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2813米。隧道围岩有Ⅲ、Ⅳ级两种。采用钻爆施工。 隧道进、出口两个作业面同时施工,采用机械通风。两

题目
问答题
一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2813米。隧道围岩有Ⅲ、Ⅳ级两种。采用钻爆施工。 隧道进、出口两个作业面同时施工,采用机械通风。两个施工队将项目部配置的 2台通风机分别置于隧道的进、出口处。在进口洞门开挖时,施工队将部分弃碴临时堆置在洞口的边坡处,并将通风机安置在弃碴堆的平台上。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当进口端作业到508米时,由于下雨,致使洞口边坡弃碴堆坍塌,通风设备损坏。 事件2.当出口端施工到1074米时,掌子面爆破作业后,通风30分钟,随即指派汽车司机进洞检查。司机经检查确认洞内空气不浑浊,能看清周围环境,随后宣布解除警戒。下道工序的作业人员进洞施工。 事件3.在两个施工队作业面相距7米时,出口端掌子面正在钻孔作业的两名工人因进口端掌子面爆破导致死亡。 针对事件3,在隧道开挖安全控制方面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隧道开挖的方法,表述正确的是( )。

A.软土隧道不宜采用明挖法
B.山岭隧道常用钻爆法或掘进法
C.通风、排水是钻爆法施工的基本工序
D.TBM法可同时进行切削开挖、余土外运、顶进,以及拼装预制管片等工序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选项A错误,山岭隧道常用钻爆法或掘进法;浅埋或软土隧道常用明挖法、暗挖法和盖挖法,也可采用盾构法;选项C错误,钻爆法施工的基本工序为钻孔、装药、放炮、散烟、清撬、出渣、支护和衬砌,辅助工作有测量、放线、通风、排水及监测等;选项D错误,教材只提到全断面开挖的TBM法,以及独臂钻TBM,均不涉及拼装管片环节,当采用带盾构的TBM法时,将安设管片。

第2题:

(一)
背景资料(34)
一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2813米。隧道围岩有Ⅲ、Ⅳ级两种。采用钻爆施工。
隧道进、出口两个作业面同时施工,采用机械通风。两个施工队将项目部配置的
2台通风机分别置于隧道的进、出口处。在进口洞门开挖时,施工队将部分弃碴临时堆置在洞口的边坡处,并将通风机安置在弃碴堆的平台上。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当进口端作业到508米时,由于下雨,致使洞口边坡弃碴堆坍塌,通风设备损坏。
事件2.当出口端施工到1074米时,掌子面爆破作业后,通风30分钟,随即指派汽车司机进洞检查。司机经检查确认洞内空气不浑浊,能看清周围环境,随后宣布解除警戒。下道工序的作业人员进洞施工。
事件3.在两个施工队作业面相距7米时,出口端掌子面正在钻孔作业的两名工人因进口端掌子面爆破导致死亡。
问题
1.分析造成通风设备损坏的原因。

2.针对事件2,施工单位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3.针对事件3,在隧道开挖安全控制方面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原因:
1、P81风机放置位置不对,风机不能安置在弃碴堆的平台上。
设置通风机时,其安装基础要能充分承受机体重量和运行时产生的震动,或者水平架设到台架上。
2、弃碴堆置在洞口的边坡处不对。
弃碴不能堆置在洞口的边坡处,应修建永久性弃碴场挡护工程。弃渣场应选择在雨水回流量不大,冲刷不严重的地方;选择在肚大口小,有利于建拦渣工程的地方。
3、洞门位置没有按照有关要求修建洞门排水沟、截水沟。
洞门位置应按有关要求修建洞门排水沟、截水沟,防止雨水冲刷,产生滑坡塌方。
2.
1、应有专人找顶找帮。对开挖面要经常检查,特别是爆破后的工作面及附近尤应加强检查,如可能产生险情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工作人员到达工作面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详细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帮是否稳定,如有松动石块或裂缝,应及时予以清除或支护。
3、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15分钟以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检查有无瞎炮或可疑现象,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顶板及两帮有无松动石块,支护有无松动和变形。如发现瞎炮时,必须由原装炮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理,当检查人员经过检查确认危险因素已排除后,才可撤除警戒,允许施工人员进入工作面工作。
3.
1、两工作面接近贯通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当两端工作面间的开挖距余留8倍循环进尺,或接近15m时,应停止一端工作,将人员和机具撤走,并在安全距离以外设立警戒标志,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
2、洞内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并由经过专业培训持有爆破操作合格证的专职爆破工担任,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应撤到不受有害气体、震动和飞石损伤的地点,在两个开挖面相离200m内时,爆破时必须提前一个小时通报,以便另一头作业人员撤离险区。

