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五代十国绘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五代十国绘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五代十国时期,绘画基本上处于荒寂状态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简述中唐诗歌发展的概况?


正确答案: “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分水岭,对文学的变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使盛唐诗歌的理想色彩和浪漫情调迅速淡化,但它的意义主要在于开拓了诗歌个性化的创作道路,推进了唐代诗风的转变。杜甫把诗歌写实倾向推向了艺术的顶峰。他的诗“三吏”、“三别”、《春望》等最早也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灾难,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被誉为“诗史”。从诗歌发展来看,李白结束了一个时代,杜甫则开启了一个时代。杜诗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对后世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大历(766—779)至贞元(785—805)初年,诗坛上多是平庸之作。韦应物、刘长卿及“大历十才子”是这一时期较重要的诗人。直到贞元元和(806—820)年间,诗坛上出现了革新的风气,掀起了诗歌创作的又一次高潮。艺术成就虽不若盛唐,但百舸争流,异彩纷呈,个性之鲜明,创作之丰富,又在盛唐至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尚险怪的韩孟诗派和尚浅俗的元白诗派。元缜、白居易除了在诗歌语言的通俗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外,还通过诗歌酬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

第3题:

简述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我国体操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 体操发展概况:
体操在我国的体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体操的萌芽。它是巨有民族特点的古代体操,引进的近代体操和不断进步的现代体操,构成我国体操历史发展的主干。1908年,在上海成立了第一所体操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徒手体操和兵式操。1958年我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世界大型体操比赛。1964年,由于国际体联的原因,我国退出国际体操组织。1978年,我国在国际体操联合会的合法席位,才被重新恢复。1979年,在间隔15年之后,我国体操选手在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重露头角。80年代举行的两届奥运会上,我国体操运动员连获佳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体操运动的格局、赛制、规则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复杂情况下,我国体操界同心协力,在造辉煌,持续稳定地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第5题:

简述国际电视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正确答案: 国际电视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开始通过卫星向邻国电缆电视系统播送新闻,标志着国际电视事业的正式诞生。到20世纪末,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开办官方、半官方的国际电视台,商业性的国际电视台更有上百个之多。
同国际广播相比,国际电视的发展进程有两个明显特点:
①民办先行,官办后上。国际电视是民办的商业台首先兴起,至今它们仍是这一领域的主力,政府掌管的国际电视机构是以后才出现的。
②新闻节目与娱乐节目并举。与国际广播以新闻时事为主的做法不同,国际电视的新闻节目固然影响巨大,娱乐节目更是丰富多彩,文化传播的比重比国际广播大得多。

第6题:

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基本概况。


正确答案: 《说文解字》是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的书,作者许慎,东汉代人,全书共收字9353个,分部首540个。清代研究《说文解字》成绩最佳者,当推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段桂王朱四家虽同攻《说文解字》,但成绩各有所得.段氏《说文解字注》在校订文字,阐释许慎解字方面,多有发明.桂氏《说文义证》重在博辑群集佐证字义,其中多有创见.王氏《说文释例》赖六书分析字体结构,并以字体实例阐释六书.《说文句读》重在解说文字形义,纠正许书错误.朱氏《说文通训定声》主要是通过形音训释字义,博举群书阐释通假正别.总之,清代学者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四家的研究,可以说是对过去关于《说文解字》研究的总结.

第7题:

简述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正确答案: 1)涂鸦期
2)象征期
3)定型期
4)写实期

第8题:

简述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阶段。


答案:
解析:
(1)涂鸦阶段。儿童在1岁半左右,甚至更早一些的时候,便开始信手涂鸦,在纸上乱涂乱画。 (2)象征阶段。此阶段的儿童能凭主观直觉印象描绘出物体的粗略形象。所画的形象只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和标记,看不到完整的形象,基本保留了对象的形式特征。比如,此阶段儿童所画的“蝌蚪人”,头、躯干、四肢等各部分还未分化,仅仅保留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基本的特征。他们画的图像与生活中真实的物体相距甚远,仅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3)图式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视觉感受性又有提高,眼动的轨迹越来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轮廓,手部的小肌肉进一步发育,作画时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不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的内容。但是,该阶段的幼儿常以程式化的图形表现物象,缺乏写实性,形象不完整,喜欢用固定样式和画法表现不同的对象,画得比较概念化。

第9题:

简述五代十国绘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正确答案: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山水画方面画家们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花鸟画方面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加强形成了徐熙和黄荃为主的两大流派;五代的宗教画相应衰落了,人物画承唐遗风比较精雅的格调占上风;北宋统治者设置了无名的美术创作机构“翰林图画院”为皇家服务。“院体画”是北宋绘画的主流与精谨,缜密的院体画风相区别,水墨写意人物画在技法和理论上都初具规模,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物画不像过去那样主要围绕贵族生活和神仙佛道;宗教绘画衰落趋势日趋明显,山水画和花鸟画适应统治者和十大娱悦自然和陶冶情操的需要,在两宋绘画中占突出优势,水墨山水极度繁荣。

第10题:

简述手机的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1)模拟式手机
模拟式手机泛指第一代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第一代移动通信俗称“本地通”,多采用TACS制,频分多址(FDMA.方式。TACS制于1985年由英国提出并投人商用运营。
(2)数字式手机
现在正处于移动通信的第二阶段,数字式手机泛指第二代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第二代数字式手机,俗称“全球通”,始于1980年,欧洲各国为了创造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泛欧蜂窝移动通信网,联合了20多个国家的电信营运商、研究所和生产商组成标准化委员会。1982年,在欧洲邮电协会(CEPT)组织内设立了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SM),开发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987年在多址技术、语音编码技术及数字调制方面取得一致意见,进人20世纪90年代,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欧洲研制成功并投人商用。
(3)第三代手机(3G手机)
第三代手机以能达到3G频段为主要特征。用的第三代手机已经问世,主要采用CDMA2000技术。显然,它必须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相适应,第三代手机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①不仅能传送语音信号,也为传递图像信号奠定了基础。
②手机中可加装微型摄像头,可实时拍摄景物,使可视通信成为可能,可随意拨打可视电话。
③由于通频带拓宽,通过无线电网络技术,能轻松地上网,能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能下载网上文件和图片,实现多媒体通信。因此具有“掌上电脑”之称。
④手机与商务通浑然一体,能以手写体录人文字。
(4)第四代手机
第四代移动电话机的4G技术已经问世。美国AT&T实验室正在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其研究的目标是提高手机访问互联网的速率。目前,手机上网的连接速率大约为调制解调器的1/4,而采用4G技术的连接速率一开始就能达到拨号调制解调器的十几倍,但现在还不能将这种技术转向实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