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风湿性心脏病男性患者伴发房颤,用地高辛治疗后,房颤变成正常心律,最可能的作用机理是()。

题目
填空题
59岁风湿性心脏病男性患者伴发房颤,用地高辛治疗后,房颤变成正常心律,最可能的作用机理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5年患者,3个月前骤发快速房颤,经洋地黄治疗,心率减慢。查体:心率75次/分(平均),心律仍绝对不规则。左室直径<60mm,血沉与抗“O”滴度正常。应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A、继续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

B、停用洋地黄

C、手术治疗

D、胺碘酮或电击复律

E、地高辛加糖皮质激素


参考答案:D

第2题:

有关心房颤动的治疗,不正确的是

A、针对房颤发生的病因或诱因进行治疗

B、对左房明显扩大、基础病因尚未纠正的长期房颤患者,不宜强行复律

C、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初发房颤患者,不必立即电复律

D、对持续性房颤者,心律控制(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治疗)并不优于心率控制(控制心室率的治疗)

E、地高辛是控制房颤心室率的首选药物


参考答案:E

第3题:

根据下列内容,回答题。

患者女性,28岁,有风湿性心脏病史,心律不齐4年,每天服用地高辛1片治疗,近来自感食欲减退、恶心,前来就诊。测心率90次/分,心律不齐,心电图示房颤、频发室早。

该患者可能出现了 查看材料

A.阵发性房颤

B.心力衰竭

C.消化道溃疡

D.洋地黄中毒

E.心绞痛


正确答案:D
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

第4题:

患者女性,28岁,有风湿性心脏病史,心律不齐4年,每天服用地高辛1片治疗,近来自感食欲减退、恶心,前来就诊。测心率90次/分,心律不齐,心电图示房颤、频发室早。
护士立即要做的工作是

A.电除颤
B.遵医嘱立即停用地高辛
C.抽血查电解质
D.询问患者服药的情况
E.安慰患者

答案:B
解析:

第5题:

59岁男性患者,风湿性心脏病,伴发房颤,用地高辛治疗后,房颤变成正常心律,最可能的作用机理是

A、缩短心肌不应期

B、缩短心肌收缩速率

C、降低房室结的传导速度

D、降低心房肌最大舒张电位

E、降低浦氏纤维的自律


参考答案:C

第6题:

女性,25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6年,十月前骤发心悸,心电图示快速房颤,经洋地黄治疗,心率减慢,目前心率控制在70~80次/分,心律绝对不规则,血沉与抗"O"均正常,该患者下一步应考虑的治疗措施是:

A、停用洋地黄观察

B、药物或电复律

C、继续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

D、地高辛加普萘洛尔治疗

E、地高辛加糖皮质激素治疗


答案:B

第7题:

男性患者,30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4年,半年前骤发心悸,心电图示快速房颤,经洋地黄治疗,心率减慢。目前心率75次/分,心律仍绝对不规则。血沉与抗"O"滴度正常。应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

A、继续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

B、停用洋地黄

C、地高辛加用心得安治疗

D、药物或电击复律

E、地高辛加糖皮质激素


参考答案:A

第8题:

心房纤颤患者,服地高辛10天,0.25mg每天一次,查体:心率慢而整齐,心率40次/分左右最可能的诊断是

A、房颤伴发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B、房颤伴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C、房颤伴发了窦性心动过缓

D、房颤转为窦性心律

E、房颤伴发了窦房传导阻滞


参考答案:B

第9题:

某女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史,发生心律不齐4年,每天上午服用地高辛1片治疗,近来自感食欲减退、恶心,前来求医。查心率94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心电图示房颤、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发生原因很可能为
A.房颤栓子脱落
B.体位突然改变
C.洋地黄中毒
D.心率增快
E.饮食不当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患者,女,30岁,有风湿性心脏病史,发生心律不齐4年,每天上午服用地高辛1片治疗,近来自感食欲减退、恶心,前来就医。查心率94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心电图示房颤、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上述情况提示很可能发生了
A.心力衰竭
B.阵发性房颤
C.胃肠型感冒
D.洋地黄中毒
E.药物过敏

答案:D
解析:

洋地黄中毒表现:①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②心脏毒性反应:易致各种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其他还有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窦性心动过缓等;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晕、头痛、视物模糊、黄绿色视等。地高辛为洋地黄类药物,患者症状符合洋地黄中毒表现。
发现患者洋地黄中毒应立即停用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为洋地黄类药物。
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有,血栓栓塞,心房颤动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根据题中患者右侧肢体行动不便和口角歪斜可推断患者为脑血栓栓塞。
心房颤动产生血栓,心房栓子脱落后进入脑血管导致脑栓塞。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