第3题:

铁路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时,宜优先采用(),实施动态管理。


参考答案: 喷锚构筑法

第4题:

A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单线铁路隧道,隧道全长1280m。根据设计图纸,进口段50m埋置较深,出口段30m埋置较浅,设计围岩级别均为V级,石质比较破碎。洞身部分除进、出口段外围岩级别主要为II级,局部节理较发育地段围岩级别为III级,地下水木发育。在施工前及施工中有以下情况发生:
事件一,进口段正洞施工时,施工单位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刚进洞即发生塌方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事件二,由于该隧道围岩中基本没有裂隙水,且钻孔时高压水有时不足,钻爆作业时粉尘特别大,施工队采取加强通风的措施,但效果不明显。
事件三,进出口段V级围岩段开挖支护完成后,同时进入洞身II、III级围岩地段施工,假定每一单口循环开挖进尺为2.50m,平均综合循环时间为12h,剩余20m后由出口端单口开挖。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
2.针对事件二,还可采取什么措施有效降低粉尘?
3.针对事件三,进入洞身II、III级围岩地段后多少天可实现隧道贯通。


答案:
解析:
1.【参考答案】
主要原因是:采用的开挖方法不对,不应采取全断面法施工,而应采取台阶法施工。
【考点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隧道开挖方法的应用。根据隧道施工工法要求及现场施工经验,对于单线隧道,全断面开挖法适用于II、III级围岩地段,台阶开挖法适用于IV、V级围岩;背景资料显示该隧道为单线隧道,进口段虽然埋置较深,但围岩级别为V级,石质比较破碎,不能采用全断面开挖法,否则会造成坍塌。
2.【参考答案】
还应采取:湿式凿岩、喷雾洒氷、个人防护等措施。
【考点解析】此题考查隧道开挖防尘措施要求。在隧道施工中采取的防尘措施应是综合性的,应分别从工艺控制、机械辅助、人身保护多角度采取措施。对于隧道防尘应采取湿式凿岩、孔口捕尘、机械通风、喷雾洒水和个人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尘措施。背景资料中仅采用机械通风措施是不够的。
3.【参考答案]
122d.
【考点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是否熟悉隧道开挖进度计算方法。解题思路是首先查找背景资料中给定的条件,主要计算参数有:洞身II、III级围岩地段同一时间开始施工;单口循环开挖进尺为2.50m;平均综合循环时间为12h;剩余20m由出口端单口开挖。具体计算过程是:首先计算每天单口施工进尺,为24/12X2.5=5m;再计算两口同时施工的时间,为(1280—50—30—20)÷(5X2)=118d,最后计算单口20m进尺施工时间,为20÷5=4d
施工天数为:118+4=122d

第5题:

(三)
背景资料
某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6200米,进口里程为DKl0+150,出口里程为DKl6+350。隧道沿线路走向为90‰的上坡。隧道进口段埋深很大,围岩以Ⅲ、Ⅳ级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较好;出口段埋深较浅,围岩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以Ⅳ、V级为主。在DKl6+200处地表有一自然冲沟,沟内常年流水,但水量不大;此处隧道最小埋深为8米;洞身有1个大的断层,断层处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围岩为V级。设计要求,该隧道在断层地段采用ф108管棚超前预支护;在软弱围岩和断层地段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施工单位采取进、出口两个工作面掘进,计划贯通里程为DKl3+650。当进口开挖到DKl0+950处时,掌子面发生岩爆。施工单位立即采取了减小开挖循环进尺和对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加强防护的措施,但效果不佳。在出口断层地段,施工单位采取了地质素描、地质雷达和红外线探水的地质预报方法。
问题
1.选择适合该隧道进口工作面的运砟方式及装砟设备。
2.该隧道出口工作面应采取什么施工排水方案?
3.针对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防范岩爆发生?
4。为安全穿越该隧道断层,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主要技术措施?
5。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地质预报方法?


