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企业向国外出口一批货物,合同约定买方提供唛头。事后,虽经卖方多次催促,但临近装运期买方仍迟迟未将唛头通知卖方。讨论

题目
问答题
我国某企业向国外出口一批货物,合同约定买方提供唛头。事后,虽经卖方多次催促,但临近装运期买方仍迟迟未将唛头通知卖方。讨论:这种情况下卖方应如何处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唛头一般由()

  • A、运输部门设计并刷制
  • B、买方提供
  • C、卖方决定
  • D、生产经营单位设计并刷制

正确答案:C

第2题:

我国某企业向国外出口一批货物,合同约定买方提供唛头。事后,虽经卖方多次催促,但临近装运期买方仍迟迟未将唛头通知卖方。讨论:这种情况下卖方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卖方可自行拟定唛头,不影响卖方顺利履行合同。

第3题:


2013年,国内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卖方”)与香港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买方”)在北京签订了一份CNFCANADA,总价款为2000000加元的买卖食品罐头合同,装运期:2014年1月~10月;目的港:加拿大;支付方式:不可撤销、可转让、可分割见票30d内付款的信用证,开证期为每一期装船期前30d,货物标纸底版由买方负责提供。合同签订后,卖方即安排工厂投入生产,并于2013年12月及2014年年初,多次传真催乙公司开证和提交其要求的包装需用的商标纸标纸底版,但买方开证推迟,信用证规定:交货期:2014年2月13日以前,但买方迟迟未提供标纸底版快邮卖方。


之后卖方多次传真要求对方提供包装商标纸底版,因交货期限已迟延因此要求对方修改信用证,但买方多次表示其客户加拿大P公司对货物交货期延长等不满,未修改信用证但口头保证接受不符点并不断催促卖方发货及相应单据至其客户,卖方发货后,对方通知卖方其客户P公司以不符L/C之要求拒绝提货,后虽经多方协商但未果,卖方被迫将货款转售德国汉堡,因减价、换标、运费及其他共损失28万美元。此外,由于买方解除合同,造成卖方已生产的货物处理损失近20万美元。


问题


1.买方是否有权拒付?买方是否有权拒收货物?


2.转售货物的损失应由谁承担?说明理由。


3.买方是否有权解除本合同?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买方在本案中已丧失拒付权。买方无权拒收货物,加拿大P公司同样无权拒收货物。


2.本案货物被迫转售德国客户,造成差价,费用损失28万美元,此责理应由买方公司承担。


理由:首先,P公司拒付的主因是主要单据有不符点,而该不符点均得到买方的确认接受,其无权再以该不符点为由拒付;其次,在买方付款前,卖方已于3月16日将单据放行给买方,而买方在3月5日承诺将按D/P30d方式付款,也即远期付款交单,到期买方即有义务付款,而不论其是否已将货物转售;第三,由于P公司的拒付、拒收,货被迫转售由此产生了换标、转运费用、合同降价等损失都是因买方行为造成,如果买方不承诺接受不符点,卖方不会发货,也就不会产生运费,同时,货贬值损失显然也是买方的不当拒付行为导致。至于因P公司无权拒收而造成的损失应由买方向P公司索赔。


3.买方无权解除本合同。


理由:本案合同是由多批货物组成,各批货均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因此一批货的履行违约,并不赋予对方解除合同的权利。



第4题:

某进出口公司以CIF汉堡向英国某客商出售供应圣诞节的应节杏仁一批,由于该商品的季节性较强,买卖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以前将信用证开抵卖方,卖方保证不迟于12月5日将货物交付买方,否则,买方有权撤销合同。如卖方已结汇,卖方需将货款退还买方。问:该合同是否还属于CIF合同,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案中合同性质已不属于CIF合同。因为:1)CIF合同是“装运合同”,即按此类销售合同成交时,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即完成了交货义务,对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货物交运后发生的事件所产生的费用,卖方概不承担责任。而本案的合同条款规定:“卖方保证不得迟于12月5日将货物交付买方,否则,卖方有权撤销合同„„”该条款指卖方必须在12月5日将货物实际交给买方,其已改变了“装运合同”的性质;2)CIF术语是典型的象征性交货,在象征性交货的情况下,卖方凭单交货,卖方凭单付款,而本案合同条款规定:“„„如卖方已结汇,卖方需将货款退还买方。”该条款已改变了“象征性交货”下卖方凭单交货的特点。因而,本案的合同性质已不属于CIF合同。

