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题目
问答题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依据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三个题目如下:
设计题目一:
将下面两组数据根据要求进行转化。
第一组:1/2,2/4,4/8转化为同分母的分数。
第二组:2/5,3/8,1/7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同分母和同分子的转化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题目二:
仔细观察一下第一组数据1/2,2/4,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大小完全相同,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试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意识,让学生在思考、猜想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
设计题目三:
让学生按照数学小组的形式讨论分数基本性质与之前学过的哪部分内容有一定联系?
怎样联系的?
设计意图:逐渐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联系的思想,让学生初步尝试建立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下面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简述平面构成中“重复排列”的含义。(10分)
(2)如何指导低学段小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答案:
解析:
(1)重复排列是指一个图形向左右、上下有规律地重复排列,就会形成一个新图形。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面构成的排列方法,探索其规律,提高审美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赏析与实践,探究图案排列、重复的规律,学会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图案,发现生活中的美,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3)新授环节:
活动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回答。(鱼儿外形相似,成群结队游动)
教师继续提问:鱼儿是怎样结队排列的
学生观察并回答。(向上排列、向下排列等)
教师总结引出课题:除了能向上向下排列,还可以怎么排 向左 向右
接下来进入我们这堂课的学习。一起深入探究——重重复复。
【设计意图】采用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为更好地学习接下来的新知识做铺垫。
活动二:直观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有哪些是重复排列出现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空中飞翔的鸟、路边的树木)
教师总结:教室里的桌椅前后排列。同时展示“凤戏牡丹”等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重复图案,结合生活实际把繁杂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加深对重复排列的理解。
活动三:开拓思路,共同表现
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并提问:它们是怎样重复排列的
学生思考回答:向下、向上、向左、向右
教师引导学生实践并探究:相同图形,变换不同的排列方式,最终得到的形象相同吗
学生实践后回答。
教师总结指导(改变方向、改变颜色):一个图形向左右、上下有规律地重复排列,就会形成一个新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变换重复图案的排列的方式,有助于对比发现其规律,加深对重复排列的理解。
活动四:实践展评
①尝试运用拼贴、绘画、剪贴等方法设计有重复规律的图案。
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独特的排列方式进行排列与设计。
②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三种方式展评(构思、排列方式等方面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多种排列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并引导学生将设计与生活相联系。
活动五:小结作业
①课堂小结:图案艺术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有图案,图案来源于生活,而且能美化生活。希望同学们继续认真学好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②课后将课堂练习的作品变化不同的方式进行排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细节的好习惯。 考前内部押题锁分,去做题>>

第2题: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问题(一):这篇课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风光和物产。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收集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有感情地朗读,从中体会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问题(三):

  第一课时

  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

  板书:富饶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初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我会认”的10个生字和“我会写”的13个生字,通过多种形式认字:集体认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编谜语、组词、造句、找反义词、找近义词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3.指导学生抓住“富”“饶”理解文章。

  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三、通文顺句,深刻感悟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板书:海水、颜色、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贝壳、海龟、鸟、鸟蛋、鸟粪

  2.教师小结: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随机板书:站在海边、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四、深情朗读,感情升华

  1.课件出示风景图: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蓝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读后学生点评。

  3.全班齐读。

  4.教师引读。

  (教师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请同学们看着课件接读。

  5.师生合作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教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6.指导背诵。

  五、教师小结,结束新课

  六、作业设计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的描述,初步感受了西沙群岛。回忆一下,西沙群岛在你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你能以“啊——”为开头,并用课文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词语来感慨一下吗?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朗读课文中心句:是啊,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

  3.小结作者描写的顺序: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先后描写了什么地方?

  板书:站在海边、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乌岛

  4.引读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小结:是啊,那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西沙群岛,去感受她的美丽和富饶吧。同学们,接下来,你们最想潜入海底,或是漫步海滩,还是登上鸟岛呢?选你最想到的地方,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吧。(师巡视)

  二、指导学习3、4自然段:潜入海底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你在海底看见了哪些生物?用下划线标出来。

  2.指名回答。

  3.精读第3自然段,感受珊瑚的多姿、海参的闲懒、龙虾的威武。

  (1)指名朗读描写珊瑚的句子。

  (2)观察课件,理解比喻句: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各种各样。

  把这个中心词标出来,齐读。

  (4)指名朗读描写海参的句子。

  (5)指导朗读。

  抓住“懒洋洋地蠕动”这个词组,理解词语,结合课件感受海参的特点。

  (6)表演朗读这一句。

  (7)指名朗读描写大龙虾的句子。

  (8)引导理解“威武”的意思。

  4.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鱼数量多、鱼姿美。

  (1)指名朗读,整体感悟鱼多、美,说说自己读后的感觉。

  (2)引导理解“各种各样、数不清”。

  你能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词语来形容鱼多吗?(不计其数、不胜枚举、千姿百态……)

  (3)引导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观察课件,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惊叹的语气。

  小结:这一句采用的是夸张的写法,足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啊!

