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警察道德教育的方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警察道德教育的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正确答案:
(1)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教育。
(2)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教育。
(3)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警示教育。
(4) 其他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教育。

第2题:

简述朱熹的道德教育方法。


答案:
解析:
朱熹提出了五条道德教育的方法,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1)立志。朱熹认为,志是心之所向,对人的成长至为重要。"学者大要立志,才学 便要做圣人,是也。” (2) 主敬。其具体内容是:培养严肃的或 不放肆的道德态度,培养人谨慎小心的道德态度,培养精神专一或始终一贯的态度: 他说:“敬者守于此而不易之谓”"敬是始 终一事”。 朱熹是十分重视主敬的功夫的,他认 为这是培养严肃的、谨慎的、一贯的精神态度,贯穿整个修养过程的始终。所以他说“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 不可顷刻间断”。有人问:"敬何以用工?” 即怎样做敬的功夫呢?他答道:"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3) 存养。“存养”就是“存心养性"。朱 熹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性,但同时又有气质之偏和物欲之蔽。故需要用 "存养”的功夫来发扬善性,发明本心。 (4) 省察。"省察”即是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和检查。朱熹指出:“凡人之心,不存则亡。”为了使人心不“沦于亡",做事不 “陷于恶”,就必须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和 检查。 (5) 力行。朱熹十分重视“力行”,他要求 将学到的伦理道德知识付诸自己的实际行动,转化为道德行为

第3题:

简述警察道德教育的过程。


参考答案:(1)提高道德认识警察道德认识:是指警察对警察道德现象、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理解、体验和掌握。(2)培养道德情感警察道德情感:是指警察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的内心体验和情绪态度。(3)锻炼道德意志警察道德意志:是指警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4)确立道德信念警察道德信念:是指人民警察对于正确的人生观、道德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等的坚定不移和恒久性的笃定和信仰。(5)养成道德行为习惯警察道德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两方面。他是人民警察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而形成的持久的、稳定的、自然地行为方式。

第4题:

警察道德教育的内容?


正确答案:(1)职业文明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教育。
(2)职业情感与职业责任心教育。
(3)法制与职业纪律教育。
(4)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5)职业理想与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第5题:

警察道德教育


正确答案: 是依据警察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民警察实施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

第6题:

简述道德教育体谅模式


答案:
解析: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 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 学会体谅,学会关心。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 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第7题:

简述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的内容。
董仲舒认为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主要有四点:
(1)“以仁安人,以正义我”。他强调“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认为道德教育中,要养成宽于待人和严于责己的德行。
(2)“必仁且智”。他提出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思想,指出“仁而不智”与“智而不仁”的片面性。
(3)“明道”“重志”。他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强调“正义明道”而反对功利,与“明道”相联系,他提出“重志”,要求进行道德意志的培养与修养。
(4)“强勉行道”、“进善诛恶”。董仲舒的“明道”。并不限于认识道德,而是要“强勉行道”。他在主张“明道”、“行道”中,要求“兴善去恶”和“进善诛恶”;这是在德育原则上破立兼行的正确见解,是符合德育规律的。

第8题:

简述警察个体道德对警察道德的能动作用。


参考答案:(1)警察个体道德把抽象的警察道德要求变成具体的道德活动,增强了警察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警察个体行为的指导性。(2)警察个体道德创造性的实践警察道德,是警察道德发展完善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9题:

简述孟子的道德教育原则与方法。


正确答案: ①持志养气
②动心忍性
③存心养性
④反求诸己

第10题:

简述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方法论。


正确答案: 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他认为,作为美德的知识虽是可教的,但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是把存在于人的心灵和理智中的先天的知识,通过特殊的方法引导、启发出来,这种特殊的方法就是“精神助产术”。即通过双方的谈话和诘难,指出那种把一般定义归结为个别、特殊的东西的看法是不妥的、有矛盾的,从而把对方思想中本来就存在的普遍性的认识引导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