答案:
解析:

第6题:

我国南方某两车道隧道呈南北向展布,隧道最大埋深为80m;隧道全长470m。隧道进出口段的围岩为较软岩,岩体破碎,且BQ值<250。隧道洞口覆盖层较薄,有坍方、落石等危害,且有较大的偏压。隧道施工地段无有害气体。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之后,及时施作第一次衬砌,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之后,修筑防水层及施作第二次衬砌。
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按所处地层划分,本隧道属于( )隧道。
  
A、软土
  
B、浅埋
  
C、瓦斯
  
D、岩石

2、本隧道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为( )。
  
A、掘进机法
  
B、新奥法
  
C、盖挖法
  
D、盾构法

3、洞口围岩为( )级。
  
A、Ⅱ
  
B、Ⅲ
  
C、Ⅳ
  
D、Ⅴ

4、隧道进出口处宜设置( )。
  
A、涵洞  
B、通道
  
C、明洞   
D、暗洞

5、按隧道长度划分,本隧道属于( )隧道。
  
A、特长
  
B、长
  
C、中
  
D、短


答案:B,C,D
解析:
1、修建的岩层中的成为岩石隧道,修建在土层中的称为土质隧道;岩石隧道修建在山体中的较多,故又称山岭隧道,软土隧道常常修建在水底和城市,故称为水底隧道和城市道路隧道。 2、新奥法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是采用喷锚技术、监控量测等并与岩石力学理论构成的一个体系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工程施工方法。 3、Ⅴ级围岩的主要定性特征为:较软岩,岩体破碎;软岩,岩体较破碎;极破碎各类岩体,碎、裂状,松散结构。 4、洞顶覆盖层较薄,难以用暗挖法建隧道时,隧道洞口或路堑地段受坍方、落石、泥石流、雪害等危害时,道路之间或道路与铁路之间形成立体交叉,但又不宜做立交桥时,通常应设置明洞。 5、

第7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客运专线某隧道工程。该隧道正洞长12600m,进口平行导坑长4400m,出口平行导坑长4500m。隧道围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局部为花岗岩,全隧设计以Ⅱ级、Ⅲ级围岩为主;局部地段隧道埋深浅,围岩破碎、软弱,地下水发育,设计为Ⅴ级围岩,地表有大量稻田,村庄密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全隧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经理部计划在进、出口平行导坑均采用压入式管道通风方案;正洞采用混合式管道通风方案。
事件二,正当对隧道进口正洞掌子面进行钢拱架支护作业时,监控量测组反映仰拱开挖地段的隧道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发生突变,建议值班领工员采取措施。该领工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该段隧道拱顶喷射混凝土表面已局部开裂,情况比较危险。为了避免隧道塌方,他立即安排一部分掌子面现场作业人员在隧道拱顶变形部位补打锚杆,加强初期支护。
事件三,在隧道出口正洞开挖时,掌子面围岩突然变差,围岩破碎,渗水量明显增大。施工单位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监理单位,申请将掌子面前10m范围的隧道围岩由原设计Ⅲ级围岩变更为Ⅴ级围岩。监理工程师现场核实后随即签发变更指令。
问题
1.针对背景资料,给出合理的隧道治水原则,并说明理由。
2.针对事件一,指出拟采取隧道通风方案的不妥之处,并给出合理方案。
3.指出事件二中领工员做法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针对事件三,指出隧道围岩类别变更程序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的变更程序。


