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中国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与概况。

题目

谈一谈中国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与概况。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商代瓦的发明
2.战国时期
3.秦阿房宫
4.汉代: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繁荣时期,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形建筑有了发展。斗拱技术普遍运用。东汉时期石建筑发展。
5.隋唐时期中国建筑史上一个成熟时期,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都有很大发展。
6.宋代:建筑装修与建筑色彩有很大发展。园林建筑的兴盛包括宫殿园林私家园林的盛行。
7.明代:建筑有明显的进步,砖的普遍运用,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应用广泛。定型木构架的运用,建筑群布局更加成熟。
8.清代:园林建筑的数量与质量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极盛时期,喇嘛教建筑兴盛;住宅建筑造型别致,丰富多彩;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水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经历的过程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相符合,体现了逻辑发展与历史发展的一致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总结中国地方戏曲的发展概况,说明中国戏曲的基本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中国戏曲的特点多声腔、多剧种。中国戏曲的基本发展规律是从地方本乡本土的歌曲小调,渐渐的演变成地方小戏在逐渐扩大成为影响一方甚至全国的声腔。如京剧起现也是从地方声腔发展而来,只不过他比较幸运,能够收到早期统治者的亲睐,进而又有众多喜好者,再加上它善于博取众长,渐渐的隐去了地方性限制,终于在后来发展成“国剧”。

第3题:

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中国地方政府职能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地方政府职能职能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受制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伴随着全球的信息化、经济一体化、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社会条件的变化,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地方政府职能正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1)更重视居民的日常生活
(2)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元化
(3)第三部门影响日趋扩大
(4)公民参与日益广泛
(5)信息化对地方政府职能实现有重要影响。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它们同地方居民的关系看,可以分为
(1)建设职能。是指地方政府建设、经营和管理地方公共基础设施的职能;
(2)保障社会的职能。
(3)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它们同地方居民的关系看,可以分为
(1)建设职能。是指地方政府建设、经营和管理地方公共基础设施的职能;
(2)保障社会的职能。
(3)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以及民主与法制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地方政府职能在经历转型期的职能转变后,将迈入政府职能现代化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发展将呈现趋势是:
第一,在职能内容方面,定位将日趋明确。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将把为地方居民的生产、生活创造高质量的条件和环境,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政治职能将进一步弱化,而社会职能则进一步增强。提供和维护公共基础设施,重视环境保护,维护社会安宁,将成为政府职能的主要方面,少量的直接经济职能仅存于中高层地方政府。基层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完成地方各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和提供必要公共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这方面,提高地方居民的劳动素质,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将成为这些政府的重要任务。
第二,在职能实现模式方面,将从管治型走向服务型,即将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转变为向地方社会提供全社会共享的公共物品。在管治型模式里,地方政府以一种居于上位的势态,更多地是从有利于自身管理的角度,寻求完成职能的手段和方式、方法,较少顾及其对民众可能带来的不便;而在服务型模式里,地方政府将真正从“以民为本”的角度,从便利民众出发来寻求完成职能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把完成自身政府职能看作是为民众提供的服务,是对民众应负的责任。因此,依法行政,扩大民众参与,倾听民众意见,加强与民众沟通,政府工作透明化等(如举行听证会,建立新闻发布制度,设置法律顾问和公共关系部门),都将成为政府完成自身职能必不可少的部分。
第三,在职能目标方面,将从追求效率、追求社会效益,进而发展为追求综合效益。综合效益是把“生态效益优化、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作为地方政府职能的目标模式。地方政府职能的综合效益,是地方政府所管辖地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综合平衡


第4题:

简述中国行政区划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先秦以前的诸侯国虽然已有郡或县的设置,但中国的行政区划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秦汉到隋代,大体实行“郡县制”从唐宋到辽金,主要实行“道路制”,元明清三代基本实行“行省制”,辛亥革命以后,大体上实行省、专、县三级体制。

第5题:

全宗指南的内容主要包括()

A全宗内档案概况

B档案馆概况

C档案的内容与成分

D立档单位和全宗的历史概况


A,C,D

第6题: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参考答案:

