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川乌炮制的原理及目的。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川乌炮制的原理及目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制川乌的炮制作用如何?


正确答案: 生品有毒,多外用。治风冷牙痛、疥癣、痈肿;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心腹冷痛,疝痛,跌仆剧痛。

第2题:

简述循环水加酸处理的目的及原理?


正确答案:1、目的:是将水中碳酸盐硬度,提高浓缩倍率。
2、原理:将碳酸盐转变成溶解度较大的硫酸盐,其反应如下:Ca(HCO32+H2SO4→CaSO4+H2O+2CO2

第3题:

请简述马钱子的炮制原理。


参考答案:马钱子有大毒,士的宁等生物碱既是其毒性成分也是有效成分,通过砂烫等炮制处理,毒性成分结构改变,降低毒性的同时活性明显增加。马钱子质坚硬,胚乳呈角质样,砂烫后,可使其变得酥脆,容易粉碎。同时除去种子外层的茸毛(非药用部位,几乎不含有效成分)

第4题:

制川乌降毒的炮制原理?


正确答案: ①川乌的有毒成分为乌头碱类,其中双酯型乌头碱毒性最强,但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易水解或分解。故在制川乌加热煮沸过程中,使乌头碱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苯甲酰乌头碱,其毒性降低200~500倍;再加热则进一步将C14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分子苯甲酸,得到乌头原碱,其毒性降低2000~4000倍,从而大大降低了川乌的毒性。
②另可能是脂肪酰基取代了C8位上乙酰基生成脂碱而降毒。
③浸漂过程中溶出部分毒性成分而降毒。
④加辅料炮制协助解毒。

第5题:

简述姜半夏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正确答案: 炮制方法: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至透心,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炮制时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炮制作用: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

第6题:

川乌炮制降毒的原理是()

  • A、浸出毒性成分
  • B、使双酯型生物碱水解
  • C、辅料解毒
  • D、干热炮制
  • E、湿热炮制

正确答案:B

第7题:

叙述何首乌的炮制工艺及炮制作用。阐明其炮制原理。


正确答案: (1)炮制工艺:何首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制首乌:取生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蒸或炖至汁液吸尽,药物呈棕褐色时,取出,干燥。每100kg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10kg。
黑豆汁制法: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煮约4小时,熬汁约15kg;黑豆渣再加水煮3小时,熬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
(2)炮制作用:何首乌生品苦泄性子兼发散,具有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的功能。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使慢性病人长期服用而不造成腹泻。
炮制原理:实验表明,首乌蒸制过程中,外表颜色加深,总葸醌、结合葸醌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减少,游离葸醌开始增加,使致泻作用减弱。制首乌的磷脂类成分和糖的含量增加,使补益作用更加突出。炮制时间对游离葸醌和二苯乙烯苷有明显的影响,时间过长会引起两者的损失。由于两者均为活性成分,故何首乌炮制应适中。

第8题:

川乌、草乌的主要炮制目的是()

  • A、改变药性
  • B、增强疗效
  • C、杀酶保苷
  • D、降低毒性

正确答案:D

第9题:

简述蜈蚣焙制的目的及其炮制原理。


正确答案: 炮制目的:生蜈蚣有毒,多外用。焙后降低毒性,使之干燥,便于粉碎,供内服,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症的痉挛抽搐,还可·用于顽固性头部抽痛、风湿痹痛等症。
炮制原理:蜈蚣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具有溶血作用,能引起过敏性休克,量大时能使心脏麻痹,并能抑制呼吸中枢。中毒症状常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不省人事,心悸,脉搏缓慢,呼吸困难,体温及血压下降。经焙后,可破坏其毒性成分,从而降低毒性。

第10题:

川乌炮制去毒的原理是使乌头碱溶于水( )。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