答案:
解析:
1 治水原则:应按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进行治水。
理由:因为该隧道局部地段埋深浅,地表有大量稻田,村庄密集,项目经理部必须按正确的原则制定施工方案,进行有效治水,防止地表失水。
[分析]此题考查隧道防排水施工措施。要掌握的知识点是:隧道防排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结构防排水、施工防排水。为避免和减少水的危害,我国铁路隧道坚持“防、排、堵、截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防排水原则。防就是利用不透水或弱透水材料,将地下水隔绝在隧道之外;排就是人为设置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出隧道;堵就是以衬砌混凝土为基本防水层,以其他防水材料为辅助防水层阻隔地下水,使之不能进入隧道内的防水措施,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注浆堵水措施;截就是在隧道以外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疏导截流,使之不能进入隧道工程范围内。解题思路是根据知识点结合背景资料中隧道地理位置、所处环境对水土保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防排水措施并给出理由。
2.
不妥之处:在隧道进、出口正洞采用混合式管道通风方案。
合理方案:在隧道进、出口正洞均利用平行导坑进行巷道式通风。
[分析]此题考查隧道不同条件下的通风方式选择。本题要掌握的知识点有:隧道通风方式应根据隧道的长度、掘进坑道的断面大小、施工方法和设备条件等诸多因素来确定。在施工中,有自然通风和强制机械通风两类。
机械通风方式可分为管道通风和巷道通风两大类。管道通风根据隧道内空气流向的不同,又可分为压入式、吸出式和混合式三种。巷道式通风方式是利用隧道本身(包括成洞、导坑及扩大地段)和辅助坑道(如平行导坑)组成主风流和局部风流两个系统互相配合而达到通风目的的一种通风。
从背景资料可知,隧道进、出口均设置平行导坑,具备巷道式通风条件。解题思路是根据知识点、结合背景资料给出正确答案。
3.
错误之处:当发现监控量测数据突变、喷射混凝土表面出现异常开裂等险情时,该领工员还在组织作业人员继续施工。
正确做法:应安排现场全部作业人员立即撤离现场,并尽快向项目经理部(或工区)汇报紧急情况。
[分析]此题考查隧道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求具有一定的现场施工经验。本题要掌握的知识点是:监控量测应作为施工组织设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施工管理及时提供以下信息:
(1)围岩稳定性和支护,二次衬砌可靠性的信息。
(2)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
(3)为施工中调整围岩级别,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和变更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加强围岩量测,当发现量测数据有不正确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值等于或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必须立即通知现场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定处理措施后方可进行继续施工。
根据以上知识点可知,背景资料中领工员发现隧道拱顶喷射混凝土表面已局部开裂情况仍安排作业人员在隧道拱顶变形部位补打锚杆,加强初期支护做法是非常危险的,极有可能加速塌方造成人员伤害。
4.
错误之处:施工单位未及时向业主单位报告;监理单位无权单方签发变更指令。
正确的变更程序:施工单位向业主立即报告情况,由业主组织勘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四方到现场进行确认,由勘测设计单位进行围岩类别变更设计,业主审查通过后,施工单位现场施工,监理单位检查验收。
[分析]此题考查铁路工程变更设计程序办理方面的知识。根据铁路建设项目变更设计管理相关规定,变更设计必须坚持“先批准、后实施,先设计、后施工”原则,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变更设计,严禁违规进行变更设计。确定变更设计方案的要求是建设单位应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变更设计建议及现场确认结果进行会审,详细分析变更设计原因,研究确定变更设计方案并确认变更设计分类,确定责任单位及费用处理意见,形成由参审人员签字的《变更设计会审纪要》;建设单位应履行内部程序,对《变更设计会审纪要》的内容进行确认,主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签署后实施。根据以上规定,背景资料中由监理单位单方确认并签署明显错误,正确做法是按管理规定要求办理。

第8题:

背景资料:
弯山隧道是某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的一座分离式隧道,双向6车道,宽2×14m。左线ZK44+300~ZK45+700,长度1400m,右线YK44+310~YK45+722.3,长度1412.3m,洞身围岩为Ⅲ级~Ⅳ级,施工单位按新奥法组织施工,为防止左右洞在同一断面同时开挖,对两隧道之间围岩产生较大的影响,采用右洞从进口主攻、左洞从出口主攻的方法开挖。隧道立面示意图见下图。

开挖采用钻爆法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开挖。进出口主要各配备1台凿岩台车钻眼,1台挖掘机配合1台侧卸式装载机装碴。6台15t自卸汽车出碴。洞口IV级围岩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及超前砂浆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拱架支护,Ⅲ级围岩采用组合锚杆、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支护。
支护施工中,施工单位采用的工序包括:①开挖;②超前支护;③初喷;④锚杆、钢筋网、钢拱架;⑤复喷至设计厚度。超前支护在开挖前施工,初期支护紧跟开挖施工。
该隧道洞内Ⅲ、Ⅳ类围岩采用HBCφ22组合式锚杆,超前砂浆锚杆采用钻机钻孔Ⅳ级围岩地段锚杆孔均采用手工手持YT28风钻钻眼;Ⅲ级围岩锚杆孔均采用台车钻眼,采用高压注浆泵注浆。喷射混凝土采用干喷工艺施作。
施工中施工单位认真落实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确保隧道施工不出现坍塌事故。隧道监测项目见下表。