一原始社会:建筑的低级阶段,建筑体系萌芽.1两种代表建筑类型:(1)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建筑(2)长江流域的干阑式建筑2著名建筑遗址:(1)浙江余姚河母渡建筑遗址(2)西安半坡村文化遗址
二奴隶社会1夏商时期(1)建筑体系逐渐成长:出现夯土台宫殿,城市.陵墓均有发展,夯土技术成熟.(2)著名建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和二号宫殿遗址2西周(1)出现等级制度(2)建筑技术发展:瓦的发明(3)著名建筑遗址:陕西歧山凤雏村遗址3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耕牛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贵族们的私田大量出现,随之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发展,相传著名木匠公输般(鲁班),就是在春秋时期涌现的匠师。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砖的应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
三封建社会1战国时期:战国时,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那时手工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高潮,如齐的临淄、赵的邯郸,魏的大梁,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又是诸侯统治的据点。农业和手工业进步的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斧、锯、锥、凿等的应用,促使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应用,并有在瓦上涂上朱色的做法。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尤其突出的是在地下所筑墓室中,用长1米,宽约三、四十厘米的大块空心砖作墓壁与墓底,墓顶仍用木料作盖。可见当时制砖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前221年),大力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与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这些措施对巩固国家政权起了一定作用。而由于国家统一,便可以集全国之人力物力与六国成就,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骊山陵、至今遗迹犹存。整个汉代(前206—公元220年)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期。它的突出表现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而砖石建筑利于保存的特点,使许多遗址存在至今。我国的石建筑主要是在两汉——尤其是东汉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贵族官僚们除了用砖拱做规模巨大的墓室外,还在岩石上开岩墓,或利用石材砌筑梁板式墓或拱券式墓。3三国.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不稳定、战争破坏严重、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一个阶段。在这300多年间,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上也不及两汉期间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但是,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另外,在秦汉时期兴起的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也有很大发展。同时,由于西北少数民族大量移入中原,带来了不同生活习惯,使建筑室内高度得以提高。4隋:隋朝(581~618)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战乱和南北分裂的局面,为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由于隋炀帝的骄奢淫逸、穷兵黩武,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凿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大兴城是隋文帝时所建,洛阳城是隋炀帝时所建,这两座城均被唐朝所继承,进一步充实发展为东西二京,也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城市规划的范例。其中大兴城又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又称赵州桥)。它是世界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称空腹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上、在造型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负责建造此桥的匠人是李春。


第7题:

1911年至1937年中国博物馆发展概况。


参考答案:

这期间中国博物馆事业得到初步的发展,表现在:
(1)博物馆被纳入国家的社会教育体系,初步确立了国家对博物馆的管理体制。
(2)建立国家博物馆,封建皇宫及皇室收藏向社会开放。
(3)制订文物、博物馆法规,博物馆收藏与陈列水平明显提高。
(4)职业意识增强,建立了全国性博物馆团体,加强学术研究,增强与外国博物馆的联系。
(5)博物馆数量显著增加,类型趋向多样化。


第8题:

简述新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犯罪发展的概况。


参考答案: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犯罪状况(1950-1955年)
从犯罪类型看
一是暴力性犯罪多;
二是反革命破坏案件多;
三是经济领域犯罪突出。
从犯罪人员看
一是,敌对分子多;
二是,惯犯、累犯多。
二、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时期的犯罪状况(1956-1965年)
第一,犯罪较之前一时期明显减少。
第二,犯罪类型结构中,反革命犯罪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
第三,犯罪成员中,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多。
三、“十年动乱”时期的犯罪状况(1966-1976年)
第一,犯罪数量增多,发案率较高。
第二,财产犯罪多。
第三,青少年犯罪增多。
四、改革开放之后的犯罪状况(1977-1996年)


第9题:

从史料、建筑材料与技术、城市建设、重要建筑类型的特点等方面,论述中国汉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 整个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它的突出表现就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史料方面:木架建筑虽无遗物,但根据当时的画像砖、画像石、明器陶屋等间接资料来看,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
建筑材料与技术:斗栱已普遍使用。在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有了巨大进步,城市建设与重要建筑物:都城长安是同时期罗马城的2.5倍,城市建设发达。在长安建造了大规模的宫殿、坛庙、陵墓、苑囿等。

第10题:

谈谈中国广播电视法制的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 ①1986年,广播电视部扩大为广播电影电视部,在全国性的法制热潮中,也进入积极立法时期,一方面拟定行政法规,一方面开始起草《广播电视法》。这是中国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开始。
②但经过几年的筹备,《广电电视法》并未成功上报国务院。1991年,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艾知生考虑到现在立法缺少相关规定,建议先搞具体的行政法规。此后,颁布了几个限制性的卫星和有线电视的法规。
③1997年发布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该条例涵盖全面,公开明确,但只是更类似行政措施。
④1998年广电总局诞生后,依法治理的思路日已明确,此后,广电规制的颁布常规化了。我国广播电视法制在逐渐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