空中,作势是也。圆出臂腕,字之筋也。”论述虽说精彩,但把方折之势归之于“指”的功效,未免美中不足。我们知道,“指”的作用是执笔,而不是运,把“指”和“臂腕”的作用连在一起来谈,看来是似欠妥当的。然而,他在接下来的阐发中,却又是很具精到见解的:“故书之精能,谓之遒媚,盖不方则不遒,不圆则不媚也。书贵峭劲,峭劲者,书之风神骨格也。书贵圆活,圆活者,书之态度流丽也。”很是被他发挥得妙。
至于“书有六要”说法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且听他道来:“一气质。人享天地之气,有今古之殊,而淳漓因之;有贵贱之分,而厚薄定焉。二天资。有生而能之,有学而不成,故笔资挺秀秾粹者,则为学易;若笔性笨钝枯索者,则造就不易。三得法。学书先究执笔,张长史传颜鲁公十二笔法,其最要云:‘第一执笔,务得圆转,毋使拘挛。’四临摹。学书须求古帖墨迹,抚摹研究,悉得其用笔之意,则字有师承,工夫易进。五用功。古人以书法称者,不特气质、天资、得法、临摹而已,而功夫之深,更非后人所及。伯英学书,池水尽墨;元常居则画地,卧则画席,如厕忘返,拊膺尽青;永师登楼不下,四十余年。若此之类,不可枚举。而后名播当时,书传后世。六识鉴。学书先立志向,详审古今书法,是非灼然,方有进步。”认为只有“六要俱备,方能成家”。如果“六要”各有缺失,其不足就是:“若气质薄,则体格不大,学历有限。天资劣,则为学艰,而入门不易。法不得,则虚积岁月,用功徒然。功夫浅,则笔画荒疏,终难成就。临摹少,则字无师承,体势粗恶。识鉴短,则徘徊古今,胸无成见。”从正面说到反面,交待可说是够详尽的了。另外,从“六要”的顺序看,他把“气质”、“天资”放在前面。把“得法”、“临摹”放在中间,把“功力”、“识鉴”放在最后,也是颇经斟酌而代表了他的思想倾向的。

第3题:

在"后人触类扩而充之,不可计殚"中,"触类"之义为( )

A、举一反三

B、由此及彼

C、由表及里

D、遇到同类事物


参考答案:D

第4题: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问题:请简要翻译上文。


正确答案: 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第6题:

(),闻而非也;()见而非也;(),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

  • A、道不可闻;道不可言;道不可见
  • B、道不可见;道不可闻;道不可言
  • C、道不可闻;道不可见;道不可言

正确答案:C

第7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而致战。


正确答案:

第8题:

把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正确答案:
(1)(3分)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观:观赏,1分;亵玩:玩弄,1分;句意1分。)
(2)(3分)(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为:因为,1分;芳:发出芳香,1分;句意1分。)

第9题:

下列哪个是老子的思想?()

  • A、“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B、“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 C、“道法自然”
  • D、“道不可闻,闻而非也”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周览诸山,或绀或苍,覆盂者,蛟而跃,兽而踞者,不可殚状。”此语句描写的是()。

  • A、雁荡群
  • B、莫干山群山
  • C、雪窦群
  • D、西湖群山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