问题:
1.该隧道内的施工排水用什么方法
2.该隧道的监测项目表中哪些属于必测项目必测项目还差哪个项目
3.写出正确的支护施工工序。
4.指出初期支护中的错误做法。


答案:
解析:
1.【参考答案】
该隧道的上坡施工段(右洞),施工排水采用两侧挖排水沟、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采用顺坡自然排水的方法排水;下坡施工段(左洞),施工排水采用挖集水井汇水、抽水机接力抽水、单侧挖排水沟的方法排水。
【考点解析】
本考点出自1B414034隧道防水与排水一目,此题考查施工中的排水措施。
隧道两端洞口及辅助坑道洞(井)口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做好排水系统;覆盖层较薄和渗透性强的地层,地表积水应及早处理。洞内顺坡排水,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洞内反坡排水时,必须采取水泵抽水。
2.【参考答案】
洞内外观察、拱项下沉量测、洞内围岩收敛量测、围岩内收敛属于必测项目。必测项目还差地表下沉。
【考点解析】
本考点出自1B414022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一目,此题考查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位于Ⅳ~Ⅵ级围岩中且覆盖层厚度小于40m的隧道,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3.【参考答案】
②超前支护(超前小导管、超前砂浆锚杆)→①开挖→③初喷→⑤锚杆、钢筋网、钢拱架→④复喷至设计厚度。
【考点解析】
本考点出自1B414033隧道支护与衬砌一目,此题考查支护施工工序。
支护施工工序:超前支护(超前小导管、超前砂浆锚杆)→开挖→初喷→锚杆、钢筋网、钢拱架→复喷至设计厚度。
4.【参考答案】
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潮喷或湿喷工艺施作。
【考点解析】
本考点出自1B414033隧道支护与衬砌一目,此题考查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的工艺流程有干喷、潮喷、湿喷和混合喷。干喷法是将水泥、砂、石在干燥状态下拌和均匀.用压缩空气送至喷嘴并与压力水混合后进行喷射的方法。因喷射速度大,粉尘污染及回弹情况较严重,隧道内喷射混凝土施工不得采用干喷工艺。潮喷法是将骨料预加少量水,使之呈潮湿状,再加水泥拌和,送至喷嘴处并与压力水混合后进行喷射的方法。与干喷相比,上料、拌和及喷射时的粉尘少。目前,施工现场较多使用的是潮喷工艺。湿喷法是将水泥、砂、石和水在按比例拌和均匀,用湿喷机压送至啧嘴进行喷射的方法。湿喷法的粉尘和回弹量少,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容易控制,但对喷射机械要求较高,机械清洗和故障处理较麻烦。软弱围岩(特别是黄土隧道以及渗水隧道)不宜使用潮喷,而改用湿喷较好。

第9题:

背景资料:
1.某新建单线铁路的控制性工程是大山隧道,长4680m,围岩级别是Ⅲ、Ⅳ、Ⅴ级,设置1座横洞。
2.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准备2个月,进口段1个月,出口段3个月,横洞4个月。隧道围岩分布如下图所示。

3.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横洞进行两个作业面施工。隧道按设计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Ⅴ级围岩设置小导管超前支护,其他为锚喷支护。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Ⅴ级围岩采用中隔壁法(CD法)开挖。
4.根据本企业施工工艺水平,对各种围岩的循环进尺、循环作业时间及环境和经验修正系数如下表所示。假定按三班制组织施工,每月作业时间30d。

5.在施工过程中,进口工作面和横洞向小里程工作面开挖过程中,在接近贯通时,两端工作面为迎接2天后的隧道贯通庆典,加紧施工,在双方距离6m时,进口工作面爆破时,导致横洞向小里程掘进工作面拱部石头塌落,砸死2人。经调查此爆破工没有爆破操作合格证却执行了爆破作业。
问题:
1.简述Ⅴ级围岩采用中隔壁法的基本步骤。
2.针对背景5中提到的安全事故,施工组织有何错误之处
3.计算该隧道各级围岩的掘进进度指标。
4.计算该隧道掘进工期(含施工准备时间,考虑两工作面相向开挖施工临近贯通点应由单工作面开挖对工期的影响)。
5.画出该隧道的施工形象进度示意图(时间一里程图)。


