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缩短养殖周期,鱼类养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题目
问答题
为缩短养殖周期,鱼类养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在大水体中发展网箱养鱼,以降低水质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增加投饲量,缩短养鱼周期。
2.发展工业化养鱼,建立人工小气候,为鱼类提供生长的最适温度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以缩短养成鱼周期。
3.培育或引进优良品种的养殖鱼类,其生长快,养殖周期短。
4.提前繁育苗种,延长其生长期,缩短养殖周期。
5.提供最佳的适口饲料和应用配合饲料,促进鱼类快速生长。
6.加强病害防治,改革和创新养殖工业,推广健康养殖新工艺加速鱼类成长,缩短鱼类的养殖周期。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鱼池水中溶氧主要为养殖鱼类所消耗。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引起海水养殖鱼类疾病的原生动物病原主要有()、()和()等三类,引起海水养殖鱼类疾病的吸虫类病原有()和()两类。


正确答案:鞭毛虫、纤毛虫和孢子虫;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

第3题:

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繁多,海水养殖以()为主

A.鱼类

B.鱼类和贝类

C.水草

D.贝类


正确答案:BD

第4题:

渔民养殖鱼类原种好还是养殖优良品种好?


正确答案:培育优良品种的过程就是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生物的遗传结构,以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品种。较之鱼类原种,经科学育种培育出的优良品种一般都具有某种或几种优良特性,如生长较快、抗病能力强、易管理等,投入少、产出多,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不管是鱼类、虾类还是贝类的养殖,良种的选择和培育都是增产的有效途径。一般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优良的品种可增产20%~30%。养殖优良品种不仅能减少投入,而且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保证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所以优良品种是渔民养殖的首选。

第5题:

缩短养殖周期的办法?


正确答案: 1.在湖泊、水库、海湾等大水体中发展网箱养鱼。以降低水质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增加投饵量,缩短养鱼周期。
2.发展工业化养鱼。建立人工小气候,为鱼类提供生长的最适温度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以缩短养成鱼周期。
3.培育或引进优良品种的养殖鱼类、其生长快,养殖周期短。
4.提早繁殖苗种,延长其生长期,缩短养殖周期。
5.提供最佳适口饵料和应用配合饲料,促进鱼类快速生长。
6.加强病害防治,改革养殖旧工艺,推广健康养殖新工艺加速鱼类成长,缩短鱼类的养殖周期。

第6题:

引起海水养殖鱼类疾病的原生动物病原主要有()、()、()等三类,引起海水养殖鱼类疾病的吸虫类病原有()、()两类。


正确答案:鞭毛虫;纤毛虫;孢子虫;单殖吸虫;复殖吸虫

第7题:

主要养殖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溶解氧、PH值为多少?


正确答案: 水温:20-32摄氏度;溶解氧:4.5mg/ml以上;PH值:7.5-8.5。

第8题:

WT对养殖鱼类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正确答案: 影响养殖鱼类的新陈代谢;影响养殖鱼类的性腺发育并决定产卵的开始时间;影响养殖水体的溶氧量;影响养殖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9题:

鱼类增养殖


正确答案: 包括养殖和增殖两个部分。鱼类增殖是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促使其生长发育繁殖,最终培育成满足市场需求的食用鱼的过程;鱼类增殖是指对天然水域鱼类资源进行繁殖保护以及鱼苗、种苗人工放流,增加鱼类资源数量的过程。

第10题:

简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及养殖价值


正确答案: 1.青鱼
食性:①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主要以有壳类为食②日摄食量为体重的40%,最大70%-80%
生活习性:①青鱼性情温和,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②喜清洁水质,不耐低氧③水温:适应范围0.5-38℃,25-32℃最佳
养殖价值:肉质好,饲料难解决
2.草鱼
食性:以各类水草为食,食量大
生活习性:①情性活泼,可跃出水面摄岸边的陆草②通常在水体中下层,觅食时在上层活动③喜清洁水质,耐低氧的能力差(5mg/L)④水温:在0.5-38℃均能生存,最适27-30℃
养殖价值:肉质好,产量高,但病害较多
3.鲢鱼
食性:鳃耙发达,以滤食水中浮游植物为食。
生活习性:鲢鱼是中上层鱼类,性情活泼,善于跳跃;对水温的适应和青草鱼基本相同;对溶氧的要求稍高于青、草鱼(5.5mg/L)
养殖价值:抗病力强,生长快,成本低,但肉质差
4.鳙鱼
食性:以虑食浮游动物为食
生活习性:鳙鱼亦属中上层鱼类,但低于鲢鱼;性情温驯,不跳网,易捕捞;鳙鱼对水温的适应比草、鲢鱼略高;耐低氧的能力较其他家鱼稍强(4-5)
养殖价值:适应性强,食用价值较高,但产量低
5.鲤鱼
食性:杂食性,以底栖动物、水草、植物籽实为食
生活习性:是典型的底层鱼类;触觉灵敏,善于拱泥,难捕捉;对水温的适应和四大家鱼相似;耐低氧,在3mg/L以上均能正常生长
6.鲫鱼
食性:杂食性,以有机碎片、藻类、水草、植物籽实、底栖水生昆虫、浮游动物为食生活习性:鲫鱼也是典型的底层鱼类,适应性特强,耐低氧(0.1mg/L);在pH9.8以下的强碱性水体中能正常生活
养殖价值: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但个体小,生长慢,小刺多
7.团头鲂
食性:草食性,以苦草、轮叶黑藻、沮草、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为食
生活习性:团头鲂性情温和,喜在静水湖泊生活;主要栖息在敞水区的中下层;能在含盐5‰一下的水体中正常生活;不耐低氧。对D.O要求高于四大家鱼
养殖价值:肉质鲜美,但不易养殖
8.鲮鱼
食性:刮食性,主要以刮食着生藻类为食
生活习性:底层鱼类,性情活泼,善跳,喜流水;适宜水温15-30℃,低于7℃死亡;耐低氧,1mg/L以上即能正常摄食
9.罗非鱼
生活习性:最适温度为24―32℃,下限为10℃;广盐性,海淡水均可养殖
物种特点:食性广、耐低氧、生长快、发病少,繁殖快,骨刺少,肉质细嫩,富于弹性,味道鲜美
食性: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兼有滤食性,消化能力极强
10.淡水白鲳
食性:食性较杂,饲料利用率高
生活习性: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喜群居和群游;淡水白鲳能耐低溶氧;不耐低温,最适温度为28―30℃。;水温降至10℃时开始死亡;垂钓时极易上钩,且咬钩凶猛,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