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说明原因。

题目
问答题
指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指出在该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说明原因。


正确答案:1.规定5月21日为投标截止时间是不正确的因为《招投标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应设为5月26日之后。 2.收到企业的投标文件后再编制评标标准是不正确的因为《招投标法》第十九条规定招标文件中应包含评标标准。 3.在评标标准中加入不利于外资企业的标准是不正确的因为《招投标法》第十八条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4.评标委员会人数设置不正确人数应为超过5人的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5.在发布中标公告后第45天签订合同不正确《招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对项目招投标管理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是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而制定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招标投标活动都要遵循《招投标法》。考生应仔细阅读《招投标法》中的所有内容并结合实际参加过的招投标活动对本题进行分析。 要求指出在该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说明原因。应详细阅读题目说明中的描述对照《招投标法》的要求进行逐条分析。 (1)第一段介绍了此案例的背景说明了H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制造企业为了实施ERP项目决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这种做法并没有违反《招投标法》的要求因此这一段的说明中不存在问题。 (2)H公司5月6日发出招标公告规定投标截止时间为5月21日是不对的因为《招投标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但是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 (3)H公司随后收到了5家公司的投标文件然后才开始制定评标标准并在评标标准中加入不利于外资企业的条件。H公司的上述做法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评标标准不应该在收到投标文件后制定因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的“项目采购管理”一章中提到“评标标准是采购文件的一部分”;二是在评标标准中加入了歧视性条款这种做法也是不妥的因为《招投标法》第十八条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4)《招投标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本题中的评标委员会的设置也是不符合《招投标法》的。 (5)评标时没有选择报价低于成本价的最低价中标是符合要求的。因为《招投标法》第四十一条要求: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二)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6)在第45五天才签订合同是不符合要求的。因为《招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1.规定5月21日为投标截止时间是不正确的,因为《招投标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应设为5月26日之后。 2.收到企业的投标文件后,再编制评标标准是不正确的,因为《招投标法》第十九条规定招标文件中应包含评标标准。 3.在评标标准中加入不利于外资企业的标准是不正确的,因为《招投标法》第十八条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4.评标委员会人数设置不正确,人数应为超过5人的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5.在发布中标公告后第45天签订合同不正确,《招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对项目招投标管理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是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而制定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招标投标活动,都要遵循《招投标法》。考生应仔细阅读《招投标法》中的所有内容,并结合实际参加过的招投标活动,对本题进行分析。 要求指出在该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说明原因。应详细阅读题目说明中的描述,对照《招投标法》的要求进行逐条分析。 (1)第一段介绍了此案例的背景,说明了H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制造企业,为了实施ERP项目,决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这种做法并没有违反《招投标法》的要求,因此这一段的说明中不存在问题。 (2)H公司5月6日发出招标公告,规定投标截止时间为5月21日是不对的,因为《招投标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但是,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 (3)H公司随后收到了5家公司的投标文件,然后才开始制定评标标准,并在评标标准中加入不利于外资企业的条件。H公司的上述做法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评标标准不应该在收到投标文件后制定,因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的“项目采购管理”一章中提到“评标标准是采购文件的一部分”;二是在评标标准中加入了歧视性条款,这种做法也是不妥的,因为《招投标法》第十八条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4)《招投标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本题中的评标委员会的设置也是不符合《招投标法》的。 (5)评标时,没有选择报价低于成本价的最低价中标,是符合要求的。因为《招投标法》第四十一条要求: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二)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6)在第45五天才签订合同,是不符合要求的。因为《招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第2题:

简要说明网络经济环境下的报酬递增现象存在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高固定成本和极低的边际成本。
2.生产者的学习效应。研发过程、生产过程的知识经验积累。
3.网络外部性。使用网络产品的用户越多,网络的价值越大。
4.互补产品效应。
5.较高的用户使用成本。存在机会成本,需学习才能使用。
6.消费者的学习效应。用户通过使用不断发掘网络产品的功能。
7.信息扩散效应。选择该产品之前,消费者通过由该网络产品的已有用户的数量和评价对该产品进行判断和预期。
8.转移成本的存在和锁定。指自学习成本和大量可持续互补资产的投资。


第3题:

【问题 3】(6 分)

(1)请指出【问题2】中给出的地址簿、邮件和附件关系模式的主键,如果关系模式存在外键请指出。

(2)附件属于弱实体吗?请用 50 字以内的文字说明原因。


正确答案:

(1)(3分,每空0.5分)

关系模式

主键

外键

地址簿

联系人编号

用户名

邮件

邮件号

邮件账号

附件

邮件号,附件号

邮件号

(2)附件属于弱实体,因为附件的存在必须以邮件的存在为前提,即附件总是依附于某邮件。(3分)

第4题: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活动。请简要说明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并指出选用S公司无线模块产品存在哪些风险?


