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自振周期如何确定?

题目
问答题
结构自振周期如何确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确定

A、烈度

B、场地类别

C、阻尼比

D、自振周期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当结构自振周期不可能小于Tg(Tg为特征周期),也不可能大于5Tg时,增大建筑结构的下列哪些选项可减小地震作用?(  )

A、阻尼比
B、自振周期
C、刚度
D、自重

答案:A,B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5.1.5条规定,按题目条件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处于曲线下降段,要减小地震作用,就需要减小地震影响系数,阻尼比反映结构消耗和吸收地震作用的大小,根据公式



阻尼比越大,地震影响系数越小;B项,根据图可以看出,结构自振周期在Tg~5Tg范围内,地震影响系数处于曲线下降段,随自振周期增大而减小;C项,刚度与自振周期成反比,结构自身刚度大,则自振周期小,增大刚度不能减小地震作用;D项,根据公式



规定,增大结构自重会增大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第3题:

下面关于结构的刚度说法正确的是()

A、结构的刚度越大,其结构的自振周期越大

B、结构的刚度越大,所受到的地震作用越大

C、结构的刚度越大,其结构的自振周期越小

D、结构的刚度越大,则结构在侧向荷载下的侧移越大


参考答案:C

第4题:

如何取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


正确答案:《混凝土高规》第3.3.16条规定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对计算的结构自振周期予以折减,并按折减后的周期值确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如果在结构分析模型中,已经考虑了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则不可以进行周期折减。
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与结构中非承重墙体的材料性质、多寡、构造方式等有关,应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混凝土高规》第3.3.17条给出的参考值,主要是砖或空心砖砌体填充墙结构的经验总结,不是强制的。

第5题:

某平面不规则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整体分析时采用刚性楼盖假定计算,结构自振周期见表6-6。试问,对结构扭转不规则判断时,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值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A.0.71
B.0.82
C.0.87
D.0.93

答案:B
解析:

第6题:

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7题:

设计反应谱是根据建筑场地类别和建筑物结构( )确定的。

A.自振加速度
B.自振速度
C.自振振幅
D.自振周期

答案:D
解析:
震设计反应谱是根据大量实际地震记录分析得到的地震反应谱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震害经验综合判断给出的。抗震设计反应谱是抗震设计中所采用的一定阻尼比的单质点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加速度反应随体系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

第8题: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不应根据()确定。

A、烈度

B、场地类型

C、结构反应

D、结构自振周期


参考答案:C

第9题:

某平面不规则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整体分析时采用刚性楼盖假定计算,结构自振周期见表1-4。试问,对结构扭转不规则判断时,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I,之比值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A) 0.71
(B) 0. 82
(C) 0. 87
(D) 0.93


答案:B
解析:
(B) 解答:根据《高规》第3.4.5条及条文说明,周期比计算时,可直接计算结构的固有自振特征,不必附加偶然偏心。

第10题:

结构的自振周期与其质量和刚度有关,质量越大,刚度越小,则其周期就越短。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