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僵的法医学意义?

题目
问答题
尸僵的法医学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人死后全身肌肉经过一段时间的松驰,便逐渐僵直变硬,将尸体固定成一定姿势,称为尸僵。通常在1-3小时出现,死后6-8小时波及全身,10-12小时发展到高峰,3-5天缓解消失。
发展顺序:一般从咬肌开始,逐渐发展至颈部、上肢、躯干、下肢,称为下行顺序。亦有少数是相反上行或混合型发展。尸僵发展初期人为地加以克服,还可以重新僵硬,全身僵硬之后再行克服,尸僵就不会重现了。
尸僵出现和缓解的时间、强度与死者肌肉发育情况、年龄、死因及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死亡的性质分哪几类?法医学意义是什么?


本题答案:死亡可以分为暴力性死亡和非暴力性死亡。
暴力性死亡又称非自然死亡,指蓄意过失或意外等非自然因素所致的死亡。
非暴力性死亡又称自然死亡指机体自然发生各种因素所致死亡。

第2题:

法医学意义(名词解释)


本题答案:是选择亲权鉴定遗传标记的依据和衡量亲权鉴定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标准之一。遗传标记系统的多态性程度越高,排除非亲生父亲的效能越高。

第3题:

简述尸变征象在检案中的法医学意义?


答案:一、确定死亡
二、认定尸姿
三、分析死因
四、估计死亡时间
五、提高鉴别能力

第4题:

表皮剥脱的形成、性状及法医学意义


正确答案: 形成:撞、擦、压、挫等方式作用人体。性状:呈点片状,剥脱处露出湿润的真皮,干燥处可形成皮革样化。
法医学意义:反映致伤物作用面和物体的形态;皮屑翻卷的形状,可判断外力方向;依据愈后情况可估计伤后经过时间。

第5题:

简述体内检材的定义、来源、特点及其检验结果对法医学鉴定的意义。 


正确答案: 体内检材的定义及来源:
主要指经体内过程,取自生物活体或尸体的检验材料。
体内检材的特点:
(1)种类相对固定;
(2)可取检材量相对较固定;
(3)存在 状态差异性小;
(4)组成复杂但相对固定;
(5)已失去原有的表观性状,甚至 已转变为代谢产物;
(6)分布相对均匀;
(7)毒物含量一般较低微,但相对量 可反映出总量。
其检验结果对法医学鉴定的意义 大部分情况下可作为中毒鉴定的直接依据。

第6题:

《洗冤集录》在法医学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本题答案:《洗冤集录》涉及现代法医病理学的大多数内容并且系统化,是一部囊括了既有成就用以指导检验工作的法医学专著,内容也比较丰富,比西方最早的的《法医学》专著早300多年,是公认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法医学著作。中国法医学形成以《洗冤集录》问世的年代为标志。

第7题:

死于败血症的动物可表现为( )

A.尸僵不全,血凝不良

B.尸僵完全,血凝良好

C.尸僵不全,血凝良好

D.尸僵完全,血凝不良

E.尸僵不全,尸体不易腐败


正确答案:A
败血症的病变特点败血症是指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侵人机体后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进入血液,在体内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和中毒反应,呈现一系列全身性病理过程。败血症的过程中常伴有菌血症、病毒血症、虫血症或毒血症。败血症全身病理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尸体变化:尸僵不全,尸体易腐败。血凝不良,呈紫黑色黏稠状。②出血性素质:全身皮肤、黏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多发散在瘀点、瘀斑。③免疫器官急性炎症:败血脾,脾脏极度肿胀,边缘钝圆,被膜紧张,质地柔软易碎,切面隆起,切口外翻,呈紫红色或黑红色,脾髓软化,结构不清。用刀背轻刮,可刮下多量脾糜。急性淋巴结炎,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呈急性浆液性淋巴结炎、出血性淋巴结炎。④实质器官变性坏死:S制脏淤血水肿,心、肝、肾和脑等实质器官发生颗粒变性与脂肪变性,有时可发生局灶性坏死。

第8题:

简述擦伤的形态法医学意义。


本题答案:1.擦伤是暴力作用的证明,其所在的部位常标志暴力的作用点
2.推断致伤物的表面特征
3.根据皮瓣翻转的方向可推断外力作用的方向
4.根据擦伤颜色的改变及痂皮形成的特征等,推断外力作用时间
5.根据擦伤的特征性分布,可提示加害者的犯罪意图。

第9题:

法医学意义


正确答案: 是选择亲权鉴定遗传标记的依据和衡量亲权鉴定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标准之一。遗传标记系统的多态性程度越高,排除非亲生父亲的效能越高。

第10题:

尸斑的法医学意义?


正确答案: 1、作为死亡确证;
2、估计死亡时间;
3、分析死亡原因;
4、判断死亡时的体位;
5、与皮下出血区别:皮下出血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范围较小,边缘清楚,可伴有表皮剥脱和肿胀,压之不褪色,切开有凝血,不易被水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