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其基本特点是:
(1)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
(2)货币不与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是能兑换成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数量限制;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
(4)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我国货币制度的特点及其特殊性。


正确答案: 人民币制度是一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一、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通货,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二、人民币实行垄断发行,实行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中央,实行高度统一的计划管理。在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人民币已于1996年实现了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在国家统一规定下的国内外汇市场可自由买卖外汇。
三、人民币将不断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一方面,人民币有我国当前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稳定的政治格局的强力支撑,另一方面人民币本身币值稳定,具有良好的国际信誉。人民币已经开始在我国一些周边国家和地区被当作对外计价支付工具发挥作用。
四、人民币制度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将形成“一国四币”的特殊货币制度
由于历史原因,在现阶段我国的货币制度较为特殊,可以说是一种“一国四币”的特殊货币制度:大陆以人民币为本位币,香港和澳门在1997及1999年回归后仍然维持原有的货币金融体制,分别使用港币和澳门元作为法定货币,而台湾则使用台币。

第2题:

现行信用货币制度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是:
(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是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他们都体现某种信用关系。
(2)现实中的货币都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与金融货币通过自然铸造进入流通已有本质区别。
(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调控主要由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

第3题:

人民币制度是下列哪种货币制度()?

A.金本位货币制度

B.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C.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D.金汇兑本位制度


参考答案:B

第4题:

信用货币制度


正确答案: 又称管理纸币本位制,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第5题:

简述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清偿的能力。
(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的数量控制。
(3)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而不像金属货币制度下,由金属货币进行自发地调节。银行信用扩张,意味着货币流通量增加,银行信用紧缩,意味着货币流通的减少。
(4)当国家通过信用程序所投放的货币超过了货币需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这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
(5)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活期存款也是通货。

第6题:

目前,所有国家都实行的货币制度是()

  • A、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 B、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 C、部分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 D、纸币货币制度

正确答案:B

第7题: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2)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和调控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8题: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  )。

A.黄金非货币化
B.黄金货币化
C.货币供给信用化
D.货币形态多样化

答案:A,C,D
解析:

第9题:

为什么说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正确答案:历史地看,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节约了货币材料。自然资源充当货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形成很大的社会成本。而现代信用货币中的钞票和硬币都是用纸或贱金属制造的,其价值大大低于其票面价值。存款货币本身只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更是大大节约了自然资源。而电子货币,不用说,更是极大的节约。
其次,节约了货币流通费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的印制和流通费用比金属货币的铸造、运输、保管费用要低得多。况且,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越来越多的交易采用非现金方式进行,转账结算和电子货币的成本更是大大降低了货币的流通费用。
最后,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

第10题:

试从金本位制的特点,说明货币制度从金币本位制到金块本位制及金汇兑本位制的演变,以及金本位制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一、演变:
金本位制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材料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1)金币本位制以金币作为本位币流通的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中最典型的形式。金币自由铸造,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银行券可以兑换黄金,是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经济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后来,由于战争、经济危机等多方面因素,削弱了黄金基础,金币本位逐渐转向金块本位与金汇兑本位。
(2)金块本位制这是一种没有金币流通,但流通中的银行券、纸制货币符号等可以按照规定限额与金块汇兑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国家规定金币为本位币,但国内不流通金币。流通中的货币符号可以兑换黄金,但规定了限额,必须要具有了一定数额才能与金块兑换。实际上只有极少数富有的人拥有大量的货币符号,也才可以兑换黄金,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富人本位”。该制度的条件是国际收支平衡,一旦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大量黄金外流时,这种制度就难以为继。因此,192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后英法等国被迫停止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这是一种没有金币流通,也不允许银行券等货币符号汇兑金块,而是用银行券等货币符号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在国外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虽然也规定金币为本位币,但在国内不铸造也不流通,也不能兑换金块,只能同另一个实行金币本位的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存放外汇黄金,通过无限制地供应外汇,以维持本国币值稳定。这就必然存在很大的依附性,是一种带有殖民性质的货币制度。
二、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最终使金本位制崩溃,过渡到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随着金本位制度的崩溃,黄金开始了非货币化进程。黄金退出流通市场,不再具有货币的流通职能而被储存起来的过程称为黄金的非货币化。1976年在IMF的提议和组织下,国际社会达成“牙买加协议”,正式宣布黄金非货币化。黄金非货币化使得20世纪30年代以来实行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得到完善与发展。
信用货币制度又称为管理纸币本位,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通过银行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的货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