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基层干缩应变随混合料的含水量增加而(),施工碾压时含水量

题目

水泥稳定基层干缩应变随混合料的含水量增加而(),施工碾压时含水量越大,结构层()产生干缩裂缝。

  • A、增大,容易
  • B、减小,不容易
  • C、增大,不容易
  • D、减小,容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可能造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裂缝的原因有()。

A、 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水泥用量
B、 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偏大,不均匀
C、 混合料碾压成型后及时洒水养护
D、 增加碎石级配中细粉料的含量
E、 混合料碾压成型后马上铺筑封层

答案:B,D
解析:
主要考察的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病害,原因分析(1)水泥剂量偏大或水泥稳定性差;(2)碎石级配中细粉料偏多,石粉塑性指数偏高;(3)集料中黏土含量大,因为黏土含量越大,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温缩裂纹越大;(4)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偏大,不均匀;(5)混合料碾压成型后养护不及时,易造成基层开裂;(6)养护结束后未及时铺筑封层。@##

第2题:

在稳定土基层施工过程,碾压次数一定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稳定土基层的压实度最大,强度最高,这句话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不正确压实度最大,但强度不是最高,强度最高时,含水量约等于0.9倍的最佳含水量。

第3题:

可能导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裂缝的原因有()。

A.水泥用量偏大
B.集料级配中细料偏多
C.碾压时含水量偏大
D.采用了缓凝水泥
E.碎石中含泥量较高

答案:A,B,C,E
解析:
(用料、温度、养护)无机结合料基层产生裂缝的原因有混合料中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比例偏大;集料级配中细料偏多,或石粉中性指数偏大。碾压时含水量偏大。成型温度较高,强度形成较快。碎石中含泥量较高。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养护不及时、缺水或养护时洒水量过大。拌合不均匀。

第4题:

城镇道路基层施工时,摊铺好的石灰稳定土应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范围内。

  • A、±1.5%
  • B、±2%
  • C、±3.5%
  • D、±4%

正确答案:B

第5题:

摊铺好的稳定土类混合料应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范围内。

  • A、±5%
  • B、±6%
  • C、±2%
  • D、±3%

正确答案:C

第6题:

下面关于水泥稳定土说法错误的是( )。

A.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
B.下雨时停止施工,已摊铺的水泥稳定土结构层应尽快碾压密实
C.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5%时进行碾压
D.压实成活后立即洒水养护,保持湿润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石灰稳定土基层与水泥稳定土基层。选项C的正确说法“摊铺好的稳定土类混合料应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

第7题:

基层干(温)缩裂缝相关的原因不包括()。

  • A、混合料含水量过高
  • B、与各种粒料的含土量有关
  • C、与集料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 D、与水稳基层碾压密实度有关系

正确答案:C

第8题:

可能导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裂缝的原因有( )。
A、水泥用量偏大
B、集料级配中细料偏多
C、碾压时含水量偏大
D、采用了缓凝水泥
E、碎石中含泥量较高


答案:A,B,C,E
解析:
此题涉及知识点在2014年版教材中已删除。

第9题:

为减少水泥稳定基层收缩裂缝应采取如下措施()。

  • A、控制集料中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
  • B、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
  • C、增加粗集料的含量
  • D、控制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基层碾压和养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乳化沥青养护,应在其上撤布适量石屑。
  • B、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在水泥终凝前碾压成活。
  • C、基层宜采用洒水养护,保持湿润。
  • D、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
  • E、应在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正确答案:A,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