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工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我们

题目
问答题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工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原子结构和性质,也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说“氦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应该把它放在第ⅡA族”,你认为这样编排元素周期表有何利弊?(2)结合化学教学实践,论述三序结合的原则在化学教材编写中“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理论部分的应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利:符合同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规律等。弊:与同族其他元素性质相差悬殊等。(2)依据三序结合的原则,理论前部分为卤族元素,采用了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归纳方式,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过程和知识体系;理论后部分为氧族元素、氮族元素,采用了一般到个别,共性到个性的演绎方式,符合高一后半学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个体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碳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四主族元素,元素符号为( )。


正确答案:C

第2题:

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
B.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的
C.今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创建150周年
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按原子从大到小排列的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学元素是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因此选项描述不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第3题: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B
【解析】处于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A错误;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也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B正确;H+的最外层电子分别是0,C项错误;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虽相同,但是核电荷数、原子半径不同,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学,D错误。

第4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既可以解释又可以表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这说明了元素周期表的本质是(  )。

A、假说
B、定律
C、理论
D、模型

答案:B
解析:
假说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而且数据经过详细的分类、归纳与分析,得到一个暂时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释;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由题干描述可知元素周期表的本质是定律。

第5题:

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化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化学科学发展史
【解析】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验证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故本题选A。

第6题:

A、B、C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1-8所示.已知B、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_____,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解题指要】 根据A、B、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1-16所示)可知,A位于第二周期,B、C位于第三周期.所以,若设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x+7)和(x+9).

根据题意得:(x+7)+(x+9)=4x,即x=8.
由此可知A是8号元素氧,其元素符号是O,B是15号元素磷,C

第7题: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1868年,化学家迈尔研究已知元素的原子量与其物理性质的关系时。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个族.并与l869年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869年,化学家门捷列夫研究元素原子量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时,把63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同年,他公布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后来他汲取了迈尔周期表的优点,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分,并于1871年公布了他的第二张元素周期表。
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
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逐渐清楚了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问题:
(1)迈尔和门捷列夫进行“族”划分时,运用的是什么科学方法?他们在研究元素原子量与性质的关系时不同之处是什么?
(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3)举例说明元素周期律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答案:
解析:
(1)化学分类方法。
不同之处在于:迈尔研究的是元素的原子量与其物理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研究的是元素
原子量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迈尔研究元素原子量与其物理性质的关系时,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个族:门捷列夫研究元素原子量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时。把63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后来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
(2)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逐渐清楚了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屑因。形成元素周期表。它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周其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亏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我们对化学的研究。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3)例如.学习钠、镁、铝与水的反应时.学生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得出结论:金属性强弱Na>Mg>A1
结合原子结构知识解释金属性强弱Na>Mg>A1
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

第8题:

请教:2009年自治州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第2大题第2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2 题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

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⑴ 第16号元素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⑵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数关系密切;

⑶ 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点);

⑷ 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分析】:

⑴ 非金属 ;得 ; 

⑵ 最外层电子 ;

⑶ 电子层数递增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或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大等(只要合理均可)⑷ 逐渐减小

第9题: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l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Mendeleev)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某学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四个特征:①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②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18种元素;③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④碱金属元素是指IA族的所有的元素。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
D.只有③④

答案:C
解析:
因为F元素没有正价,所以①错;第六周期含有32种元素,②错;副族全部是金属元素,③正确;氢元素是非金属,位于IA族,④错。

第10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在研究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关系时.发现了几个性质相似的元素组,每组包括三种元素,如锂、钠、钾;钙、锶、钡。
1862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多把元素按其原子量大小顺序标在圆柱体表面的螺旋线上.他发现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都出现在一条线上.于是提出元素的性质随其原子量的变化具有周期性。
1868年,化学家迈尔研究了已知元素的原子量和物理性质的关系.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族.并于l869年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869年,化学家门捷列夫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和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把63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当按原子量排序与元素化学性质冲突时,他依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调整位置.或留下空位。同年,他公布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后来,他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并于1871年公布了他第二张元素周期表。
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直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问题:
(1)迈尔和门捷列夫根据元素性质进行族的划分所用的科学方法是什么?(2分)他们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分)
(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于化学科学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3)有人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物理与化学的完美结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请回答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2分)


答案:
解析:
(1)迈尔和门捷列夫根据元素性质进行族的划分所用的科学方法是分类。迈尔研究的是元素的原子量和物理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研究的是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的关系.他们研究的区别在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元素、发现规律。
(2)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化学学习研究。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对工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这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研究制造新品种农药、半导体材料、催化剂等。
(3)从1829年到1871年.人们没有停止对元素周期律的研究,但始终没有解决周期律变化的本质。直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律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物理与化学的完美结合。
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