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音

题目

直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历史上,我国采用的注音方法主要有:直音、反切、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方案:》是由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推行的,时间是( ).

A.1948年2月

B.1958年2月

C.1978年2月

D.1998年2月


正确答案:B

第2题:

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答案:C
解析:

第3题:

《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音序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吕氏春秋•慎行》:“寸与私哄。”高诱注:“哄,读近鸿,缓气言之。”高注用的注音方法是()。

  • A、直音
  • B、读若
  • C、譬况
  • D、反切

正确答案:C

第5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该书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
B.清代“说文四大家”及其作品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
C.《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汉代时就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D.我国古代传统的注音方法主要有直音法和反切法

答案:C
解析: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其形成过程为:汉立《诗》《书》《易》《礼》《春秋》于官学,为五经;唐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为九经;至开成年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因此本题选C项。

第6题:

古代的注音方法常用反切和直音,有时也以“读若”、“读如”、“如字”等用语指出读音。()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康熙字典》中错误的注音方式是()。

A.反切
B.直音
C.叶音
D.读若

答案:C
解析:

第8题:

注音方法主要有直音、反切、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方案》是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推行的,时间是( ).

A.1958年2月

B.1958年3月

C.1948年2月

D.1968年2月


正确答案:A

第9题:

古书旧注中见到“屯,音肫”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直音的注音方法,至于“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的注音方式。
反切

第10题:

直音法


正确答案: 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