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儿童元认知的发展。

题目
问答题
论述儿童元认知的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你对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的理解。


参考答案:(1)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2)学前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包括;①学前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各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②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情感、性格、社会性、语言等协调发展;③学前儿童个体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3)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第2题:

请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涵。


答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伙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独生子女。

1.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

2.伙伴关系的发展:对幼儿来说,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外表及个人性格。在儿童的交往中,有的孩子存在一些问题,成为交友困难的儿童,他们是被忽视型幼儿和被排斥型幼儿。在幼儿期,要尽量帮助那些交友困难的幼儿,使他们逐渐被同伴接受。

3.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行为。

4.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会因素。

5.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生活环境、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及移情。

6.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依靠身体上的攻击,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受父母的惩罚、榜样、强化及挫折的影响。

7.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无明显差异。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中可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三方面:确实缺失、独特、家长—子女关系。为促进独生子女良好社会性的发展,应注意家庭教育和幼儿园集体教育。


第3题:

让儿童在具体运用策略的过程中获得元认知体验,属于__________元认知培养方式。


正确答案:
(P225)自由放任式

第4题:

论述儿童元认知的发展。


正确答案: 元认知是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计划:计划是经常使用的执行过程。年幼儿童虽然也可能会有计划,但年长儿童更能在执行之前计划活动。
激活认知规则和策略:一些知道规则和策略的儿童在他们需要规则或策略时并不一定会使用他们。但到了一定年龄就懂得去激活他们,自发的寻找适宜的策略和规则。
监控学习:监控学习是坚持的追踪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并相应的调节自己学习策略。年幼儿童不会很好的监督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有时候认识不到一个好的行为应有什么要求,或解决一个问题还需要哪些已知条件。
控制分心和焦虑:儿童能按照人物的要求抵制分心,集中注意力,控制遇到困难时上升的焦虑。
评定结果:随着年龄增加,儿童不仅监控学习过程,还能确定什么时候他们已经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要有好的解决方法的期望。

第5题:

试论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分离感即一个人意识到自已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稳定的同一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地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已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已是同一个人。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表现为: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15个月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名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简单的对自己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的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期间,儿童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期间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是:
(1)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2)从列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4)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行为规则的理智评价。
幼儿自我体验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是:
(1)从初步的内心体验发展到较强的内心体验;
(2)从受暗示性的体验发展到独立的体验。
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是:
(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
(3)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第6题: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正确答案: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它包括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知能力的提高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
(1)让学生每天记学习日记;
(2)增强学生对他人及自己认知过程的意识;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质疑;
(4)指导学生监控,评估自己的理解能力;
(5)向学生提供练习与反馈的机会.

第7题:

以下关于学生元认知发展的特点,正确的是()。

A.元认知从不自觉到自觉

B.元认知从自控到他控

C.元认知发展与年龄无关

D.元认知从局部到整体


参考答案:D

第8题:

论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他们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事实上,在个体达到他律道德之前,还有一个无道德规则的阶段(五六岁以前),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观念、认识。在游戏中他们也没有合作,没有规则,只是自己独立活动,按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
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是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的,规则只是用来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工具。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第9题:

在弗拉维尔看来,元认知包括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体验
C.元认知控制
D.元认知发展

答案:A,C
解析:
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包括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即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国内学者董奇认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第10题:

论述儿童发展的内涵。


正确答案: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4)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序列演变过程,不是简单的变化;
(5)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
(6)儿童的发展也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