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再别康桥》简述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题目
问答题
结合《再别康桥》简述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柳亚子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人。南社发起人之一。他是一位跨三个时代的诗人,坚持革命,不断前进,是他一生的追求。诗词编为《磨剑室诗词集》,散文编为《磨剑室文录》。
柳亚子一生诗歌创作数量众多,五四运动以前的诗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政治抒情诗。柳亚子是一个以诗歌为武器的人。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批判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揭露人权蹂躏、民气不扬的可悲现实。
二、怀友悼亡诗。在广泛的革命交游中,柳亚子写下了大量的怀人诗和赠友诗,表现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对光明未来的期待。另一些诗或痛心于革命派屡次武装起义的失败,或哀悼死难烈士,反映了现实的残酷和诗人对革命同志的深情。
三、反清讨袁诗。柳亚子从年轻时代起就有明确的反清思想,诗歌中往往将咏史和对现实的讽谕结合在一起,通过抒写南宋、明末清初的史事、人物,寄寓诗人对满清统治的批判。辛亥革命后,他的诗转为对这次革命不彻底性的批判。袁世凯演出复辟帝制的丑剧,柳亚子予以痛斥,讨伐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柳亚子诗歌的艺术特点:
第一,激昂慷慨之气与沉郁苍凉之风相结合,形成一种悲壮美。他的诗受宋代陆游、明代陈子龙、夏完淳影响较大,也颇受龚自珍的启发。
第二,语言、风格多样,富于变化,大多清新典丽,也有时含蓄蕴藉。第三,所作多旧体诗,尤其长于七律和绝句。南社另一位发起者高旭曾有诗赞柳亚子说:“翩翩亚子第一流,七律直与三唐俦”。

第2题: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⑴诗歌轻盈,节奏明快,韵律和谐《雪花的快乐》为例。⑵富有色彩感和音乐感《再别康桥》⑶善于描写稍纵即逝的幻境和梦境《偶然》⑷感伤的抒情《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第3题:

简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徐志摩作为新月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真挚的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他的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其艺术上的突出特点表现在:(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2)章法整饬,灵活多样。(3)词藻华美,风格明丽。(4)灵动飞扬,洒脱妩媚。(5)有着循环往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第4题:

简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康桥的自然景致作为直接抒写对象,表达了诗人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也表达了寻梦时的怅惆、落寞的情情,康桥已经化成了旧日情思的象征。诗人的情意完全融解在康桥的山光水色之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看似飘逸、洒脱的姿态下,却蕴藏着深沉的忧郁和难言的苦闷。康桥自然景物的人情化,诗人主观感情的自然化,在这里融为一体,情意浓浓。在这种物我融为一体的境界中,令人感悟到一种悠远而又执着的意念:人不能伴景长生,但情却能与景永存;人间总有别离,而性灵却天长地久。这首抒发个人情怀的诗,看不出时代的影子,听不到人民的呼声,自然有它的局限,但是它也同样是个性。自由与解放思想在艺术中的表现。
徐志摩十分注意艺术技巧。在《再别康桥》里,他敏锐地抓住“金柳”、“波光”、“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汇在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表露了自己对过去的憧憬留恋和眼前的离愁别绪。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诗行齐整,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情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富有音乐性与动态美。

第5题:

结合《再别康桥》谈谈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正确答案: 徐志摩热烈地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他那活泼潇洒个性及不羁才华和谐地统一,形成了他特有的潇洒飘逸的艺术风格。
在《再别康桥》这首诗里,徐志摩以无限的眷恋之情,描绘了“康桥”的美丽和清幽,书写了他告别“英国梦”的无奈:“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好个一往情深!康桥的云彩也是值得招手作别的。诗人别具才情地连用三个“轻轻的”,写出了诗人不无伤感的情态。但又是那样洒脱,一种生命复归平静的淡淡喜悦与淡淡忧伤。其次是独舒性灵,诗人执着追求“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契合。在不经意之中,在灵感袭来的刹那间就抓住了契合点,常出现令人惊叹的神来之笔,情景交融,意象优美。
如诗人描绘了康桥景物的迷人,心头“荡漾”起一阵阵不可抑止的柔情,竟使诗人想化作“一条水草”,永留在他心爱的康桥。美景与梦幻,虚实相间,空灵、轻快、清新、含蓄,情随景出,出神入化。再次,诗有“三美”:诗人能抓住每一首诗的特有的“诗意”,找到相应的诗律。《再别康桥》格调轻盈柔和,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诗行齐整,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倩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富有音乐性与动态美。

