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1:100土地资源图》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中潜力亚等有哪些分类?

题目
问答题
中国东北地区《1:100土地资源图》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中潜力亚等有哪些分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FAO“土地适宜性分类”评价系统包括()

  • A、限制性等级、适宜性类别二级序列
  • B、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三级序列
  • C、适宜性纲、适宜性级、适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
  • D、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序列

正确答案:C

第2题: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评价系统由()()()()()五个等级组成


正确答案: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

第3题:

土地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

A、土地适宜性评价

B、土地资源经济评价

C、土地潜力评价

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D

第4题:

美国的土地潜力分类系统包括的等级单元有()。

  • A、潜力级
  • B、潜力亚级
  • C、潜力指数
  • D、潜力单元
  • E、潜力类别

正确答案:A,B,D

第5题:

根据东北地区《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中潜力等,以下不属于V等地的特点的是:()

  • A、农业利用收到很大限制
  • B、林业利用收到很大限制
  • C、适宜牧业利用
  • D、适宜林业利用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中国东北地区《1:100土地资源图》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中潜力亚等有哪些分类?


正确答案: 宜林地亚等:
A.最适于造林;
B.一般适于造林;
C.临界适宜造林。
宜牧地亚等:
A.最适于牲畜饲养的草地;
B.一般适于牲畜饲养的草地;
C.临界实验一牲畜饲养的草地。

第7题:

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是以()为基础

  • A、土地评价
  • B、土地生产潜力
  • C、土地潜力单元
  • D、土地生产力

正确答案:A

第8题:

比较美国农业部的潜力评价系统与中国东北地区《1:100土地资源图》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的特点。


正确答案: 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各自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等级的划分上。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按照土地利用的可能性和限制性将土地利用潜力分为: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而我国东北地区《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分为:潜力等、潜力亚等、潜力组。
(2)在土地潜力分类最高等级中,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中更偏向于土地的利用、经济价值上,而美国还考虑到土地景观,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方面。
(3)在潜力亚级,美国分类中通过对侵蚀、水分、表层土壤等限制因素的评价,重点关注土地的可利用改造。而中国东北地区《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评价的系统分级更倾向于对该等级土地的分类。
(4)在最后一个等级中区别甚大。美国农业部的潜力单元的评价指标在于投入与产出,而中国东北地区《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中的潜力组主要考虑土地自然条件对土地生产利用上的限制因素。
(5)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有两个基本概念:潜力和限制性。以土地潜力大小作为分类的依据,指导对土地的适宜性利用,而且对于受限的非优良土地注重于人类改造,以期发挥该条件下土地的最大物用。而中国东北地区《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评价系统注重于土地潜力等级、限制等级的分类,用以指导土地的生产利用。

第9题:

根据东北地区《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中潜力等,以下不属于Ⅴ等地的特点的是()。

  • A、农业利用收到很大限制
  • B、林业利用收到很大限制
  • C、适宜牧业利用
  • D、适宜林业利用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美国的土地资源潜力评价系统是如何划分的?。


正确答案: 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土壤侵蚀,潜力评价成为控制土壤侵蚀研究项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该评价系统分为潜力级、潜力亚级和潜力单元三级。是以它们长期种植农作物或生长饲料作物不会导致土地退化为前提的。
1.潜力级——潜力级是潜力评价中最高的等级,其含义是限制性或危害性的相对程度相同的若干土地潜力亚级的归并。全部土地划分为8个等级。
2.潜力亚级——潜力亚级是具有相同的限制因素和危险性的潜力单元的组合。同亚级的土地,其土壤与气候等对农业起支配作用的限制性因素是相同的。与潜力亚级相应的共四种限制因素:侵蚀危害(e)潮湿,排水不良或洪涝(w),根分层(S),气候(c)。
3.潜力单元——潜力单元是潜力亚级续分,是对于一般农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经营管理具有大致相同效应的土地组合。即一个潜力单元,对于植物的适宜性和经营管理技术都很近似,性质较为均一,具有相似土地利用潜力和相似管理措施需要的土地结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