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挤压引起的煤厚变化有何特点?

题目
问答题
构造挤压引起的煤厚变化有何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冷挤压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1、由于冷挤压过程中金属材料受三向压应力作用,挤压变形后材料的晶粒组织更加致密;金属流线沿挤压件轮廓连续分布;加之冷挤压变形的加工硬化特性,使挤压件的强度、硬度及耐疲劳性能显著提高。 2、挤压件的精度和表面品质较高。一般尺寸精度可达 IT7~IT6,表面粗糙度 Ra=1.6~0.2。 3、材料利用率高,生产率也较高。

第2题:

构造挤压引起的煤厚变化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煤层顶底板岩层不完整,裂隙发育,有时煤层与顶底板岩层相互穿插;
(2)煤层增厚或变薄处因受搓揉层理紊乱,或成为鳞片状煤层,有时可见有光滑的揉动镜面;
(3)中小型褶皱构造发育时,在平面上煤层增厚、变薄呈带状分布,条带延展方向与褶曲轴的方向大体一致,其厚薄条带相间出现,有时可利用这种特点来预计煤厚变化。

第3题:

煤与瓦斯突出前,煤层结构和构造方面预兆有()。

A.煤体干枯、光泽暗淡

B.煤强度松软

C.煤厚增大

D.波状隆起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高炉富氧喷煤冶炼操作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控制适宜的风口面积,组织好煤气初始分布;
(2)维持适宜的理论燃烧温度;
(3)控制一定的氧过剩系数;
(4)提高热风温度;
(5)调整装料制度,改善气流合理分布;
(6)控制适宜的煤粉粒度;
(7)喷吹配煤;
(8)改善原燃料质量。

第5题:

请简述冷挤压加工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变形区塑性好,变形程度大,变形抗力大;
2)挤压件质量高,强度、刚度好、耐磨性、抗腐蚀性、抗疲劳强度比较好;
3)生产效率高;
4)节省原材料。

第6题:

煤中水分变化对输煤系统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煤中水份大,易引起设备粘煤、堵煤,严重时会中止上煤,影响生产。
2.煤中水份很大,在输煤过程中,会产生自流,给上煤造成困难。
3.煤中水份大,在严寒的冬季,会使来煤和存煤冻结,影响卸煤和上煤。
4.煤中水份很小,在来煤卸车和上煤时,煤粉很大,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环境卫生,影响职工身体健康。

第7题:

论述煤质和煤种变化对锅炉运行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煤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煤的灰分、水分、含硫分和含矸量及其他杂物的 含量变化;煤种变化主要表现在挥发分、胶质层厚度、焦渣特性的变化。
煤的成分变化对锅炉运行有以下影响:
(1)挥发分:挥发分是判别煤种着火特性的首要指标。煤种不同,挥发分含量也不同,挥发分含量减少,煤粉的着火温度显著提高,着火速度减慢,所以,煤的着火特性主要取决于挥发分的含量。挥发分含量愈高,一般灰渣未完全燃烧损失愈小,总之,挥发分含量愈高,着 火速度加快,着火点温度低,灰渣不完全燃烧损失和飞灰可燃物含量就愈小。所以煤的挥发分含量对锅炉设备结构的选型、受热面的布置及安全经济运行都有很大的影响。
(2)水分:煤中的水分是种惰性物质。它的存在会使煤的发热量下降,因为动力用煤主要是 利用煤的热量,在燃烧过程中,煤中的水分吸热而汽化并过热,不但降低了热量的利用,而且会使燃烧温度下降。水汽化后体积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风机的耗电量。煤的水分增加,原煤的流散性逐渐恶化,会使输煤系统的落煤管、给煤机和煤仓粘结、堵塞;煤的水分增加还降低磨煤机的出力。
(3)灰分:煤的灰分是燃烧后剩下物质。煤的灰分增加,煤的可燃成分减少,煤的发热量就 降低,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耗煤量增加。高灰分的煤,会使着火时间推迟,燃烧温度下降,锅炉的燃烧稳定性因此就差。灰分增加,使煤的燃尽程度变差,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灰 分增加,灰渣的物理热损失增加,对液态排渣炉经济性影响更大;灰分增加,对锅炉的受热 面的粘污和磨损愈严重,粘污结焦严重影响锅炉的传热,使排烟温度升高,从而降低了锅炉 的热效率,受热面的磨损加重,还降低锅炉使用寿命,威胁安全运行。灰分的熔融性对锅炉 影响也很大,灰熔点高的煤,对液态除渣的锅炉会造成流渣困难。灰熔点低的煤,会使固态排渣的锅炉炉膛结焦,妨碍锅炉连续安全运行。
(4)硫分:煤中的硫分以有机硫和黄铁矿硫为主,也含有少量的硫酸盐类。煤中的硫分可分 为可燃硫和挥发硫。煤中的硫对着火和燃烧没有明显的影响,但煤中含硫量增加,会引起煤 的温度升高,甚至引起煤自燃。煤中含硫量增加,会使燃烧产物的烟气含硫增加,在低温受 热处形成低温腐蚀,随之带来烟气通道堵塞。烟气中含硫量增加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因为硫 对人体,动、植物都有很大的害处。所以,发电用煤的硫分一般小于1.5%,当煤的含硫量为1.5%~3.0%时,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有明显的堵灰和腐蚀。当煤的含硫量大于3%,就进入严重的腐蚀和堵灰范围,严重影响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5)胶质厚度和焦渣特性是煤的结焦特性,它对锅炉的燃烧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层燃烧中,不适宜燃用结焦性很强的煤,因为会形成焦块,燃烧困难,造成不完全燃烧。燃不结焦的煤 时,其焦炭为粉末,容易被空气吹起,焦末被烟气带走或从篦子孔中漏到灰坑中去,造成不完全燃烧损失,在煤粉炉中燃烧时,没有层燃炉那样显著。