第6题:

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表现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再现中国人民的返帝斗争,歌颂奋起反抗、效死卫国的爱国将士,讽刺批判贪生怕死、苟且偷安的投降派。如《杂感》和《感怀》。
第二,批判封建制度的某些方面,呼唤开明政治和变革法度,倡言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建立富强开明的近代化国家。
第三,描绘海外山川景物,表现异国风土民情,记载近代外国的社会政治状况、科学技术进展,展现新世界的新气象、新风貌。他的诗产生非常广泛的因史影响。如《日本杂事诗》。
第四,记录与再现家乡客家山川景物、民俗几情,表现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艺术特色主要有:
第一,笔法灵活多变,状物写事生动真切,善于刻画鲜明的形象。召《纪事》记录美国总统改选的拉票场面,人物形象鲜明。
第二,风格灵活多变,意境多种多样。
第三,积极探索,不断努力,大胆创新,以近代新名词,新事物,新知识入诗,创作“新派诗”,为近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壁垒,成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也为中国古典诗歌开创了新境界。如《今别离》内容写电报,技术,科学等,陈三立称为“千年绝作”。
第四,集中多长篇巨制,铺陈尽致,叙事周详,汪洋广博,也经常使用较长的诗句,较少束缚,气势恢宏。如《番客篇》共408句,2040字。
第五,语言浅显,以方言俗谚入诗,真率质朴,明快自然,为近代诗歌的发展作了富启示意义的探索。

第7题:

简述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雪花的快乐》,以“雪花”自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传达了诗人执着于真挚的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②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如《雪花的快乐》中“飞扬”的连用。《再别康桥》中三次“轻轻的”回环反复。
③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如《沙扬娜拉》
④词藻华美,风格明丽。如《秋月》《再别康桥》

第8题:

简述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龚自珍又名易简、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是中国近代一位开风气的启蒙思想家,在学术上与魏源齐名,人称“聋魏”。他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首开风气的爱国诗人。著作编为《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
其一,揭露现实,抨击“衰世”。他以敏锐的思想、犀利的诗风,揭露当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指出当时的社会已处于“衰世”之中,并对危机四伏的现实政治予以有力的抨击批判。《行路易》、《杂诗,已卯自春组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之十二(楼阁参差未上灯),《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等都是代表作品。
其二,反对侵略,要求救国。他对国家局势极为关心,对西北边疆、东南沿海的危机更加关注,对掠夺中国财富、残害国人身心健康的鸦片和鸦片贸易极为愤恨,主张以武力对抗外国侵略。《已亥杂诗》之八十五(津梁条约遍南东)、之八十七(故人横海拜将军)可为代表。
其三,反对思想专制,呼唤个性解放。他以非凡的思想勇气,对长期以来的封建专制、尤其是清廷实行的严酷的思想钳制予以批判,主张拯救人才、解放个性。他的这种个性解放思想带有近代民主主义的启蒙品格,影响深远。《能令公少年行》、《已亥杂诗》之一百二十五(九州生气恃风霜)都是代表作品。
龚自珍的诗歌还以突出的艺术成就在近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艺术特点表现在:首先,构思神奇,想象丰富。龚自珍特别推崇庄子、屈原和李白,诗歌也较多地受到他们的启发,不少诗歌写得奇警瑰丽,形象飞动,富于浪漫气息。如《能令公少年行》、《西郊落花歌》。其次,借物寄情,深邃储蓄。他往往借外物的自然特征、兴衰变化,寄寓自己的情思,他笔下的物多有寓意,甚至有个性化的物,赋予物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比如他诗中一再出现的“风雷”、“落花”、“箫剑”等意象就是突出代表。第三,形式多样,风格多样。他写得较多的是五七言古体诗、七言近体诗,七言绝句为大宗,《已亥杂诗》315首全部为七绝。他还有意识地追求创作风格的多样化,他的古体诗,五言凝炼,七方奔放,近体诗,七律含蓄稳当,绝句通脱自然。他将豪壮之美与柔婉之美结合起来。第四,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他的诗歌语言,有瑰丽,也有朴实,有古奥,也有平易,有生僻,也有通俗。一般表现为自然清丽,沉着老炼。