  (4)过渡:这里的鱼不仅多,而且很美丽,很独特,作者介绍了哪几种鱼?请几个同学分别来朗读描写每一种鱼的句子。(指名朗读)

  (5)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鱼。

  (6)欣赏各种鱼的课件,深化感受,随图片朗读相应的描写鱼的句子。

  (7)拓展补充:欣赏其他鱼的美姿。

  谁能像课文中那样介绍其中的一种?(随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

  (8)再次朗读这一段。

  先自由朗读,然后按总分总方法,集体与个别配合朗读。

  5.引导背诵,积累词句。

  三、分组合作学习5、6自然段: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情况,邀请两组向大家展示。

  (1)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两名同学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两名同学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初步感受并列写法)

  (2)用自己的话介绍在鸟岛上的收获。四人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方面。

  四、提升感悟,指导学习最后一段

  1.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接读。

  师:是啊,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朗读)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2.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豪情和信心地接读。

  师: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生: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设计理由】(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具体的物体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物产的图片,使学生在观赏中感受和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2)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篇课文的语言具体准确,形象生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反复熟读,引领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第3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识字环节的教学过程并说明意图。


答案:
解析:
(1)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动作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凤、凰”等l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3)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1.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或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生答“泼水节”)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或挂图)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
1.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
(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抽生读,全班读。
(2)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抽生认,全班读。
(3)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生做一做,再读。
(5)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说一说,再读。
2.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设计意图】
12个生字,数量看起来较多,但是分类处理,区别对待,就能化难为易。有的字见过面,有的容易认读,这些就不需花太多力气;剩下的是学生觉得较难认的,我们可以多花时间,用多种方式帮助识记,比如做一做动作.说一说词句,这样就能突破难点。
三、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1.生词卡认读。
词卡呈现:

2.在句子中认读。
师:这几句话。看谁读得更流利。
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生字加粗或变红)
3.自由读书,检验课文的字都会认了吗
4.边读书边想,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还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问。
5.哪一段你喜欢读,读给同桌听。
6.哪一段你觉得难读,请教班上的同学读一读,再自己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将汉字及时纳入词中、句中,并在语言环境里会认会读,才算真正“会认”.这样的识字也才有真正意义。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复习。
2.生观察第一、二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师:我发现这6个字都有“点”,它们的写法和位置都不一样。大家观察观察,再讨论讨论,看能发现些什么
(“恩”的下部分“心”,三个点笔势都不一样;“寿”“特”两字都有“寸”,可是“寸”的点的位置不同。)
3.观察讨论后,师范写,生试着练写2个生字。
【设计意图】
学生书写质量高低往往与动笔前的观察水平相关联。因此,写字指导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观察,耐心观察。

第4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
(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答案:
解析:


第5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
(2)若指导中年级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
解析:
(1)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数据分析的观念可以从三方面来体现:一是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二是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描述;三是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一格表示一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数据的收集、描述、分析等问题的提出,培养问题意识,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3)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表示天气的各种图例。
师生交流后,提问: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怎样才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用什么方法统计
生:小组合作交流,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统计数据(数数、画 √、写正字等),组织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逐一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参与北京2012年8月天气情况的调查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的过程。在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提问:通过数数的方式我们已经知道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那如何清楚地将它们表示出来呢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组内完成。
小组1:可以用统计表来表示,将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表中方便查找。
提问:从这张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有哪些好处
小组2: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统计结果。
提问:用图形来表示统计结果有哪些优点是否存在不足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人人都参与的课堂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个体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统计结果.进行有个性的探究活动。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介绍横轴、纵轴、单位长度)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将不同的天气数量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提问:比较分析哪种图表将数据表示的更清楚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内合作交流)
教师总结: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用统计图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可以更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像这样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作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一般由标题、日期(可以省略)、单位名称、条形、横轴、纵轴等组成。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体会统计图和统计表的不同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三)深化概念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横轴表示要统计的内容,纵轴一般表示数量)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2012年8月北京市天气情况的整理、描述、分析过程,明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强化的同时,总结归纳。
(四)应用新知
统计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师生共同完成,小组合作展示。
【设计意图】
将新授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经历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通过对自己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再次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五)小结作业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收获了什么想想是怎么得到的,你又从中学到了什么
作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进行数据分析,设计一个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
小结部分通过学生总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也可以让教师获得学生及时的学习反馈。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制作条形统计图,使学生明白统计知识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

