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题目

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各种媒介依次叠加,使得社会信息系统不断发达。(1)口语传播时代:语言是在人类劳动和社会协作活动中产生的。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但作为音声符号的口语由于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巨大限制,只能使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
(2)文字传播时代: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它使得信息能够长久保存下来,人类文化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字依据,并能传到更遥远的地方。
(3)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的两大贡献。15世纪40年代,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古登堡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使教育和文化得到普及。
(4)电子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从电报、电话,到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电子媒介的数字化革命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信息系统的发展。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影像信息系统,也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传播的效果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强效果论”阶段、“弱效果论”阶段和“()”阶段。


正确答案:回归强效果论

第2题:

人类家庭的演变大体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家庭4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一夫一妻制

第3题:

系统工程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答:1.萌芽阶段(1940~1957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进行个别研究和简单应用,实践成果为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发展阶段(1957~1965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自觉应用,理论与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3.基本成熟和发展阶段(1965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理论逐步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在各个社会实践领域得到普及.

第4题:

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大致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

  • A、口语传播
  • B、手写传播
  • C、图示传播
  • D、印刷传播
  • E、标记传播

正确答案:A,B,C,E

第5题:

环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哪几个阶段()?

  • A、无生命阶段
  • B、生物与其环境辩证发展阶段
  • C、人类与其环境辩证发展的阶段
  • D、社会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


正确答案: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国际互联网传播

第7题:

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1)国际货币体系是指由习惯、历史沿革和一系列国际间磋商而形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
(2)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货币体系三个阶段。国际金本位制从1870年前后主要国家都实行国内金本位制度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燥发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开始,到1973年终止。牙买加货币体系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逐渐形成的国际货币关系新格局,其标志是1976年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会员达成的《牙买加协定》,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

第8题:

企业管理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3)管理丛林阶段。

第9题:

质量管理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1)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该阶段也被称为事后检验阶段,认为“质量是检验出来的”。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主张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产品质量波动中找出规律性,消除产生波动的异常因素,使生产过程的每一环节控制在正常的、比较理想的生产状态,从而保证最经济地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合格产品。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着重于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做到以预防为主,认为“质量是生产造出来的”。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
(4)标准化质量管理阶段。

第10题: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文化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孕育发生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那么自觉的历史阶段。如果要为这个阶段命名,也许把它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文化时期比较确当。中国传统文化的创生时期。这个历史阶段大体上是指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包括夏、商、周三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代转型时期。这个时期指的是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被人们称为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原典创制时期,其文化表征是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既相互批判,又相互吸收、渗透、融合,对当时的社会、历史和人生的大变局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政治、经济方略,建构适应未来的文化思想方案。中国传统文化的制度凝定与丰富、发展和普泛化时期。这一时期绵延久远,从秦汉两代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经历了二千年以上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期。这个转型期指的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的一种历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