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题目
问答题
先秦儒家“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圣贤决定礼法儒家认为,国家能否治理得好,取决于统治者,特别是君主个人的品德。孔子说,君主“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孟子说“一正君而国定矣”。荀况则提出“有治人,无治法”的观点,认为只有善于治国的人,没有离开人能治好国家的法律,因为法是靠人来制定,也是靠人来执行的。有了善于治国的人,就会制定好的法律并执行好法律;如果没有善于治国的人,就制定不出好的法律,即使有了好的法律,给不会治国的人也执行不好。
(二)“身正”则“令行”儒家认为,“人治”的关键在于统治者要能够用礼法来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去感化民众。因此,从儒家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的观点来看,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的。他在思想上对君主是一种制约,同时又是批评暴君的武器。
(三)法先王,顺人情孟轲借古喻今,明确地提出“法先王”,一方面借先王来推行自己的主张,另一方面也对现实的君主及其法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荀况虽然主张“法后王”,但在维护周礼的宗法等级制度方面,与孟轲是完全一致的。荀况“法后王”的观点又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强调“一制度”,即效法古代圣贤的政治必须为确立新的封建制度服务。二是强调“顺人情”。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儒家“为政立人”的人治论。


参考答案:

先秦儒家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执政者,他们提出了“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孔子、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主要靠统治者的道德教化,荀子则着重对人和法的关系进行分析,强调法由人而定。
(1)圣贤决定礼法。孔孟认为,国家的治乱,礼法的兴废,都取决于圣君贤相,荀子则提出“有治人,无治法”的主张,认为只有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没有离开人而能治理好国家的法律。
(2)身正则令行。先秦儒家认为,统治者,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应当是道德高尚的人,他的人格和行为应该成为全国人民的表率。


第2题:

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A.汉代儒家

B.先秦儒家

C.宋明儒家

D.近代儒家


正确答案:B

第3题:

朱熹推崇“人治优于法治”,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人治”思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大学》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包括()

  • A、先秦儒家所体现的宝贵的平等精神
  • B、先秦儒家对普遍性、普世价值的追寻
  • C、先秦儒家对人性的本质的深入探讨
  • D、先秦儒家对人性的尊严的探讨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人治指依靠个人意志的作用来管理政权实行政治统治,是依靠统治者个人的权威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在中国,人治思想源于儒家文化。德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主张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德治是人治的理想模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文言文中最没有体现人治思想的是:

A.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B.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C.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
D.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答案:D
解析:
人治的定义要点是:依靠统治者个人的权威来治理。A、B、C三项都强调了统治者的重要性;D项强调的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性,没有体现统治者个人的重要性。故答案选D。

第6题:

孔丘是先秦儒家的创始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在我国古代,孟子最早提出为政在人的人治思想。()


答案:错

第8题:

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 )。

A. 民人治国

B. 专家治国

C. 法律治国

D. 贤人治国


参考答案:D                 

第9题:

()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批评孟子的人性论,主张()的人性观。


正确答案:荀况;性本恶

第10题:

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贤人治国()。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