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上的承认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因此()。

题目
单选题
国际法上的承认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因此()。
A

承认仅仅是单方面的行为

B

承认意味着建交

C

承认不具有溯及力

D

承认表明了建交的愿望但不等于建交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不属于国际法主体的是( )

A.世界银行B.美利坚合众国

C.某国发生的已经被某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承认的叛乱团体

D.甲国派驻乙国的外交官某某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国际法主体。国际法主体是指具有享受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义务的能力的国际法律关系参与者,或称为法律人格者。国际法主体一般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其他某些特定的民族解放组织或者民族解放运动。随着全球非殖民化的基本完成,最后所说的这种特定的民族解放组织或者民族解放运动在现有的国家已经为数很少了。本题当中所涉及的两个问题是:叛乱主体的国际法主体问题和个人是否能够作为国际法主体的问题。对于个人的国际法主体问题,一般的看法是,个人不能成为国际法主体,国际法所确定的外交代表或国家元首的特权与豁免实际上是赋予国家的,上述个人是代表国家享有权利,所以个人不是国际法主体。对于叛乱团体的国际法主体问题,当一国的叛乱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有可能在未来取代该国政府的时候,该国政府尤其是国际社会有可能承认它是国际法主体,所以它就开始对其行为承担独立的责任。

第2题:

国际法上的承认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承认仅仅是单方面的行为

B.承认意味着建交

C.承认不具有溯及力

D.建交是承认的一种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D

第3题:

甲乙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数年后,因两国多次发生边境冲突,甲国宣布终止与乙国的外交关系。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国终止与乙国的外交关系,并不影响乙国对甲国的承认

B.甲国终止与乙国的外交关系,表明甲国不再承认乙国作为一个国家

C.甲国主动与乙国断交,则乙国可以撤回其对甲国作为国家的承认

D.乙国从未正式承认甲国为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属于事实上的承认


正确答案:A

第4题:

A国在B国的领土内,通过军事手段建立了“C国”。下列哪种判断是正确的?( )

A.“tc国”由于已宣布独立,可不依赖既存国家的承认,成为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

B.由于“C国”已建立了有效统治,因此既存国家应给予承认

C.“C国”具备了国家要素,既存国家应予以承认

D.A国的行为侵犯了B国的领土完整,违反了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既存国家不应承认“C国”


正确答案:D

【考点】国家承认的条件
【解析】根据有关的国际习惯法规则,国家承认的法律条件有二:一是“新国家”必须具备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的构成要素,二是“新国家”的建立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特别是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内政和民族自决等原则。

第5题:

对国家的承认有两种形式:明示承认和默示承认。明示承认是指承认者以明白的语言文字直接表达承认的意思,默示承认是指承认者不是通过明白的语言文字,而是通过与承认对象有关的行为表现出承认的意思。

S国是一个新成立的国家,下列不属于对S国正式承认的是( )。

A.乙国与S国签署了两国互助同盟友好条约

B.甲国代表向联合国大会提案支持S国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

C.丙国接受S国在本国设立领事馆

D.丁国与S国共同参加了某项贸易规则的多边谈判会议


正确答案:D
D项的行为是丁国与S国的共同行为,不是相互行为,不能从这一行为看出承认的意思,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

第6题:

下列关于国际法上“承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承认一经宣布就会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奠定全面交往的法律基础

B.承认一旦完成,双方即建立外交关系

C.支持新国家参加政府间国际组织构成对该新国家的默示承认

D.法律上的承认具有溯及的效果,而事实上的承认则不具有溯及的效果


正确答案:AC
【考点】国际法上的承认
【解析】承认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指承认国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二是指承认国表明它愿意与新国家或新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承认并不等于建交,而仅仅表明承认国与被承认国建交的愿望。承认将会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一般来说承认一经宣布就会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奠定全面交往的法律基础。所以项正确,8项错误。支持新国家参加政府间国际细织是默示承认的一种方式,但是与新国家一起参加国家会议,或参加缔结一项多边条约,并不因此而构成对该新国家的默示承认。所以C项正确。根据国际实践,无论是法律上的承认还是事实上的承认都具有溯及的效果,所以D项错误。

第7题:

假设A国分立为两个新的国家B和C,甲国立即向B国发表了照会表示对B国的承认,乙国与B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丙国与B国共同参加了一个新的国际环境条约,丁国在B国建立了一个商务机构。根据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国的做法构成了国际法中的一种事实上的承认

    B.乙国的做法构成了国际法上对B作为国家的明示的承认

    C.丙国的做法构成了国际法上的默示承认

    D.丁国的做法不构成国际法上的默示承认

 


