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气候变迁的四大时期。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气候变迁的四大时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十二五”时期,中建公司确定的“四大效率”和“四大提升”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是注重资源整合,提升结构效率,推进业务模式升级。
二是注重创新发展,提升创新效率,推进钢构品质升级。
三是注重价值创造,提升资本效率,推进资本经营升级。
四是注重文化管理,提升文化效率,推进企业管理升级。

第2题:

五四时期四大副刊


正确答案: 在新文化运动冲击下,报纸副刊革新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如北京的《晨报》副刊(第七版),北京的《京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第3题:

气候变迁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环流、太阳黑子、人类活动。

第4题:

简述气候变迁对唐代繁荣的影响。


正确答案: 唐代在中国2000年的历史上属于温暖湿润的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唐代农业经济影响很大,并为唐代的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环境基础,从而成为唐代繁荣的重要因素。
(一)温暖湿润气候造成牧业分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既有利于唐代经济的发展也为农业经济发展客观上创造了一个更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唐代温暖湿润气候使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界北移,产出多样性更明显。
(三)唐代温暖湿润气候使可供农作物生长时间增长,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复种指数提高。
(四)唐代温暖湿润气候使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量增加。
(五)唐代温暖湿润气候使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六)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地区的开发有了保证。

第5题:

气候变迁使得中国政治中心北移。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认为,战国时期的气候是()。

  • A、寒冷
  • B、炎热
  • C、干燥
  • D、温暖

正确答案:C

第7题:

何谓“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


正确答案: “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是指:一、北京《晨报》副刊;二、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三、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刊》;四、北京《京报》副刊。
“五四”以前,我国报纸上的副刊一般以刊载诗文小说和一些消闲无聊的文字为主,一向不为编辑和读者所重视,被称为“报屁股”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和新思潮的广泛传播,报纸的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被先进知识分子用作宣传新思潮的重要阵地。上述“四大副刊”,便是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四个副刊。它们程度不同地为推动新文化运动作出了贡献。
1919年2月《晨报》第七版副刊在李大钊的帮助下进行改组,增加了《自由论坛》和《译丛》两个栏目,积极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列主义理论。李大钊自己亦在这一版上发表了十几篇重要的文章。1919年5月1日,这个副刊还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是我国报纸第一次出专号纪念无产阶级的节目。1921年10月,改出单张的《晨报副镌》,由孙伏园主编,得到鲁迅的支持,在文化界有广泛影响。
《民国日报》从1919年6月16日起,将原来专载黄色作品的《国民闲话》和《民国小说》两个副刊取消,改出《觉悟》副刊,由陈望道、邵力子等主编。《觉悟》在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的影响下,在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是“四大副刊”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立场最多鲜明的一个。
《京报》副刊从1924年底开始由孙伏园主编。在迅的翔和支持下,积极宣传新思想,提倡新文学,发表过许多新文学的优秀作品。
《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创刊于1918年3月,是“四大副刊“中的右翼,尤其在后期,它更成了宣传基尔特社会主义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中,它仍能与其它进步报刊共同战斗,宣传新思潮、新知识。因此在进行资产阶级的文化、科学与教育的传播方面,《学灯》仍不愧为当时著名的副刊之一。
“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在传播新思汗腺、新知识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它们对解放人们的思想,冲破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历史前进到了重大的作用。

第8题:

简述盆景四大飞跃时期?


正确答案: 新石器时代草本盆景,两汉时期木本盆栽,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型,元代小型盆景。

第9题:

竺可桢先生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时期分为()。

  • A、甲骨文时期、物候时期、县志时期
  • B、物候时期、县志时期、方志时期
  • C、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
  • D、考古时期、甲骨文时期、县志时期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简述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总的趋势。


正确答案: 从我国温暖和寒冷气候交替变迁情况来看,历史时期气候波动总的趋势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从生物分布的变化上可以反映出这个趋势。
一、全新世大暖期,又称大西洋期,即距今8000年至5000年左右的温暖期,为冰后期的最适期。
二、约公元前3000—公元前1100年的温暖时期。
三、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世纪中叶的西周时期,气温有所下降,是中国我国气候在长达几百年的第一温暖期之后,进入了第一个短暂的寒冷期。
四、春秋、战国、秦、西汉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温暖期。气温比现在要高1.5℃左右。
五、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寒冷期,气温比现在要低1~2℃左右。
六、从公元600年到1000年的隋、唐到北宋初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三个温暖期,气温比现在要高1℃左右。
七、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的两宋时期,我国气候又转向第三个寒冷期。
八、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的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四个温暖期。
九、从公元1400年—1900年的寒冷时期
十、公元1900年以来的气候波动时期。(第一在时间上,大致以四十年代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到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是世界性的气候增暖时期,在这个时期,气温总的趋势是升高的。第二是在地区上,高纬地区的气候变化比中、低纬地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