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卡夫卡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题目

为什么说卡夫卡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首先,他的小说深刻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揭示了现代西方社会制度、法律、金钱、机器等“物”控制人,把人变成了“物”或“非人”,使人失去了人的本质的现实。其次,作品主人公大多是遭受欺压凌辱、任人摆布、无法自主而又深感孤独和悲哀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是“弱的英雄”,或称为“反英雄”。第三,卡夫卡的小说在艺术上采用荒诞、隐喻、佯谬、痛苦的幽默等手法,扭曲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从而深刻展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卡夫卡是()小说家,()文学的代表人物,被称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之父”。


正确答案:奥地利;表现主义

第2题:

弗兰茨·卡夫卡被称作是()。

  • A、西方现代派文学先驱
  • B、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开拓者
  • C、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
  • D、西方现代派小说的鼻祖

正确答案:D

第3题:

爱伦·坡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的作家之一,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远祖之一。()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卡夫卡是()世纪()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 A、20;现代主义
  • B、20;现实主义
  • C、19;浪漫主义
  • D、20;自然主义

正确答案:A

第5题:

为什么说卡夫卡是时代的先知?


正确答案: 1)《地洞》中描写的生存处境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现代人的处境的象征性写照;
2)《在流放地》揭示了现代机器文明和现代统治制度给人带来的异化;
3)《变形记》描写了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所可能面临的生存处境的变化的写照。

第6题: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卡夫卡被认为是文学流派()的奠基人。

  • A、自然主义
  • B、批评现实主义
  • C、人文主义
  • D、现代主义

正确答案:D

第8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乡愁》,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余光 中的诗作
B.雨果和卡夫卡都是著名小说家,前者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后者是西方现代主义 文学奠基人
C.东晋的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是我国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开山鼻祖
D.人称“小杜”的唐代诗人杜牧,工诗善文,《过华清宫》和《阿房宫赋》都是他的名作

答案:C
解析:
陶渊明的诗质朴平淡,语言以白描为主,是田园诗的开山之祖;谢灵运的 诗辞采华丽,是山水诗的开山鼻祖。C项表述错误。

第9题:

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称为20世纪()

  • A、西方现代派文学之父
  • B、西方存在主义之父
  • C、西方黑色幽默之父
  • D、西方荒谬主义之父

正确答案:A

第10题:

为什么说《城堡》是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


正确答案: 所谓“卡夫卡式”是指画面荒诞,支离破碎;描写抽象,象征浓厚;充满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主观感受,使人体验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忧郁感、灾难感和压迫感。而作为卡夫卡“孤独三部曲”之一的《城堡》就是从人与城堡的关系来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主人公K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老百姓特别是小人物的象征,也是现代人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城堡”也具有多层寓意:它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把两者隔开,水不相通。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无法满足,人们最低的生存权力也是没有希望具体保障的。据卡夫卡看来,人们永远怀抱着朦胧的“无望的希望”,永远追求,永远达不到目的。城堡的主要统治者CC伯爵和当局负责人克拉姆,好像是永不显现的神灵,但他们的阴影四处笼罩着人们,使人们时时刻刻都感到压抑、惶惑、忧愁。小说中的一些“插曲”,亦被卡夫卡赋予了深刻的批判性,如克拉姆的秘书索尔梯尼的办公室,文件堆挤如山,形成了柱子,挡住了四壁,而且这些“文件柱”经常倒坍,发出巨大的轰响声。他和许多大小官吏一样,相当忙碌,不过他只是埋在文学卷宗之中,并不管老百姓的疾苦。克拉姆、索尔梯尼们专制暴虐,荒淫无耻。巴纳巴斯一家和他的妹妹受凌辱。倾家荡产的遭遇,可以作为这些老爷及其帮凶们作恶多端的罪证,也正是城堡管辖下老百姓命运的写真。小说没有具体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空间,主人公K来自何方,何等身份,作品始终未作交待,这些更增加了K等孤独者的“陌生感”。
《城堡》这部长篇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作者内心状态和幻象的直接延续、记录。它通过人物内心感受所激起的幻想和怪诞,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骚动和对这个灾难遍地、满目疮痍的世界的心理反应,描写了一种任人摆布、无法自主、错综复杂、似真似幻的处境,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掘进程度”。人们阅读这部小说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人类社会,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现代人的困惑。所以说,它是一部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