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本科毕业后在一家社会工作者机构上班,接手的第一个案主是一位叫阿兰的43岁中年女性,问题是怀疑丈夫出轨,内心压力很大。

题目
问答题
小陈本科毕业后在一家社会工作者机构上班,接手的第一个案主是一位叫阿兰的43岁中年女性,问题是怀疑丈夫出轨,内心压力很大。阿兰已结婚21年,其丈夫是某事业单位的中层领导,他们有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女儿,他们的婚后生活一直比较和谐。但是最近却被打破了,因为阿兰无意中发现她的丈夫和他的一个下属女职员的暧昧短信和通话记录,阿兰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想向丈夫问清楚,但又不敢直面丈夫,她害怕一旦丈夫真的出轨,那她将无法挽回这段婚姻。阿兰其实并不想跟丈夫离婚,但是又觉得自己被丈夫背叛了,她内心十分纠结,最近常常失眠多梦,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精神状态极差。小陈与阿兰交谈的过程中,发现阿兰透露出迟疑的态度,她虽然是主动寻求帮助的,但是她却不太配合小陈。叙述的过程中支支吾吾,感觉对小陈的资历有些怀疑,不确定年轻的小陈是否真的可以帮助她解决问题。 问题: 1.针对上述案例,社会工作者小陈该如何取得服务对象阿兰的信任? 2.请简要阐述接案工作的具体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社区矫正对象阿兰在监狱服刑八年后获假释回到社区,她对周围环境感到很陌生,常常觉得周围居民对她指指点点,内心十分自卑。一天,她到街道申请办理劳动手册,工作人员说她的申请材料不全不予办理,她觉得工作人员是刁难她,于是大吵一场,并当场撕毁了申请材料。事后社会工作者对阿兰开展了个案辅导,帮助阿兰意识到冲突事件反映出她较低的自我评价。经过多次面谈,阿兰逐渐调整了自我认识,能理性地处理事情了。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进行的个案辅导是以(一)理论为基础的。

A.优势视角

B.标签

C.心理分析

D.认知


正确答案:D
认知理论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使人的行为的内心世界上,认为人的不良行为的产生主要归结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考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其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其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引导。本题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帮助阿兰意识到冲突事件反映出她较低的自我评价,帮助阿兰逐渐调整了自我认识,这种个案辅导正是以认知理论为基础的。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视角。考生需要掌握各种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和视角的内容并正确地运用。

第2题:

小陈本科毕业后在一家社会工作机构上班,接手的第一个案主是一位叫阿兰的43岁的中年女性,问题是怀疑丈夫出轨,内心压力很大。阿兰已结婚21年,其丈夫是某事业单位的中层领导,他们有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女儿,他们的婚后生活一直比较和谐。但是最近却被打破了,因为阿兰无意中发现她的丈夫和一个下属女职员的暧昧短信和通话记录,阿兰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想向丈夫问清楚,但又不敢直面丈夫,她害怕一旦丈夫真的出轨,那她将无法挽回这段婚姻。阿兰其实并不想跟丈夫离婚,但是又觉得自己被丈夫背叛了,她内心十分纠结,最近常常失眠多梦,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精神状态极差。小陈与阿兰交谈的过程中,发现阿兰透露出迟疑的态度,她虽然是主动寻求帮助的,但是却不太配合小陈。叙述的过程中支支吾吾,感觉对小陈的资历有些怀疑,不确定年轻的小陈是否真的可以帮助她解决问题。
问题:
1.针对上述案例,社会工作者小陈该如何取得服务对象阿兰的信任
2.请简要阐述接案工作的具体过程。


答案:
解析:
1.建立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能够使社会工作服务过程有计划、目标和亲切感,成为促进服务对象的动力。针对上述案例,小陈与案主阿兰建立信任关系的方法有: (1)社会工作者小陈可以主动地向阿兰介绍自己,向她说明协助的目的,主动介绍机构的目标、功能以及自己的专长和对求助、受助的看法等。
(2)小陈可以在倾听阿兰经历的过程中善用尊重、同感、真诚等技巧,对阿兰表示理解,向她真诚地表达愿意帮助她的态度,通过同感向阿兰传递接纳、尊重和温暖。
(3)小陈可以努力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为案主尽可能地提供服务,向机构中经验丰富的督导寻求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的实务能力,以打消案主对自己专业资质的疑虑。
2.小陈接案工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I)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
(2)会谈。主要任务是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澄清双方的角色期望和责任,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运用合理的方法收集阿兰的相关资料,形成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认识,才能有效地进行预估并制订科学的介入策略。
(4)进行初步预估,确定所能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阿兰的需要并解决其问题。同时要充分尊重阿兰的意愿,如果她依旧对小陈心存怀疑,可以考虑将她转介给其他资深的社会工作者。
(5)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和阿兰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6)决定工作进程。主要任务是在完成对问题的界定任务后,考虑机构的功能是否能满足阿兰的需求。决定是终结服务、继续服务还是转介其他服务等。
(7)与阿兰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使双方有一个目标和约束,以便后续工作富有成效。