第5题:

预支信用证经常被作为()的手段。

  • A、在货物装运前向卖方融通资金
  • B、在货物装运前向买方融通资金
  • C、在货物装运后向卖方融通资金
  • D、在货物装运后向买方融通资金

正确答案:A

第6题:

有一份按FOB条件达成的货物买卖合同,买方在卖方装运前就已向保险公司投保了合同标的物仓至仓条款的一切险,但货物在从卖方仓库运往装运港码头途中,由于震动、挤压导致约20%的货物碰损破碎。事后卖方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并以保险单含有仓至仓条款为由,要求保险公司赔偿损失,但遭拒绝。后来卖方又请买方以投保人的名义凭保险单据向保险公司索赔,仍遭拒绝。 讨论:保险公司为什么会拒赔?


正确答案:因为卖方不具有保险利益。如卖方想获得赔偿,须在货物出运前投保卖方利益险。

第7题:

中国某公司按EXW条件对外出口一批轮胎。但在交货时,买方派车接运货物时,买卖双方就装车问题发生争议。买方认为卖方应负责装车及装车费用,而卖方有不同意见。  讨论:买方要求卖方装车是否合理?


正确答案:买方的要求卖方装车不合理。因为在EXW条件下,卖方只需在出口地指定地点备好货物,交给买方,由买方负责装车。

第8题:

某出口商以CIF条件出口货物一批,合同规定装运期为10/11月份。10月20日,出口国政府公布一项条例,规定从11月1日起,除非有特别许可证,否则禁止该货物的出口。卖方未能装运货物,于是买方请求赔偿损失。在此案中,卖方是否可以免除其交货义务?为什么?


正确答案:买方可以免于交货义务。因为本案例属于双方签订合同后发生的,不是由于双方当事人的故意行为或者过失而引起,而且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后果是当事人无法预 见、无法控制、无法避免和不开克服的。故该案例属于社会原因而造成的不可抗力,符合《公约》规定不可抗力的条件。根据《公约》规定,由于不可抗力不能履约 的一方可以不承担违约责任,合同的买方也无权提出索赔要求。

第9题:

催开信用证的情形错误的是()

  • A、合同规定装运期限较长,同时规定买方应在出口方装运期前一定期限内开证,出口方应在通知对方预计装运期时,同时催请对方按约定时间开证
  • B、如果根据出口方备货和船舶情况,有可能提前装运时,也可与对方商量,要求其提前开证
  • C、买方未在销售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开立信用证,卖方有权利向买方要求损害赔偿。在此之前,仍可催促买方开证
  • D、买方未在销售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开立信用证,可催促买方开证,但卖方不能向买方要求损害赔偿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某进出口公司以CIF汉堡向英国某客商出售供应圣诞节的应节杏仁一批,由于该商品的季节性较强,买卖双方在合同规定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以前将信用证开抵卖方,卖方保证不迟于12月5日将货物运抵汉堡,否则,买方有权撤销合同。如卖方已结汇,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该合同是否还属于CIF合同?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案中的合同性质已不属于CIF合同
(1)CIF合同是“装运合同”,…而本案的合同条款规定:“卖方保证不得迟 于12月5日将货物运抵汉堡,否则,买方有权撤销合同…”该条款指卖 方须在12月5日将货物实际运抵汉堡,其已改变了“装运合同”的性质。
(2)CIF术语是典型的象征性交货,要求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而 本案合同条款规定:“…如卖方已结汇,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 该条款已改变了“象征性交货”下卖方凭单交货的特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