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儿童截肢的特点。

题目

简述儿童截肢的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注意关节处的骨骺处理,儿童短残肢一般不离断。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 (1)发音不清
(2)发音不好
(3)音节受限制
(4)语言发展落后
(5)智力发展与语言发展不同步

第2题:

简述上肢截肢后的训练。


正确答案:上肢截肢先行穿戴训练,然后对上臂截肢者进行屈肘、开手和开启锁训练;对前臂截肢者进行机械手控制训练。

第3题:

简述儿童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概括而言,儿童发展表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①顺序性;
②不平衡性;
③阶段性;
④个别差异性;
⑤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第4题:

简述截肢的原因。


正确答案: 外伤性,如枪战伤、交通事故、工伤;病理性,如肿瘤、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畸形、神经性、末梢血液循环障碍。

第5题:

简述截肢水平的选择?


正确答案: 上肢截肢部位的选择:尽量想方设法地保留肢体长度。
下肢截肢部位的选择:以保留较长残肢为其基本趋势,(小腿截肢除外,以中下1/3交界处为佳,因小腿远端软组织少、血运不良)。

第6题:

简述学前儿童膳食的特点。
(1)科学合理;
(2)营养平衡;
(3)增进食欲;
(4)清洁卫生;
(5)有利消化。

第7题:

简述大班儿童表演游戏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 (2)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能自觉表现故事内容;
(3)具有一定的表演意识,但尚待提高;
(4)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但表演水平尚待提高。

第8题:

简述学前儿童认识活动发展的特点。


答案:
解析:
答:学前儿童的认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幼儿住的事物也是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其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2)表象活跃。表象虽然不是实际的事物,但它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因而表象也有具体性的特点。幼儿头脑中充满了具体形象。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整个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但是,5~6岁幼儿已明显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个阶段幼儿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掌握有所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也明显地发展起来,他们回答问题时,不单从表面现象出发,还能从较抽象的方面来推断事物的因果关系。

第9题:

简述小学儿童思维特点。


答案:
解析: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1)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2)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存在明显的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在四年级,大约在10—11岁。(3)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4)思维过程发展的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