第8题:

()会引起各地层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由于受断层、横向滑动、褶皱或侵入等构造运动所挤压,圈闭有地层流体的地层会因受到挤压变形而压力变高。

A、压实作用

B、流体运移

C、构造运动

D、密度差


答案:C

第9题:

欧洲的地形有何特点?与其地质构造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欧洲地形具有许多独特性。首先是世界上最低平的一洲。全洲平均海拔高度只有300米,是各大洲中最低的。高度在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总面积的60%,平原面积所占比重之大,在各洲中也首屈一指;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面积很小,仅占全洲总面积的2%,最高山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33米。第二,在欧洲地形的分布上,平原东西横贯中部,西起大西洋边,东到乌拉尔山西麓,尤其是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西岸一线以东,平原占绝对优势,地形比较单一;山地只分布在大陆边缘,东为乌拉尔山,西北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为阿尔卑斯山系。整个地势是北低南高,欧洲中西部最明显,北部为平原,中部为丘陵和中等高度的块状山地,南部为高山地带。第三,在第四纪冰期时,冰川作用形成的地形特别发育,面积也广,尤其是大陆北部为大陆冰川中心,冰蚀地形和冰碛地形遍布。南部阿尔卑斯山脉为山地冰川中心,高山冰川地貌显著。
现代欧洲地形的这些特征是欧洲的地质构造在长期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内、外营力相互矛盾斗争、发展演变至今的结果。欧洲大陆形成的历史是以北部的古陆台为中心,经历次地壳运动,陆台不断扩大,地槽不断缩小的过程。欧洲的地质构造单元可分为四个:即北欧和东欧的前寒武纪陆台构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不列颠群岛和德波平原的加里东褶皱构造;西欧南部、中欧中部的海西宁褶皱构造和中欧南部及南欧的阿尔卑斯褶皱构造。欧洲地形与地质构造关系密切,北部和东部的陆台地区一般表现为起伏不大的平原,如东欧平原、中欧平原等;中部老褶皱带大多呈块状山地、丘陵或高原,如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欧块状山地、法国中央高原等;南部年轻褶皱带一般成高大山地,如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等,褶皱带中的山前拗陷或向斜地区,则表现为平原或盆地,如巴黎盆地、波河平原、多瑙河中、下游平原等。

第10题:

挤压膨化过程的作用及其产品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提高消化率、适口性好。
(2)提高漂浮性和抗水稳定性;
(3)感观和质构好;
(4)蛋白质及维生素类营养物质含量和质量高;
(5)外形多样;
(6)灭菌、去毒,有益健康。
(7)充分利用饲料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