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乳腺癌诊断方法

题目

简述乳腺癌诊断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避免或减轻乳腺癌病人患侧上肢水肿的方法。
术后预防性抬高患侧上肢,防止发生患肢水肿。按摩患侧上肢或进行握拳、屈、伸肘运动,以促进淋巴回流。注意保护患侧上肢,不在患肢进行测血压、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术后3天患侧上肢制动,避免上臂外展,下床活动时应用吊带托扶。

第2题:

简述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正确答案: 1.乳腺X线摄影是目前最基本的乳腺影像检查方法。精密的X线立体定位活检系统对表现为微小钙化和微小结节的早期乳腺癌的定性诊断很有意义。
2.B超扫描高频B超扫描是目前乳腺X线摄影最实用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但是B超扫描不能作为首选的乳腺影像检查方法,扫描时必须结合X线所见才能保证质量。
3.MRI增强高分辨扫描主要用于肿瘤的T分期和检查是否有隐匿性乳腺癌。
4.CT增强动态扫描CT扫描的优点是解剖清晰,除乳腺外尚可清楚的显示腋窝、胸壁有无病变。
5.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及核素乳腺成像等也是很有前景的新技术。

第3题:

试述乳腺癌的诊断方法。


正确答案:乳腺癌的诊断方法为:①定期检査高危人群;②详细检查乳房肿块性质,如硬度、与皮肤和深层组织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橘皮样改变、乳头有无内陷等;③乳房B超检查;④乳房X线照片;⑤乳房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⑥必要时可做肿块切除,经病理学检查确诊。

第4题:

简述乳腺癌的诊断方法。


正确答案:①乳腺X线照片可见密度增高、边缘不规则的肿块阴影。
②乳腺B超可见形状不规则的低回声区。
③乳头分泌物细胞学检查。
④肿块穿刺常用细针抽吸做细胞学涂片检查。
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⑥肿瘤标记物检查CA-153、CA-242和CEA增高和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

第5题:

简述乳腺癌的病理分型(1987年全国乳腺癌会议的分型)。


正确答案:①非浸润性:包括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
②早期浸润癌即非浸润性癌开始突破基底膜者。
③浸润性又分非特殊型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单纯癌、腺癌;特殊型癌:乳头状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乳头Paget氏病(湿疹样癌)、腺管样癌等。

第6题:

简述乳腺癌的常规实验室诊断


正确答案: ①乳腺癌患者循环中可以检测到人胎盘催乳素;
②其他实验室常规检验如尿液常规检验、血液一般检验;
③常规生物化学检验。

第7题:

请简述乳腺癌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方法?


正确答案: (1)钼靶X线或干板摄影,观察肿物密度、有无毛刺和钙化;
(2)导管造影,应用于病理性乳头溢液者,观察导管有无中断、扩张、受压移位及占位;
(3)近红外线图像,观察肿块灰度分级及血管有无异常扭曲中断;
(4)热图像,观察肿物与周围温差变化;
(5)超声影像检查,观察回声强度及形状,乳腺囊肿为无/低回声,乳腺癌多为不均匀低/强回声,边缘不清。

第8题:

简述乳腺癌病人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方法。
为避免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应鼓励和协助病人早期开始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术后24小时内,活动手指及腕部,可作伸指、握拳、屈腕等锻炼;术后3~5日,开始肘部活动;术后7日上举;10天外展。腋下引流管拔除之后,术后10~12天左右可教病人逐渐作上臂的全范围关节活动,直至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能自行梳理头发。

第9题:

请简述双侧乳腺癌同时发生的诊断标准和非同时发生的诊断标准?


正确答案: 双侧同时发生乳腺癌的标准是:
①双侧癌灶大小相似或不等;
②双侧均未经治疗;
③双侧检查均无淋巴结肿大;
④双侧均能手术切除,亦无皮下淋巴管侵犯。
双侧乳腺非同时发生的诊断标准:
①第一侧肯定是癌,并已经过治疗;
②第一侧治疗后2年无复发征象;
③除对侧乳房有癌以外无其他远处转移病灶;
④双侧术后均无局部复发。

第10题:

简述乳腺癌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方法?


正确答案: ①钼靶X线或干板摄影,观察肿物密度、有无毛刺和钙化;
②导管造影,应用于病理性乳头溢液者,观察导管有无中断、扩张、受压移位及占位;
③近红外线图像,观察肿块灰度分级及血管有无异常扭曲中断;
④热图像,观察肿物与周围温差变化;
⑤超声影像检查,观察回声强度及形状,乳腺囊肿为无/低回声,乳腺癌多为不均匀低/强回声,边缘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