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前儿童发声异常的分类。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学前儿童发声异常的分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学前教育机构中常见的儿童游戏分类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创造性游戏:这类游戏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都由儿童自由地玩。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2)有规则游戏:这类游戏是成人在儿童自发游戏的基础上,为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编制的,大都由教师组织儿童进行,有时也可以由儿童组织进行。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等。这两类游戏有时是相互联系的。

第2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分类的方法
是指学前儿童把具有某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以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分类是观察过程的延伸和应用。

第3题:

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教师应结合各种情景,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第4题:

简述发声异常形成的原因。
(1)器质性异常:指由于儿童生理上的原因(如声带和喉头的异常)而引起发声异常。
(2)非器质性异常:指由于儿童不正确的发音习惯或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发声异常。

第5题:

简述学前儿童智育
1.学前儿童智育:
按照学前儿童认识活动的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规律,以增进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认识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发展智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2.学前儿童智育的意义:
(1)从社会发展价值看,智育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
(2)从个体发展价值看,智育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
(3)从智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看,智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知识和智力基础。
3.学前儿童智育的目标: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4.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
(1)引导学前儿童获得生活中简单易懂的知识,形成对事物的初步概念;
(2)发展幼儿智力;
(3)培养正确运动感官的能力;
(4)发展语言交往能力;
(5)增进学前儿童对环境的认识;
(6)培养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7)培养学前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原则:
(1)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师的引导与学前儿童的探索相结合;
(3)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非智力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

第6题: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哪些?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挑选分类、二元分类、多元分类等三种。
在指导学前儿童运用分类的方法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指导儿童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第二,帮助学前儿童学习不同的分类活动类型;
第三,指导学前儿童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第四,帮助学前儿童明确分类标准,并鼓励他们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第7题:

学前儿童运动器械分类有哪些?
一般幼儿园配备的运动器械可以分为三类,固定性大型运动器械,如在攀登架、肋木及滑梯上进行的攀、爬、钻、悬垂和支撑等活动;在滑梯、秋千、跷跷板、蹦蹦床、平衡木上进行的活动;移动性小型运动器械,如推小车、骑小车、垫上翻滚等活动;小型、轻便的运动器械,如球类、跳绳、跳皮筋、滚铁圈、踢毽子等活动。

第8题:

分类方法的运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A.指导儿童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B.帮助学前儿童学习不同的分类活动类型

C.指导学前儿童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D.帮助学前儿童明确分类标准,并鼓励他们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简述学前儿童发声异常的分类。
1、音调异常。
2、音量异常。
3、音质异常。
4、共鸣异常。

第10题:

简述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与分类角度。
我国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把学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区分为五种类型:
(1)认知发展障碍儿童:主要表现在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两方面。
(2)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包括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感官、动作和身体健康的问题。
(3)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是指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分为核构音异常、发声异常、流畅度异常和语言发展异常。
(4)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是行为与社会要求相违背,从而妨碍了个人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一类儿童。在学前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主要有:孤独自闭倾向儿童和多动综合问题儿童以及社会适应性问题儿童。
(5)超常儿童: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