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发展?

题目
问答题
如何正确看待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发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近十年多来,分子标记的研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在许多作物中已定位了很多重要性状的基因,但育成品系或品种的报道还相对较少。
究其原因主要有:
①标记信息的丢失。标记仍然存在,但由于重组使标记与基因分离,导致选择偏离方向;
②QTL定位和效应估算的不精确性;
③上位性的存在,由于QTL与环境、QTL与QTL间存在互作,导致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下选择效率发生偏差;
④标记鉴定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近年来标记鉴定技术在实用性及降低成本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对于大多数实验室来说,MAS还是一项费时耗资的工作。尽管目前MAS的成功应用还存在诸多困难,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择体系已在许多作物,特别是主要农作物中建立起来。分子育种技术已开始在部分常规育种无法解决的问题上展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同时,一种基于分子标记技术的新育种研究思路——设计育种已初露端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各种作物图谱的日趋饱和,MAS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分子标记技术在园艺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1)种质资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2)品种鉴定与遗传纯度检测
3)园艺作物遗传图谱构建
4)重要园艺性状的标记
5)重要园艺性状的标记辅助育种

第2题:

试述Vavilov学说在作物育种上的意义


正确答案: 1)指导特异种质资源的收集
2)起源中心与抗源中心一致,不育基因与恢复基因并存于起源中心,可得到抗性材料和恢复基因
3)指导引种,避免毁灭性灾害

第3题:

林木育种有哪些特点?在育种工作中如何加以利用?


正确答案: (1)育种周期长,因此,既要有当前的改良措施,又要有长远的计划,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快速繁殖、性状的早期预测,尽快培育新品种;
(2)物种资源丰富,这决定了林木育种主要以选择为基本手段;
(3)基因高度杂合,因此侧重于群体遗传结构的改良,同时用有性和无性繁殖相结合的方法,保留优良材料、维持林木群体广泛的遗传基础。

第4题:

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
(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
(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
(4)种子产业化。
(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5题:

远缘杂交在作物遗传育种与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
打破种属间界限,促进基因渐渗和交流,把不同生物的独特性状结合于杂种个体中,创造新品种。
品种资源无法满足育种目标要求,引入异属(种)的有利基因,培育出具有优异性状的新品种。
高产、优质、早熟和抗病虫抗逆境等性状的突破。
(2)创造新作物类型:
小黑麦—普通小麦(AABBDD)与黑麦(RR)杂交,经F1染色体加倍育成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
(3)创造异染色体系:
导入异源染色体或片段,创造异附加系(alien addition line),异替换系(alien substitution line)和易位系(translocation line)用以改良现有品种。
(4)诱导单倍体:
远缘花粉在异种母本上不能受精,刺激母本卵细胞分裂,诱导孤雌生殖,产生母本单倍体;
两个远缘亲本因细胞分裂周期不同,其杂种会排除亲本之一的染色体,产生单倍体植株。
(5)利用杂种优势:
利用远缘物种细胞质差异发掘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细胞质不育与核恢复基因相伴而存,无法在表型上识别。通过远缘、亚远缘杂交、回交可将细胞质不育与核不育结合在一起,获得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6)研究生物的进化:
许多物种是通过天然的远缘杂交演化而来的。如普通小麦(由二粒小麦与山羊草)。
根据远缘杂交的可交配性、细胞遗传学(染色体配对)、DNA同源性、性状互补程度等方面的研究,判断物种的进化和确定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某些物种或类型形成与演变的规律。

第6题:

试述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及发展动向


正确答案: 1.育种目标要求提高
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与创新等一系列工作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加强
3.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仪器,
4.开拓育种新途径

第7题:

在育种工作中,如何科学地应用回交育种法?


正确答案: 1.必须有理想的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
2.回交次数4-5次。
3.如果想恢复轮回亲本性状的异质性,在最后一次回交时要用较多的轮回亲本植株的花粉授粉。
4.如要结合更多的基因于一起,可先分别单一回交而后不同单一回交间聚合杂交。
5.如要不断地改良回交品系,可用逐步回交法。

第8题:

在杂交育种中只对F1进行选择的园艺作物是()。

  • A、异花授粉作物
  • B、常异花授粉作物
  • C、自花授粉作物
  •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正确答案:D

第9题:

目前,传统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技术中占据主体地位,但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你如何看待传统育种技术和生物技术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已取得一定进展,为作物育种开辟了新途径,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DNA重组技术的,实现了源于生物的有利基因在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四大系统内可进行随意交换,为创造新的生命类型开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具有常规育种无法比拟的优点,而且利用基因工程可以获得生物的定向变异。作物育种目标包括提高产量、改进品质、改善抗逆性和适应性等多个方向,目前生物技术在育种上应用最重要的突破是在抗逆育种方面,在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上的进展还不是太快,产最、品质、抗逆性、适应性等多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由多基因控制。常规育种可以综合多个优良基因,同步改良农作物的产最、品质、抗性水平;而且在育种实践中,进行育种选择,都有赖于育种专家长期积累经验后形成的理性认识。
而且生物技术在育种中作为一种实用技术,还有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另外在作物育种中应用生物技术创造出多种变异或产生转基因植株,都还需要用常规方法进行选择、鉴定、比较和繁殖才能成为品种,育成的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和适应性等也必须优于推广品种才能在生产上利用。因此,生物技术是作物育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手段,必需与传统育种相结合才能发挥共作用。

第10题:

RFLP是以()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RAPD是以()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


正确答案:分子杂交;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