第6题: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列出在数学“统计与概率”学习时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分析三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0分)
(2)若指导高年级段学生学习,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答案:
解析:
(1)数学“统计与概率”中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它们三者都是处理和表征数据的,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能够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特点是比较直观。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所以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其特点是能表示数量变化和趋势。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能看懂并能简单的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活动、动手等活动,经历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增强统计知识的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感受到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统计的价值。(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大屏幕展示“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和表格,组织学生独立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 问题2:各层食物的位置与面积的不同反映了什么? 问题3:关于没有的膳食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并思考问题进行作答 预设:学生1:每天要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类 学生2:不同的位置与面积不是不同的摄入量。。。 设计理念:利用学生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上课热情,结合提问锻炼了他们观察能力和从实际情景中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引导探究,组织讨论 环节1:完成统计表,体会概念 教师活动:让学生帮助笑笑完成她家的一天各食物摄入量的表格,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讨论 问题: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指的是什么?你会计算吗?各个数值是多少? 学生活动:进行计算并汇报和交流。 预设 学生1:占总摄入量百分比指的是每种食物的摄入量除以食物总的摄入量 学生2:油脂类占总的摄入量的百分比是1.3%,。。。 学生3: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指的是每种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的含义,并学会计算。 环节2: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师活动:在学生完成表格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表格并将统计表转化成统计图,在前后4人小组内进行讨论。问题:1.你能将统计表转化成统计图吗?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2.除了你们表示的统计图,老师大屏幕上面的统计图可以表示统计表中的信息吗?哪一种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3.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那些信息?用这个圆表示了什么?各个扇形又分别表示什么?这个扇形统计图描述的是什么关系?怎样读出扇形统计图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和讨论,得出结论: 小组1:条形统计图,能够看清楚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小组2:可以,将总的摄入量看成了一个整体,每一种是其中的一部分,扇形统计图能够描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扇形表示部分,圆表示整体,部分越多所占扇形越大。 总结出:用整个圆表示单位“1”,用不同大小的扇形来表示不同的数据,能清楚的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中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集体讨论中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提升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巩固深化,提高能力 1. 比赛游戏,获得信息 利用大屏幕展示我国陆地土地面积统计图、牛奶营养成分统计图等向学生提出,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算一算 给出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作息时间安排,向学生提出,一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作息时间的分配有哪些不同?你能根据统计表计算两个年级学生的上课睡觉的时间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巩固新知,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强化重难点。 四、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提醒同学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课后完成练习册的第1-3题。

第7题: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单介绍歌曲的音乐特点。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欣赏该作品,请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该歌曲的学习,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
解析:
(1)《小放牛》,F大调,2/4拍,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民间乐曲;作品以唢呐进行演奏,节奏轻快,旋律流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村姑与牧童的对答情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心情。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河北民歌《小放牛》,感受民间乐曲风趣、流畅质朴、活泼欢快的情趣以及牧童快乐的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聆听乐曲《小放牛》,能听辨出音乐中塑造的村姑与牧童对答的形象,对唢呐表现的人物形象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哼唱乐曲主旋律,并说出唢呐的特点,记住唢呐的音色。
(3)导入环节
①教师播放赵州桥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这座桥吗(出示图片)谁来描述一下这座桥的样子
②学生自由回答。
③教师总结: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在大桥洞的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座桥叫“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它是由隋朝的匠师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历来有很多歌曲歌唱着这些有名的名胜古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乐曲《小放牛》,听听这首作品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着赵州桥的故事。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播放赵州桥的图片以及讲解赵州桥建造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使学生更快地将注意力转回到课堂当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益于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的背景,从而与新课更好地连接起来。

第8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 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2) 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 依照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
解析:
(1)这是一篇状物抒情记叙文,课文细致、生动的从叫声,步态,吃相描述了白鹅高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可敬,体会描写动物的方法和特点。 全文有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段,第一大段(第1自然段),讲了一位小朋友送给坐着一只白鹅;第二大段(第3-7自然段)作者从叫声、步态和吃相描写白鹅高傲的特点。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朴实、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准确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拟、对比、反语等,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技能: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保护动物,跟动物交朋友,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语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教学难点:从哪些看似褒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理解“反语”这种修辞手法。 (3)导入环节 1.猜谜语,活跃氛围。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个谜语好吗?打一动物,多媒体课件出示。 猜谜语。 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2.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师: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乡下看看真正的白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把白鹅请出来吧(播放乡下白鹅的视频)!你能用哪些词语或句子形容视频中的这些白蛾? (学生交流老师相机点评领导。) 3.过渡课文,自然导入。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描述的真好,著名作家丰子恺把自己家的鹅画了下来,出示课件白鹅图片,丰子恺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丰子恺先生的《白鹅》,(版书课题:白鹅)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引起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再通过视频引入白鹅,让学生通过面观察描述白鹅,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欲望。

第9题: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练习1:请在下面各小题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练习2:请分别找出与?和?相等的数。

[问题1][简答题]
试简要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10分)

[问题2][简答题]
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试拟定教学目标。(8分)

[问题3][简答题]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22分)


答案:
解析:
1、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一实验分析一合情推理一探究创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体会“变与不变”的思想。

3、练习题1:你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写出一组与老师所说的分数相等的分数吗?
[设计理由]在学习主要内容之后,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并掌握本课重点内容。
练习题2: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就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设计理由]通过学生自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和阐述,培养他们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题3:请大家拿出1张长方形纸片,把它对折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3份,写上分数。再把它继续对折平均分成8份,看看原来的现在成了多少。继续折成16份,看看原来的现在又成了多少。
[设计理由]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直观形象地看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疑问,引导学生体会“变与不变”的思想。

第10题: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列出在数学“统计与概率”学习时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分析三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0分)
(2)若指导高年级段学生学习,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亿师学整理],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答案: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