答案:
解析:
1.Ⅴ级围岩采用中隔壁法的基本步骤: (1)右侧(或左侧)拱部及中隔壁超前小导管;
(2)上台阶右侧(或左侧)土石方开挖及初期支护;
(3)下台阶右侧(或左侧)开挖及初期支护;
(4)上台阶左侧(或右侧)土石方开挖及初期支护;
(5)下台阶左侧(或右侧)开挖及初期支护;
(6)分段拆除纵横支撑,进行基面处理;
(7)施作仰拱衬砌;
(8)施作边墙与拱部二次衬砌。
2.此次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
(1)违反爆破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两工作面接近贯通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当两端工作面间的开挖距预留8倍循环进尺,或接近15m时,未停止一端工作和将人员和机具撤走。
(2)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挥错误:两工作面洞内爆破未做到统一指挥;也没有专职爆破工担任爆破任务;在两个开挖面相离200m内时,爆破时未能提前一个小时通报。(3)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
3.Ⅲ级围岩掘进进度指标:

4.掘进工期计算
设出口段工作面在正洞内掘进600mⅤ级围岩后继续向小里程方向掘进Ⅳ级围岩Xm,横洞工作面在正洞内向隧道出口方向掘进Ⅳ级围岩(1800-X)m。两工作面自施工准备完成后同时开始施工,平行作业,直至贯通前两端工作面间的开挖距离8倍循环进尺(2.5×8=20m)时,由出口段工作面单独掘进。则两工作面工作时间应满足以下等式:

设进口段工作面在正洞内掘进360mⅤ级围岩后继续向大里程方向掘进Ⅳ级围岩Ym,横洞工作面在正洞内向隧道进口方向(小里程方向)掘进Ⅲ级围岩480m后继续向隧道进口方向掘进Ⅳ级围岩(1440-Y)m。两工作面自施工准备完成后同时开始施工,平行作业,直至贯通前两端工作面间的开挖距离8倍循环进尺(2.5×8=20m)时,由进口段工作面单独掘进,横洞工作面此时要撤出。则两工作面工作时间应满足以下等式:

包含施工准备时间四个工作面的施工工期分别为:
隧道出口工作面:2+15.08=17.08个月
横洞工作面向大里程(隧道出口)方向工作面:2+14.92=16.92个月
横洞向小里程方向工作面:2+13.92=15.92个月
隧道进口工作面:2+14.08=16.08个月
因此,本隧道工程掘进工期受隧道出口工作面掘进工期控制,总掘进工期为17.08个月。
(注:根据隧道施工安全控制要求,两工作面接近贯通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当两端工作间的开挖距预留8倍循环进尺,或接近15m时,应停止一端工作,将人员和机具撤走,并在安全距离以外设立警戒标志,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
5.该隧道的施工形象进度示意图(时间一里程图)见下图。

第10题:

某单线铁路隧道要求工期36个月,全长7.5km,只有进出口有进洞条件,隧道中间高洞口低,出口洞口段有20m长的坡积层,厚度较厚;进口段为风化岩有部分节理判定为Ⅲ级围岩,进洞施工时为旱季。
问题:
1.该隧道进洞应采取什么措施简述其施工步骤。
2.隧道应采用何种施工方案
3.请简述该隧道洞身段的主要施工步骤。
4.列表叙述本隧道主要施工安全控制重点。


答案:
解析:
1.进口宜采取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围岩,台阶法短进尺开挖,锚喷支护紧跟,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的进洞措施。其施工步骤为:(1)小导管注浆;(2)上台阶开挖;(3)隧道拱顶锚喷支护;(4)下台阶开挖;(5)边墙锚喷支护;(6)底部开挖;(7)仰拱施作。出口宜采取长管棚支护,短进尺开挖,锚喷支护紧跟,尽早成环的技术措施,其施工步骤为:(1)长管棚钻孔、插管、注浆;(2)围岩开挖;(3)格栅架立;(4)混凝土喷射;(5)底部开挖;(6)仰拱施作。
2.采用的施工方案是:
进出口两个作业面同时掘进,进口采取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的方法进洞,出口采取长管棚超前支护的方法进洞,洞身采取全断面开挖,锚喷初期支护,有轨出碴,扒碴机装岩、电动车牵引梭矿车运碴,初期压入式通风,后期混合式通风,液压台车进行模筑衬砌。
3.该隧道洞身段的主要施工步骤是:
(1)开挖;(2)通风;(3)出碴;(4)支护;(5)仰拱与填充;(6)挂铺防水板;(7)衬砌;(8)沟槽。
4.主要施工安全控制重点见下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