第9题:

简述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是近代杰出的维新派政治家、启蒙思想家、
外交官,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爱国诗人,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有诗集《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黄遵宪诗歌的主要内容:其一,表现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再现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歌颂奋起反抗、效死卫国的爱国将士,讽刺批判贪生怕死、苟且偷安的投降派。其二,批判封建制度的某些方面,呼唤开明政治和变革法度,倡言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建立富强开明的近代化国家。其三,描绘海外山川景物,表现异国风土民情,记载近代外国的社会政治状况、科学技术进展,展现新世界的新气象、新风貌。其四,记录与再现家乡客家山川景物、民俗风情,表现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黄遵宪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诸方面:
一、笔法灵活多变,状物写事生动真切,善于刻画鲜明的形象。写景物、写场面、写人物均极出色。
二、风格灵活多变,意境多种多样。早年甜俗浓丽、雄直率真,中年洋溢奔放、豪情勃发,晚年沉郁顿挫、气势磅礴。
三、积极探索、不断努力,大胆创新,以近代新名词、新事物、新知识入诗,创作“新派诗”,为近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壁垒,成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也为中国古典诗歌开创了新境界。
四、集中多长篇巨制,铺陈尽致,叙事周详,汪洋广博,也经常使用较长的诗句,较钞束缚,气势恢宏。
五、语言浅显,以方言俗谚入诗,直率质朴,明快自然,为近代诗歌的发展作了富有启示意义的探索。

第10题:

结合《秋夜》,论析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野草》这部散文集以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为主,交织着严肃的自剖和不倦的探索,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前进中矛盾、彷徨和苦闷的战士的坚定步伐。《野草》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作者面对困惑,坚持探索前进的顽强意志,以及渴求摆脱旧的思想,寻找新的思想武器的迫切心情。《秋夜》是散文集《野草》的第一篇,在创作它时,鲁迅正在北京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韧性的战斗。他的内心是矛盾、痛苦又压抑的,但是他具有顽强不倦的战斗精神,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秋夜》正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文章表达了作者无论路途多么艰险迷惘,无论跋涉多么困顿,都毫不懈怠,决不屈服的坚强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对热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文中特别刻画了枣树形象,它饱经沧桑,坚韧挺拨,以直而长的枝干直刺天空,不受任何蛊惑,一意要制天空的死命。它的这种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热情颂歌,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这种战士的坚韧和执著,是《秋夜》的主旋律,也是《野草》散文集的主旋律。
《野草》的情感内涵主要是通过诗的意象和气质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艺术上它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第一点,它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创造了广阔而深邃的诗的意境。《秋夜》中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一组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这些具体形象各具鲜明的特点和特定的象征意义,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思和理想,表达着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和理解。第二点,构思新颖奇特,多写梦境和幻觉,并把梦幻和现实自然联系起来,把情、景、理有机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种弦外之音、境外之意的美学境界和艺术效果。《秋夜》中写秋夜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在鲁迅笔下的这个秋夜后园看似现实生活中的后院,但又具有比现实的后院更深更广的内涵。第三点,《野草》中的语言富有诗的韵味和节奏。篇章短小精炼、意象浓缩、语言凝重。文章的语言具有诗一样的跳跃性和音乐感,使读者极大的思考空间和回味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