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我国城市社会流动有什么特点?

题目

转型时期我国城市社会流动有什么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转型时期我国劳动争议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集体争议的数量增多
(2)对抗性增强
(3)利益性矛盾突出
(4)发展趋势更加复杂多变

第2题:

试述传统信息管理向现代信息管理的转型时期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出现了第二代至第三代的电子计算机、文字处理机等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信息管理中被广泛运用,成为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

第3题:

论述社会转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我国城市基层社区是在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和居民委员会辖区这种特定法定社区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1)社区概念的出现。1978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这必然引起政治体制的改革,处于城市基层的街居进行改革也是必然的。这种变革提出了社区服务,由此,“社区”的概念被引入我国城市基层工作,并将其定位于居民委员会层次上。
2)社区建设的形成和发育。
A、背景:社区服务的开展带动了多项社区工作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得各种社区工作的范围远远超出社区服务的范畴,人们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提出:1991年,受国外“社区发展”基本理念的启迪及中国社区服务拓展的实际需求,有关理论研究者和民政部门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和思路,以顺利开展社区工作。
C、发展:“社区建设”的思路提出后,民政部进行了试点。1998年,政府认可了社区建设是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2000年,政府发文对社区建设的意义、指导思想等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这标志着我为城市社区建设开始大力推进。
3)社区的形成和发育。它是跟社区建设的开展同步的。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范围已经有所拓展。

第4题:

城市社会问题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普遍性;特殊性;复合性;爆发性。

第5题:

试联系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论述如何对“集合行为”加以预测、引导和控制。


正确答案: 集合行为又成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是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的行为。
斯梅尔赛基本条件说:集合行为实质上是人们在受到威胁、紧张等压力的情况下,为改变自身环境而进行的尝试。它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1、环境条件(有物质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2、结构性压力;
3、普遍情绪的产生与共同语言的形成;
4、诱发因素:肯定人们中间已经存在的怀疑和不安,助长普遍的社会情绪;
5、行为动员:传递信息与压力感,唤起大众情绪的行为;
6、社会控制能力:社会组织运用社会规范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加以约束的过程。
中国自1978年进入转型加速期,特点主要有:
1、转型目标: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
2、社会转型的主要形式是改革开放;
3、社会转型的速度大大加快;
4、包括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社会价值观的全方位转换。

第6题:

简述社会转型时期城市社区的主要社会问题。


正确答案:下岗失业现象;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城市社区的老年人问题;城市社区流动人口问题

第7题:

简述我国城市社会流动的特点。


正确答案: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种职业到另一种职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位置移动现象。
按社会流动的方向参照基点和原因,社会流动可相应的划分三种类型: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第8题:

社会转型时期城市社区的主要社会问题有哪几类()

  • A、下岗失业
  • B、城市居民的贫困
  • C、老年人问题
  • D、流动人口
  • E、青少年心理辅导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社会组织结构?


正确答案: 1组织结构
是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2我国结构特点
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我国组织结构受初级关系畸形发展的影响,非正式结构冲击和干扰着正式结构。
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单位制结构,追求大而全。
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纵向行政控制结构。
3调整方式
关注非正式结构及其影响,控制消极功能,使其与正式结构相协调。
形成多元开放式结构。在分化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的整合功能。
在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建立横向联系网络。

第10题:

转型期我国城市化代际流动特点。


正确答案: ①城镇范围内代际流动的比例想当高,传统上的子承父业有了极大地改变,高达60%----70%的人与从事着与父辈不同的职业。
②城市中流动总趋势成向上流动,即从事脑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大,而从事体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小。
③各社会阶层在社会流动上各有其特征。
④工人阶级的流动存在很大问题,其代际间的世袭率很高,而流入率很低。
⑤各阶层子代的流动机会是不平等的。父辈所居的层次越低,其子辈向上流动的难度也越大。
⑥流动中出现无序与越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