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具有哪些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具有哪些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心智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


答案:
解析:
(1)心智技能的特点有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2)心智技能的形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第2题:

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
解析:
菲茨与波斯纳将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l)认知阶段,即学习者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动作示范,了解、领会技能的要求、基本程序,掌握组成技能的局部动作。其主要特点是形成动作映像。 (2)联系形成阶段,即学习者把局部动作综合成更大单位,以形成一个连贯的韧步动作系统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练习者的视觉控制作用减弱,动觉控制作用逐步提高,动作间的相互干扰减少,紧张度有所减弱,多余动作趋于消失。 (3)自动化阶段,即学习者动作的协调和技能的完善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各局部动作联合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的动作系统,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已经消失,动作几乎不需要有意识控制。

第3题: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有哪些?各阶段的动作特点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操作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虽然操作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在形成之初,学习者必须了解做什么、怎么做的有关信息与要求,形成对动作的初步认识,即首先要掌握与动作有关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2)操作模仿。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这个阶段的动作特点是:
①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②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③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④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3)操作整合。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这个阶段的动作特点是:
①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②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③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④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4)操作熟练。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这个阶段的动作特点是:
①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②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③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④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第4题:

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一般包括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和( )。


答案:
解析:
自动化阶段

第5题: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及其动作特点。


答案:
解析:
【要点解析】
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操作定向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操作活动的自我调控机制。虽然操作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在形成之初,学习者必须了解做什么、怎么做的有关信息与要求,形成对动作的初步认识,即首先要掌握与动作有关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如有哪些反馈信息可以利用,哪些刺激容易引起分心等。
定向映象的建立,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学习者通过对示范动作的直接感知先形成动作表象,进一步学习,学习者在头脑中正确区分动作的内部特性,能够建立有关动作的基本概念,掌握动作要领。建立这种定向映象后,学习者在以后实际操作时就可以受到该映象的调节,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个体在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而在模仿阶段则试图尝试做出某种动作。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定向映象的模仿是机械的模仿。就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如学做广播体操,应该知道该套广播体操的内容。定向映象建立起来后,接下来是操作模仿环节,只有通过模仿,才可以将已形成的动作定向映象落实为实际行为,这是动作技能训练的基础。
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动作整体显得零散,不紧凑。(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甚至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不仅耗时长,而且精力和体力的支出也比较大,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心理能量的消耗较大。
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学习者在模仿阶段只是初步再现出定向阶段所提供的动作方式,这些动作彼此之间的衔接并不紧密连贯,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化才得以实现。
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要强调在正确的知觉和积极思维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动作的品质显现不稳定的状态。(2)动作结构。在这一阶段,动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建立起固定的联系,纠正不准确的、错误的动作,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最后把动作各个组成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自动化并非无意识,而是指它的执行过程不需要意识的高度控制,可以将注意分配于其他活动。如熟练的打字员可以一边打字,一边说话,或者边打字,边思考文字的内涵。操作熟练的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动力定型,即大脑皮层的概括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各种技术能力的形成都是以操作的熟练为基础的。
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局部动作已综合成大的动作连锁并在神经系统中发展了一个内部程序,使完整的操作畅通无阻地进行。(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当动作技能达到熟练程度时,操作者凭借其动觉(肌肉线索)就能指导他的反应。据心理学家希金斯等人的研究发现,熟练的能手甚至尚未等到肌肉信号的到来,便能预料到他给自己的肌肉发出了不正确指令,在错误发生之前,能收回这个指令。相应地,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4)动作效能。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进入熟练阶段时,很少需要视觉系统的监控,就可连续地进行,一长串的动作系列似乎是自动做出来的,无须特殊的注意。这时的动作已程序化了,可以大大地减少注意和心理上的努力,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第6题:

论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动作特点。


答案:
解析:
心理学家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操作定向阶段,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如有哪些反馈信息可以利用、哪些刺激容易引起分心等。
(2)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个体在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而在模仿阶段则尝试做出某种动作。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是:①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②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③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④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3)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学习者在模仿阶段只是初步再现出定向阶段所提供的动作方式,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化才得以实现。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是:
①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②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③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④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4)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自动化并非无意识,而是指它的执行过程不需要意识的高度控制,可以将注意分配于其他活动。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是:
①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②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③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④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第7题:

自动化阶段是动作的协调和技能的完善阶段,是动作技能的(  )

A.形成初期
B.初步动作系统形成阶段
C.内化阶段
D.最后阶段

答案:D
解析:

第8题:

心智动作的形成阶段中________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智慧技能活动的简略、压缩和自动化。


正确答案:
内部言语动作

第9题:

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答案:
解析:
(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

第10题:

在动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学生开始能将完整的动作技能分解为若干个局部的、个别的动作,然后理解每个分解动作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对各个分解动作进行逐个的练习。

A.认知
B.动作分解
C.动作联系
D.自动化

答案: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