正确答案: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 (1) 识别并确定项目有哪些潜在的风险。 (2) 识别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 (3) 识别项目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 存在的风险: (1) 技术风险。无线模块提供商S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能否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以解决出现的问题。 (2) 运行风险。S公司退出中国大陆市场甚至可能会倒闭。
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 (1) 识别并确定项目有哪些潜在的风险。 (2) 识别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 (3) 识别项目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 存在的风险: (1) 技术风险。无线模块提供商S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能否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以解决出现的问题。 (2) 运行风险。S公司退出中国大陆市场,甚至可能会倒闭。 解析:要求考生简要说明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及选用国外公司产品存在的风险,可以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12章项目风险管理有关内容分析。

第5题:

分析以上各关系模式,请回答以下问题:

(1)“教学计划”关系是否存在冗余?请简要说明。

(2)根据现有关系模式,能否获得学校每学期的各种教材的需求总量?请简要说明。

(3)考虑到任选课只有部分学生选修,需要增加或修改哪些关系模式,请给出修改结果并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1)“教学计划”关系存在冗余。课程关系中已经记录了每个不同课程的课程名和教材编号没有必要再在教学计划中记录课程名和教材编号。 (2)可以。根据教学计划中的学期求出每学期各院系的不同专业即将要开设的课程有哪些从课程关系中找出课程需要购买的教材种类;同时根据院系和专业信息从班级关系中求出课程所涉及的班级的人数。将每种教材乘以对应班级的人数就得到了不同种类教材的需要数量。 (3)修改课程关系增加“选修必修”属性用来说明该门课程是必修课还是任选课如下所示。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教材编号选修必修) 增加关系模式:选修情况关系(班级号选修课程号选修人数)。 统计教材需求信息时需要对课程的“选修必修”属性值进行判断。如果是任选课则需要从新增的关系模式“选修情况”中获取选修人数进而得出选修课教材的需求量;如果是必修课程则仍从班级关系中获得班级人数进而得出必修课教材的需求量。最后加以统计。
(1)“教学计划”关系存在冗余。课程关系中已经记录了每个不同课程的课程名和教材编号,没有必要再在教学计划中记录课程名和教材编号。 (2)可以。根据教学计划中的学期,求出每学期各院系的不同专业即将要开设的课程有哪些,从课程关系中找出课程需要购买的教材种类;同时根据院系和专业信息从班级关系中,求出课程所涉及的班级的人数。将每种教材乘以对应班级的人数,就得到了不同种类教材的需要数量。 (3)修改课程关系,增加“选修必修”属性,用来说明该门课程是必修课还是任选课,如下所示。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教材编号,选修必修) 增加关系模式:选修情况关系(班级号,选修课程号,选修人数)。 统计教材需求信息时,需要对课程的“选修必修”属性值进行判断。如果是任选课,则需要从新增的关系模式“选修情况”中获取选修人数,进而得出选修课教材的需求量;如果是必修课程,则仍从班级关系中获得班级人数,进而得出必修课教材的需求量。最后加以统计。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1)教学计划主要是描述每个专业方向不同学期所开设的课程信息。根据图4-1,“课程”关系模式中已经记录了课程的信息,在教学计划中记录每条教学计划与课程的关系即可。因此,“教学计划”关系模式存在冗余。课程关系中已经记录了每个不同课程的课程名和教材编号,没有必要再在教学计划中记录课程名和教材编号。
(2)根据题目中的描述,教材需求量是根据现有的教学计划和班级人数计算得到的。“教学计划”关系模式中,存放着每学期不同专业班级所应开设的课程。根据教学计划确定每学期需开设的课程总数,进而确定所需的教材种类;再根据不同学期每门课程对应多少个班级,确定每种教材对应的班级总数,再分别乘以班级人数,得到不同学期的每种教材的需求量。
(3)根据问题要求可知,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必修是教学计划中对应班级的每个同学都必须学习的,选修是教学计划中对应班级的一部分同学任选的。所以修改“课程”关系模式,增加“选修必修”属性,用来说明该门课程是必修课还是任选课,如下: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教材编号,选修必修)
同时,为了该课程选修的人数,以便统计教材需求量,增加关系模式:
选修情况关系(班级号,选修课程号,选修人数)
统计教材需求信息时,需要对课程的“选修必修”属性值进行判断。如果是任选课,则根据教学计划对应的专业方向中,找出对应的班级,再根据班级和选修课程号,从新增的关系模式“选修情况”中获取选修人数,进而得出选修课教材的需求量;如果必修课程,则仍从专业方向对应的班级关系中获得班级人数,进而得出必修课教材的需求量。最后加以统计。