D   划分法律承认和事实承认的基本点在于,承认者作出承认时,是将承认对象作为一种法律上的存在还是一种事实上的存在。法律承认是认定被承认者作为法律的正式人格的存在,表明承认者愿意与被承认者发展全面正常的关系,带来全面而广泛的法律效果。这种承认是正式和不可撤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承认都是指法律承认。事实承认主要存在于英美的外交实践中,它是为了处理既需要与某个对象进行某种交往又不愿或不宜与其进行全面正式交往的情况,产生的一种权宜做法。事实承认被认为是不完全、非正式和暂时性的。它比较模糊并可以随时撤销。甲国的做法是法律承认,故A选项错误。国际法中并没有对承认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国际实践中有明示和默示两种:(1)明示承认形式是指承认者以明白的语言文字直接表达承认的意思。包括通过正式通知、函电、照会、声明等单方面表述,也包括在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国际文件中进行明确表述。(2)默示承认形式是指承认者不是通过明白的语言文字,而是通过与承认对象有关的行为表现出承认的意思。主要包括:与承认对象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与承认对象缔结正式的政治性条约;正式接受领事或正式投票支持参加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行为一般也被认为是一种默示承认。但是,除非明确表示,下列行为一般不认为构成默示承认:共同参加多边国际会议或国际条约;建立非官方或非完全外交性质的某种机构;某些级别和范围的官员接触;对于外国的某个地区或实体给予某类司法豁免权的安排等。据此,乙国的做法是默示承认,故B选项错误;丙国和丁国的做法均不构成默示承认,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本题的应选项为D。

 

第8题:

下列关于国际法匕的承认说法正确的县( )

A.承认可以分为法律承认和事实承认,它们都不能予以撤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问题是对新政府的承认

C.一国承认新政府的依据是新政府必须对该国实行了有效统治

D.一国承认新政府的依据是新政府必须控制该国领土一半以上


正确答案:BC
本题考查国际法上的承认。法律承认是认定被承认者作为法律上的正式人格的存在,带来全面而广泛的法律效果,这种承认是正式和不可撤销的,通常所说的承认都是指法律承认;事实承认主要存在于英美的外交实践中,是为了处理既需要与某个对象进行某种交往又不愿或不宜与其进行全面正式交往的情况产生的一种权宜的做法,被认为是不完全、非正式和暂时性的,可以随时撤销。关于政府承认本身,一般认为应当遵循“有效统治原则”。

第9题:

简答什么是国际法上的承认?承认的种类和方式都有哪些?


参考答案:国际法上关于承认问题形成过两种理论:“宣告说”和“构成说”,两种理论均有其偏颇之处。实践表明,国际法上承认的实质不过是既存国家以一定的方式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并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行为。而决不是对于新国家存在的客观事实有构成或创立、确认或否认等法律意义。这种承认因为是国家的政治法律行为,因此具有一系列的政治和法律后果,是国际法上的重要制度。(论述答法)
国际法上承认的种类,按承认的对象不同,主要有国家承认和政府承认,此外,还有民族、交战团体和叛乱团体的承认,但这些承认的适用并不普遍。
国际法上承认的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承认表示的方法来区分,可分为明示的承认和默示的承认。从承认国的多少区分,可分为单独承认和集体承认。从承认的效果区分,可分为法律上的承认和事实上的承认。(论述接)一般情况下,承认一经作出,就意味着接受新国家为国际社会成员的地位,承认他作为一个国家所具有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对新政府的承认意味着承认国将与新政府展开全面的外交关系,表明承认国认为新政府在国际关系中是国家的代表,其行为在国际法上是有效的。承认会产生一系列的政治和法律效果,但承认的方式不同,承认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法律上的承认将产生全面而广泛的法律效果,事实上承认的法律效果不如法律上的承认那样广泛,但仍有一些重要的法律效果。

第10题:

假设A国分立为两个新的国家B国和C国,甲国立即向B国发表了照会表示对B国的承认,乙国与B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丙国与B国共同参加了一个新的国际环境条约,丁国在B国建立了一个商务机构。根据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国的做法构成了国际法中的一种事实上的承认
B、乙国的做法构成了国际法上对B作为国家的明示的承认
C、丙国的做法构成了国际法上的默示承认
D、丁国的做法不构成国际法上的默示承认

答案:D
解析:
划分法律承认和事实承认的基本点在于,承认者作出承认时,是将承认对象作为一种法律上的存在还是一种事实上的存在。法律承认是认定被承认者作为法律的正式人格的存在,表明承认者愿意与被承认者发展全面正常的关系,带来全面而广泛的法律效果。这种承认是正式和不可撤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承认都是指法律承认。事实承认主要存在于英美的外交实践中,它是为了处理既需要与某个对象进行某种交往又不愿或不宜与其进行全面正式交往的情况,产生的一种权宜做法。事实承认被认为是不完全、非正式和暂时性的。它比较模糊并可以随时撤销。甲国的做法是法律承认,故A选项错误。国际法中并没有对承认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国际实践中有明示和默示两种:(1)明示承认形式是指承认者以明白的语言文字直接表达承认的意思。包括通过正式通知、函电、照会、声明等单方面表述,也包括在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国际文件中进行明确表述。(2)默示承认形式是指承认者不是通过明白的语言文字,而是通过与承认对象有关的行为表现出承认的意思。主要包括:①与承认对象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②与承认对象缔结正式的政治性条约;③正式接受领事或正式投票支持参加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行为一般也被认为是一种默示承认。但是,除非明确表示,下列行为一般不认为构成默示承认:①共同参加多边国际会议或国际条约;②建立非官方或非完全外交性质的某种机构;③某些级别和范围的官员接触;④对于外国的某个地区或实体给予某类司法豁免权的安排等。据此,乙国的做法是默示承认,故B选项错误;丙国和丁国的做法均不构成默示承认,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本题的应选项为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