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并落实新课程中的三维教学目标?

题目

如何理解并落实新课程中的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融合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
①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教材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落实。
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三项并列目标,不能将其硬性割裂分开。
③三维目标的落实是一个灵活创新求真的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有序地落实。
④受传统的习惯影响,教师尤其要强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层面上的目标意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教研论文《如何理解“三维目标”》(节选),按要求答题。

如何理解“三维目标”的统一呢?

首先,“三维目标”的统一,主要是针对整体的课程目标而言的,目的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每一学科课程都内在地、不可分割的包含着三个维度的目标。在课程实施中,只有全面兼顾三个维度才能有效达成课程目标。

其次,“三维目标”的统一,不是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而言的。“三维目标”的提法主要是在课程层面提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指出教学本身内丰的教育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必须按照三个维度来确定。因为“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其中有许多目标(如读书习惯的养成、读书方法的掌握、对祖国语文的热爱等)是长期性的、累积性的、内隐性的,不可能仅仅靠具体的一两节课去达成。而且,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机械地按三个维度来确定和陈述,恰恰有违于新课程“三维目标”设计的初衷。

对该教研论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学中需要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B.“三维目标”主要是从课程层面来阐述的,课堂教学目标不能机械套用
C.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按照“三维目标”来确定,是一种片面的做法
D.长期性的、累积性的、内隐性的课程目标不能作为一节课的目标

答案:D
解析:
考察的是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A项: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 排除。

B项:根据题干中“这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必须按照三个维度来确定”判断此项表述正确。排除。

C项:根据题干中“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机械地按三个维度来确定和陈述,恰恰有违于新课程‘三维目标’设计的初衷”判断C项表述正确。排除。

D项:题干中提到“三维目标”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内隐性这些特点,但是可以具体内化到每一节课上,并不是说长期性的、累积性的、内隐性的课程目标不能作为一节课的目标,属于无中生有。错误。当选。

第2题:

在教学中怎样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正确答案: (1)依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是“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常更加关注知识点的落实,因此,“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更能得到关注,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则容易被忽视。要做好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设计,不仅应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内容、意义、适用条件等,而且还应重视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仅应学到物理知识,而且应学到科学方法,发展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
(2)在进行科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融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应注意控制教学内容的难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第3题: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 )、( )。


正确答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4题:

谈谈你对新课程背景下三维课程目标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正确答案: (1)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
(2)“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三维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第5题:

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应如何理解并落实?


正确答案: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结构包容了各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同时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是从课程方案层面体现出来的均衡性。在实践层面上落实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首先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上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②其次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课程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整体发挥课程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
③再次要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各门课程要区别对待,但这种区别对待的目的正是使课程之间保持一种均衡,从而实现课程的整体优化。

第6题:

阅读教研论文《如何理解“三维目标”》(节选),按要求答题。
该如何理解“三维目标”的统一呢
首先,“三维目标”的统一,主要是针对整体的课程目标而言的,目的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每一学科课程都内在地、不可分割地包含着三个维度的目标。在课程实施中,只有全面兼顾三个维度才能有效达成课程目标。
其次,“三维目标”的统一,不是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而言的。“三维目标”的提法主要是在课程层面提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指出教学本身内在的教育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必须按照三个维度来确定。因为“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其中有许多目标(如读书习惯的养成、读书方法的掌握、对祖国语文的热爱等)是长期性的、累积性的、内隐性的,不可能仅仅依靠具体的一两节课去达成。而且,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机械地按三个维度来确定和陈述.恰恰有违于新课程“三维目标”设计的初衷。
对该教研论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学中需要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B、“三维目标”主要是从课程层面来阐述的,课堂教学目标不能机械套用
C、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按照“三维目标”来确定,是一种片面的做法
D、长期性的、累积性的、内隐性的课程目标不能作为一节课的目标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学三维目标”的理解。材料中“长期性的、累积性的、内隐性的,不可能仅仅依靠具体的一两节课去达成”一句,强调的是此类目标的达成过程,D选项无中生有。故选择D选项。

第7题:

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全面贯彻落实(),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


正确答案: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8题: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是( )、( )和( )。


答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析:
提示:请参考答案,输入的答案要和答案显示,有“,”“《》” ”“ 一模一样才会显示正确。

第9题:

课题:数据的计算(选自初中第四册Excel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公式和函数的运用。要求: (1)根据新课程理念和三维目标要求,设计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评价,行为动词使用恰当。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简述本节课你选择的教学方法,并简单陈述理由。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并学会公式的组成及其输入方法。
(2)学会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地址,了解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作用。
(3)学会使用常用函数。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处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应用公式和函数解决问题的优势。教学重点:公式的组成、单元格地址的引用;教学难点: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使用教学方法:使用小组协作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方法中的若干种均可,不宜过多。(理由略)

第10题: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是关键性目标。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