第3题:

有位中年技术员在一家公司上班,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噪声较大,工作负荷也很大,班组的人际关系复杂,因得不到上司的赏识迟迟没能晋升,给他的心身健康带来很大的压力。他所面对的应激源是

A.日常生活应激源

B.职业性应激源

C.环境应激源

D.内源性应激源

E.沟通性应激源


正确答案:B
应激源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按应激源的内容可分为三种,分别是环境应激源、职业性应激源和心理性应激源。该案例是与工作有关的应激源,属于职业性应激源。

第4题:

下列关于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论述,说法正确的是()。

  • A、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主体是社会工作者和案主
  • B、个案工作专业关系是双方的内心感受和情绪表达
  • C、个案工作专业关系是动态的交互关系
  • D、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案主的个人能力
  • E、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中案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社区矫正对象阿兰在监狱服刑八年后获假释回到社区,她对周围环境感到很陌生,常常觉得周围居民对她指指点点,内心十分自卑。一天,她到街道申请办理劳动手册.工作人员说她的申请材料不全不予办理,她觉得工作人员是刁难她,于是大吵一场,并当场撕毁了申请材料。事后社会工作者对阿兰开展了个案辅导,帮助阿兰意识到冲突事件反映出她较低的自我评价。经过多次面谈,帮助阿兰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建立自信,阿兰逐渐调整了自我认识,能理性地处理事情了。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进行的个案辅导是以()理论为基础的。

A:优势视角
B:标签
C:心理分析
D:认知

答案:A
解析:
考点: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第6题:

下列关于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论述,说法正确的是()。

A.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主体是社会工作者和案主

B.个案工作专业关系是双方的内心感受和情绪表达

C.个案工作专业关系是动态的交互关系,而不是静态的、单向的关系

D.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案主的个人能力

E.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中案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小红是机构新来的社会工作者,她接手的第一个个案是亲子关系不良的家庭。因为初次接触,小红不知道在与家庭的接触阶段应该做什么,作为一名资深社会工作者,你认为在接触阶段的重要任务是()。

A:约定会谈时间和安排
B:为初次家庭会谈做准备
C:初步评估家庭的问题
D:与家庭建立基本的信任关系

答案:A
解析:
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接触阶段的相关内容。

第8题:

小陈的丈夫整天酗酒不务正业,而且每次酒后都会打骂小陈。小陈无法忍受丈夫的毒打于近日到社区社会工作机构求助,该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在了解她的遭遇后,决定帮助她维权。这个过程在社会工作中被称为( )。

A.接案

B.帮扶

C.援助

D.救助


正确答案:A

第9题:

一位学校社会工作者发现阿强最近学习成绩下滑,精神恍惚,就对他进行了家访。原来,阿强的父母离异,阿强现在由母亲抚养。阿强的母亲告诉社会工作者,她最近失业了,精神压力很大,生活水平也下降了很多,所以有时对阿强脾气不好,可能影响了阿强的学习,并让社会工作者替她保密。几天后,这位社会工作者接到法庭传票,要求出庭作证阿强的母亲不能提供给阿强正常的生活,因为阿强的父亲要求拥有阿强的养护权。在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能够出庭作证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在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能够出庭作证。因为根据打破保密原则的第2条和第7条,社会工作者可以出庭作证。

第10题:

张丽一家是一个新婚家庭,在新婚不久就遇到了一系列的适应问题。张丽的心情十分抑郁,于是找到了社会工作者小陈。小陈在接手这个案子之后,对张丽的家庭进行了全面评估,理清了张丽家庭中遇到的问题,明确了对张丽家庭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小陈目前的工作属于家庭社会工作步骤中的()。

  • A、接触阶段
  • B、开始阶段
  • C、准备阶段
  • D、介入阶段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