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的区别。

题目
问答题
简析“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的区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社区概念的源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 )的著作《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他最早提出“社区”的概念。

A.伯恩
B.希勒里
C.腾尼斯
D.赖特

答案:C
解析:
19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的著作《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他最早提出“社区”的概念。腾尼斯认为,在所有的文化系统中都存在着人类联系的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礼俗社会,它与早期社会形式有关,其中的基本组织单元是家庭或宗亲,其社会关系以深厚、连续、内聚以及完满为特征;另一种是法理社会,它被看作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产物,导致了建立在角色逐渐分化的个人之间理性、效率及契约约束基础上的社会和经济联系。

第2题:

简析贫困文化论和贫困处境论的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 真正明确提出“贫困文化”概念并对之进行系统阐述的是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他认为,贫困本身实际上表现为一种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也就是贫困文化。此类亚文化一旦形成,贫困也就在其制约和保护下不断延续。只有穷人抛弃其贫困亚文化,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才有可能真正脱贫。
通常,人们将以瓦伦丁等人为代表的“贫困处境论”与“贫困文化论”相对立起来,认为前者更为关注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的特殊处境,而不是像后者那样,将贫困的责任推向穷人自身。
实际上两者的研究主题是一样的,它们之间的差异只是解释路径的不同。两种理论都承认确实存在一种偏离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不过,贫困处境论认为这种文化的产生是穷人无从选择的结果;而贫困文化论似乎是更为强调贫困文化的自生性和自我延续性。另外,贫困处境论认为不存在一种不分地域和文化的“贫困亚文化”,而贫困文化论认为世界各国的穷人都具有大致相当的文化特征。
贫困处境论也导致了与贫困文化论不同的反贫困主张,就是消除不利于穷人的特殊处境。

第3题:

简析里格斯对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特点的论述。


正确答案:美国公共行政学家里格斯称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为棱柱型行政模式,表现为:1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既具有农业社会行政模式的一些特征,又具有工业社会行政模式的一些特征,新旧并存、稻稗混杂。2行政行为已逐渐与其他社会行为分化开来,但却尚未完全分化;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经设立,但还不能正常运作,功能还很有限;许多行政制度业已建立,但在实际行政过程中因仍受各种传统势力的影响而不能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3如同白光在三棱镜中,虽然光线已经开始折射,但尚处在未完成的过渡状态。

第4题:

如何理解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提出的“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


正确答案: 礼俗社会亦称“共同体”,指传统的社会。其特征是:规模小,分工与角色分化较少,家庭为社会核心单元,占统治地位的是个人的或具有感情色彩的初级关系,人的行为主要受习俗、传统的约束,社会具有很强的同质性。法理社会亦称“交往社会”,指现代工业社会。
其特征是:规模较大。有复杂的分工与角色分化,经济的、政治的、职业的等社会组织取代了家庭的核心地位,非个人的,不具感情色彩的次级关系居统治地位,人们的行为主要受正式的规章、法律等约束,社会具有很强的异质性。

第5题:

简析《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部影片的社会内涵与时代色彩。


正确答案:《一江春水向东流》将中国传统的传奇叙事与西方的现实主义相结合,通过一个跌宕起伏的家庭伦理故事,概括中国现代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而具有史诗气概。这是一部在中国电影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经典名作。影片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是因为它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都具有特别突出的成就。这部影片以抗战前后为背景,通过张忠良一家人的悲欢离合,真实生动地展映出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漫长历史时期各阶层的面貌,反映了沦陷区和国统区官僚资美国微软公司阶级、汉奸、抗日进步力量、劳苦大众的生活图景,揭露并抨击了反动势力的罪恶本质,歌颂了抗日力量的壮大不可战胜,表达了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影片剧本写于1946年夏,抗日战争刚刚结束,编导关心人民大众、艺术为大众服务的鲜明立场,发扬了我国进步电影优良的现实主义传统。

第6题:

简析图画文学与插图的区别。
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插图与图画文学在作用、地位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有插图的儿童文学作品以“文字”为表现主体,插图只是为表现作品内容而采用的辅助手段,它以间隔地出现在作品和读物中的意义不连贯的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作用在于对文本进行直观的演绎、补充或说明,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帮助并引导读者展开文学想像。图画文学是一种特定的儿童读物形式,其表现的主体以图为主,其画面有着很强的表述性。因此在图画文学中,图是作品的生命。

第7题:

简析“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的区别。


正确答案:滕尼斯从社会组织形式上将社会形态区分为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
⑴礼俗社会是指传统的社会,
其特征是:
①规模小;
②分工和角色分化少;
③家庭是社会中最重要的单位,亲属关系是所有社会组织的基础;
④社会关系大多数是个人之间的,充满感情色彩,且往往稳定持久;
⑤人的行为主要受习俗与传统的约束和控制。
⑥礼俗社会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⑵法理社会指现代工业社会。
其特征是:
①规模大;
②有复杂的分工和角色的高度分化;
③经济的、政治的、职业的正式组织取代了家庭在社会中的核心地位;
④非个人的、不具感情色彩的且短暂的业缘关系居统治地位;
⑤人们的行为主要受正式的规章、法律等约束与控制。
⑥法理社会具有很强的异质性。

第8题:

提出“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的是( )

A 罗伯逊

B 费孝通

C 泰勒

D 滕尼斯


参考答案D

第9题:

简析南宋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和主要表现。


正确答案: 条件:首先,金朝的南侵战争主要殃及黄河南北、陕西及两淮地区,而南宋统治下的半壁河山则较少受到战乱骚扰。第二,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祸,纷纷举家南迁,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人手,也促进了南方生产技术的进步。第三,南宋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也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安置流民,兴修农田水利,推动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表现:农业生产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北宋末年以来遭受战争破坏比较严重的两淮、湖北等地生产的恢复,农田面积迅速扩大,比如在与金朝交界的沿边地区,大兴军屯、民屯,福建山田的开发等。太湖流域改种双季稻,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手工业方面,各部门在生产技术、规模及内部分工都比北宋有所提高,纺织业仍是最重要生产部门,造船业规模更大,技术更加先进,制瓷业仍保持原有的高水平,景德镇成为南宋制瓷业中心,雕版印刷业和造纸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兵器制造业在官营受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规模很大。商业方面,首先表现在城市商业的繁荣,其次在与金朝的商业贸易仍未尖端,走私贸易也非常盛行。海外贸易在官府的提倡鼓励下超过北宋,通商国家和地区增加。与商业贸易繁荣需求相适应,纸币更多地承担起交换的职能,南宋发行的纸币包括交子和会子。

第10题:

迪尔凯姆将社会整合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分别是()。

  • A、有机团结
  • B、礼俗社会
  • C、法理社会
  • D、机械团结

正确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