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听觉的位置学说(共振学说及行波学说)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听觉的位置学说(共振学说及行波学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哪些中医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

A.阴阳五行学说

B.脏象学说

C.经络学说

D.形神学说及天人学说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根据听觉的行波学说,声波频率越高,基底膜振动幅度最大部位就越靠近

A.蜗底部

B.蜗顶部

C.耳蜗中段

D.耳蜗后1/3


正确答案:A

第3题:

20世纪60年代VonBekesy提出了行波学说,试述其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行波学说认为,声波到达卵圆窗后,基底膜的震动先从蜗底开始,再以行波方式逐渐向蜗顶推进。频率越高的声波,基底膜最大震动的部位越靠近蜗底;反之,则靠近蜗顶。基底膜震动幅度最大部位的毛细胞受刺激最强,其冲动沿听神经传导达听皮层相应区域,产生相应音调感觉。

第4题:

短暂脑缺血发作微栓塞学说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微栓子学说认为,血流分层平流现象可使某一来源微栓子反复地带到同一血管分支,形成微栓塞并反射性刺激小动脉痉挛,导致脑部区域性缺血,反复出现刻板样雷同状,栓塞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刺激可分泌大量溶栓酶,使小栓子溶解,血管再通,临床症状缓解。微栓子主要来源于颈内动脉狭窄处附壁血栓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心源性栓子很少,大动脉近端分叉处长期受血流剪切力影响,易使血管内膜损伤并形成粥样硬化斑,斑块内出血、溃疡在血压突然升高时使斑块脱落,阻塞小动脉出现缺血症状,栓子破碎或溶解移向远端时血流恢复,症状消失。

第5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克西在听觉研究中以其精细的大量数据和模拟实验提出了(  )

A.行波学说
B.共振假说
C.齐射原理
D.位置理论

答案:A
解析:
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克西提出了行波学说。

第6题:

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1)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人的发展受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国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7题:

(2005年4月)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


答案:
解析: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其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学说,对制定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并结合我国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育目的。

第8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基本含义是人的体力、智力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运用,以适应不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人的道德品质和美的情操高度发展;这诸方面的发展,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充分、自由、和谐、统一的。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物质生产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基础”。
2.分工导致人的发展片面化,私有制则加剧了这种变化。
3.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客观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对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实践,起着现实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国家都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和指导,从本国实际出发,确立自己的教育方针,明确学校教育的目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更是如此。

第9题:

按照听觉的行波学说,声波频率越高,基底膜振动的最大部位越靠近蜗顶。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试述听觉的位置学说(共振学说及行波学说)


正确答案: 由helmholtz于1867年提出。该学说认为—基底膜是从蜗底(宽100um)到蜗顶(宽500um)逐渐增宽,膜上排列有约24000条横纤维(听弦),是对20-20000Hz不同频率声波产生共振的元件,可选择性地对一定频率的声波发生共振,即:蜗顶听弦长,对低频音共振;蜗底听弦短,对高频音共振。
不同频率声波就是由基底膜上不同部位的听弦分别共振而得到初步分析,其基底膜振4动部位的毛细胞受刺激而产生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