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元好问的文学主张。

题目

简述元好问的文学主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杰出的作家,以诗歌方面成就为最瞩目,诗歌理论也很有影响。
元好问的诗歌主张具见于《锦机引》、《论诗绝句三十首》、《杜诗学引》等诗文之中。其中以《论诗绝句三十首》为最有代表性。这组论诗在形式上继承了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是继杜之后以诗论诗的难得佳作,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重要价值。《论诗绝句》第一首,作者就开宗明义以“诗中疏凿手”自任,要泾渭分明地辨明诗的正体、伪体,要对汉、魏以来的诗歌流变进行全面、系统的品评,以正本清源,总结前代经验,指导当前诗歌创作。纵观元好问的诗歌主张,主要有下列五个方面:
—、主张写诗要心诚情真,反对矫情伪饰。
二、强调诗的思想内容。元好问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反对诗人躲在书斋里空发幽思,徒兴感叹。
三、提倡刚健豪壮之风,反对纤丽浮艳之气。元好问论诗以建安风骨为准则。他认为好诗要有风骨,有风云悲壮之气,应能表达诗人豪放的情怀与远大的抱负。
四、崇尚自然真淳,反对夸多斗靡、卖弄才情的文字游戏。他十分向往陶渊明诗歌的朴素真淳、自然天成的风格:“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认为能达到陶渊明这样天然真淳的境界,才是诗的极致。
五、崇尚古雅,反对俳谐怒骂。元好问论诗以唐人为指归,尤其推重杜甫。
元好问的诗歌创作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成就以七律为最高。在今存的1360余首诗中,不少是伤时愤世之作,风格沉郁,气势豪壮,深切地反映了金、元之际的社会矛盾和人民所受的丧乱之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


正确答案: 文学研究会的基本文学态度是“为人生”,即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有关人生的问题。文学研究会强调文学是人生的反映,文学要反映时代,表现社会生活。他们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

第2题:

简述胡适的文学主张。


正确答案: 胡适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上,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改良中国文学的八点主张:“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语俗字”。同时他将“形式上的革命”作为文学变革的起点,认为文言作为文学的工具已丧失了活力,从而明确地提出了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主张。

第3题:

近代元好问的诗歌主张有哪些?
第一,写诗要有真情实感;元好问认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是诗歌具有感染力的根本。“不诚无物”,如果心口不一,言不顾行,写出来的作品想要去打动别人是不可能的。
第二,崇尚清新自然之美;他十分向往陶渊明诗歌的朴素真淳、自然天成的风格:“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认为能达到陶渊明这样天然真淳的境界,才是诗的极致。他还盛赞谢灵运,说谢的“池塘生春草”是“万古千秋五字新”。
第三,崇尚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

第4题:

试述元好问主张自然、反对雕琢的观点


正确答案:元好问在诗歌创作上主张自然天成。他赞赏陶渊明的创作的“天然”,是难以企及的清新秀丽之作。而对陈师道“闭门觅句”式的创作进行了讽刺和嘲笑。他批判了苏轼多炫巧的“百态新”,结果导致了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的狂流泛滥。

第5题:

试述从《论诗三十首》看元好问的文学思想。


正确答案: 其《论诗三十首》较系统完整地评述自汉魏至宋代一千多年间的作家作品、诗派、诗风,集中体现元好问鲜明的文学观、审美观。
(1)其创作论思想在于求“真”,要求心与言一致,倡导文情一致,乃至人品与文品一致的诗风,他的“真”还有即景兴会、自然入妙的意义,他否定“斗靡夸多”、“布谷澜翻”的诗风,批评一味雕琢形式的倾向,对历史上的各种模拟作风以鄙夷。
(2)主张以高雅为正的历史发展观,他肯定陈子昂的汉魏风骨,阮籍的正始之音,对险怪诗风不满,对“徘偕怒骂”的诗风加以弹击,对魏晋南北朝诗人多加肯定,批评宋代诗歌,从中可看也他的以古以雅为正的批评尺度。
(3)对诗歌风格要求偏向刚健豪壮一路,他对各代诗人的评价,明确他的诗学见解,当然也带上个人的主观性,所以缺点是以古雅为正,对宋诗新变认识不足,因强调豪壮风格,对李商隐、李贺等认识不充分,等等,不难发发现元好问评诗的局限性。

第6题: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标志着金代文学的()。


正确答案:最高成就

第7题:

简述清代桐城派的文学主张。


正确答案: 桐城派文论体系的真正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方苞继承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是指文章中心思想即儒家思想;“法”是指表达中心思想的形式技巧。方苞“义法”论的创立,为桐城派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刘大櫆发展了方苞的“义法”论,偏重于古文的艺术探讨,提出“神气”、“音节”、“字句”为文章要素的理论。作为桐城派的第三代祖师,姚鼐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合一的主张,使桐城派文论具有更完整的体系和理论性。

第8题:

简述桐城派及其文学主张。


正确答案:“桐城派”是清代著名散文流派。康熙中由方苞开创,经刘大櫆至乾隆中姚鼐形成完整体系。三人皆为安徽桐城人。方苞论文最重“义法”,“义”指文章内容,“法”指技巧方法;为文语言要求“雅洁”,并以“阳刚”“阴柔”区别风格。刘大櫆分析“义”“法”关系及掌握“法”的途径,探讨“神气”、“音节”和“字句”的关系。姚鼐补充发展方、刘理论,提出“义理”“考据”“词章”并重观点,取得较高创作成就。该派影响直到近现代。

第9题:

试述元好问主张诗歌刚健豪壮,反对纤细缠绵的观点


正确答案:元好问主张诗歌抒发“元气”,他喜欢有风云之气,如虎生风般的作品。他推崇“建安风骨”,对刘琨作品的“清刚之气”非常欣赏。而对张华、温李、秦观等在诗歌创作中的儿女情长,晦涩缠绵、纤弱无力,刻意追求的内容及方法。但充分肯定了李商隐诗歌“精纯”的一面。并且遗憾无人能给李商隐诗作出真正的、客观的疏理。元好问论诗看重能抒发自己的真情感感,强调内容的充实,而反对只追求形式的华美,强调诗歌的目的是在于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

第10题:

简述归有光的文学主张及散文创作特色。


正确答案: 归有光是唐宋派散文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兼取唐宋之外,更应该重视道,同时又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在散文创作中充分表现了重真情和质朴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