第6题:

函数fib1、fib2求得菲波那契数列第n项(n>40)的速度并不相同,清指出速度慢的函数名,并简要说明原因。


正确答案:函数fibl。原因是递归算法时间消耗大。
函数fibl。原因是递归算法时间消耗大。 解析:[问题1](1)函数fibl不能通过编译,是因为语句“fibl(n)=fibl(n-1)+fibl(n-2)”出错,正确应该为“return fibl(n-1)+fibl(n-2)”。
(2)for循环中i从3开始递增,对于i=1或2并不会执行,因此,只需给f赋初值1即可。
[问题2]由于long数据类型是有范围限制的,当n超过某个值时,函数结果就会溢出,接下来的计算结果也就不会准确了。
[问题3]两个函数一个采用的是递归算法,另一个是迭代算法,通常情况下,前者的计算时间更长。因为递归会造成大量的函数调用和数据返回,需要很多的时间,效率较低。

第7题:

指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者,并简要说明该学派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
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有:
(1)管理是一个过程,尽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因管理级别的不同而已。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第8题:

根据资料一,请指出子公司A采取的总体战略类型,并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正确答案:子公司A采用的总体战略为收缩战略中的转向战略。转向战略较多涉及企业的整个经营努力的改变。具体做法包括重新定位或调整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及调整营销策略。案例中子公司A在金融危机造成高端奢侈品销售萎缩的情况下由奢侈品高端市场转向奢侈品中低端市场通过加大营销力度取得良好成果因此属于收缩战略中的转向战略。

第9题:

在方案评审会上,项目组针对李工和王工的方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刘工指出两种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存在数据源之间的语义映射和转换问题,都会带来数据集成的不确定。请简要说明产生不确定的原因。


正确答案:数据集成系统依靠模式映射来指明数据源中的数据和中介所用数据之间的语义关系但映射过程中可能发生不确定性其原因有: (1)数据源与中介模式之间的语义映射可能是近似的。 (2)用户不熟悉模式或系统的域太宽不能提供基于表单式的查询接口需要使用关键字查询但将关键字查询转换成一组候选的结构化查询时会带来不确定性。 (3)数据常常是使用信息获取技术从非结构化数据源获取的而这些获取技术一般只是“大致可用”所取得的数据可能是不确定的。
数据集成系统依靠模式映射来指明数据源中的数据和中介所用数据之间的语义关系,但映射过程中可能发生不确定性,其原因有: (1)数据源与中介模式之间的语义映射可能是近似的。 (2)用户不熟悉模式或系统的域太宽,不能提供基于表单式的查询接口,需要使用关键字查询,但将关键字查询转换成一组候选的结构化查询时,会带来不确定性。 (3)数据常常是使用信息获取技术从非结构化数据源获取的,而这些获取技术一般只是“大致可用”,所取得的数据可能是不确定的。 解析:本问题考查在数据集成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问题1和问题2中实际已经明确了集成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主要的原因在于数据集成系统依靠模式映射来指明数据源中的数据和中介所用数据之间的语义关系,但映射过程中可能发生不确定性。具体原因有:
(1)数据源与中介模式之间的语义映射可能是近似的。实际系统中往往很难有非常精确、完整的语义映射。
(2)用户不熟悉模式或系统的域太宽,不能提供基于表单式的查询接口,需要使用关键字查询,但将关键字查询转换成一组候选的结构化查询时,会带来不确定性。
(3)数据常常是使用信息获取技术从非结构化数据源获取的,而这些获取技术一般只是“大致可用”,所取得的数据可能是不确定的。
因此,在本试题中,无论采用数据仓库或者联邦数据库集成方案,都存在数据源之间的语义映射和转换问题,都会带来数据集成的不确定。

第10题:

指出事件(1)所存在的问题并说明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
事件(1)所存在的问题:没有正规的材料进场验收制度(施工第二月才首次组织检验)(1分);监理人员未参加对进场材料的联合验收(1分)。  正确做法:施工单位应建立工程材料进场联合验收制度(1分);进场材料应组  织材料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监理人员共同进行联合验收(1分)。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