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举行的和平谈判有()

题目
多选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举行的和平谈判有()
A

重庆谈判

B

北平谈判

C

南北议和

D

西安谈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举行的和平谈判有
①重庆谈判 ②北平谈判 ③南北议和 ④西安谈判(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曾先后两次主动要求同共产党进行谈判,一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一是1949年的北平谈判。南北议和发生在1912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袁世凯之间。西安谈判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因此,正确答案是A。

第2题:

如何认识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和谈。


正确答案: 从1945年8月至1947年3月,国共两党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和平谈判。
(1)由于国统区的人民普遍厌战,国际形势也不允许发生内战,共产党的敌后根据地力量强大。蒋介石先后于8月14日、8月20日、8月23日连发三封电报,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完全是在玩弄‚和谈阴谋。
其一,企图通过最高层次谈判,牵制共产党军向敌伪挺进受降,幻想用几个部长的职位进行廉价收买,诱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其二,故作和平姿态,欺骗舆论,并乘机寻找借口,捞取内战的政治资本。在蒋介石看来,如果毛泽东不去重庆谈判,就可以大造共产党不要和平的谣言,把内战的责任强加在共产党身上。
其三,利用谈判拖延时间,加紧内战部署。8月24日,毛主席复电蒋介石,表示准备‚随即赴渝‛。国共和谈开始。
(2)整个国共谈判,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发表到《双十协定》的签订,为国共和谈第一阶段,既和谈起步阶段。国共达成关于‚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实施宪政‛的决议。第二阶段:1945年《双十协定》签订后到1946年1月31日政治协商会议结束,即和谈取得成果阶段。1946、1政协会议召开,就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产生分歧。第三阶段:从1946年2月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后到国民党单方面召开(1946年11月)‚国大‛与(1947年3月)中共全部人员被限令撤退,既和谈最终走向破裂阶段。
(3)和谈的历史作用第一,推迟了内战的爆发,一度为中国展现了和平、民主与统一的灿烂曙光。第二,揭露了美蒋假和平真内战的真实面目,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推动了第二条战线的形成。第三,使共产党和解放区人民赢得了足够的时间,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为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3题:

抗战胜利后.美国继续采用“扶蒋反共”政策,包括(  )
A.在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力促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以期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
B.待和谈目的不能实现时,便帮助国民党与中共决战,以期用武力打败中共
C.自始至终支持国民党以武力消灭中共
D.抗战胜利后,看到中共壮大,极力主张国共合作


答案:A,B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扶蒋反共”政策的掌握.抗战胜利后,美国在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在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力促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以期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国不战而控制全中国.从各方面大力加强国民党力量,一旦和谈目的不能实现时,便帮助国民党与中共决战,以期用武力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这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严峻考验.因此,备选项AB为正确答案.

第4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当同国民党的重庆谈判签订的协议是()。

  • A、双十协定
  • B、国内和平协定
  • C、国共两党谈判协定

正确答案:A

第5题:

为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列举国民党抗战战役一例。写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名称。


正确答案: 台儿庄战役(其它符合题意的战役也可)。中共七大。

第6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也回到祖国怀抱。


正确答案:台湾

第7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举行了重庆谈判,以商谈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问题。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矛盾的焦点是()

A.国共两党的斗争
B.军事斗争
C.建立什么性质国家的斗争
D.战争与和平的斗争

答案:C
解析:

第9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全国人民渴望的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举行了()。

  • A、重庆谈判
  • B、延安谈判
  • C、西安谈判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经过重庆谈判,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即双十协定。

  • 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 B、《国共停战协定》
  • C、《和平建国纲领》
  • D、《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