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

题目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单木模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全林分模型


正确答案: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及平均单株木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

第2题:

简述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共性。


正确答案: (1)必须和胸径生长量的整阶资料。
(2)有验证过的一元材积表。
(3)有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
(4)均假设间隔期内树高曲线无明显变化。
(5)都用过去的n年生长预估未来n年的生长。
(6)均不能对枯损量,进界生长量,采伐量进行准确估计。

第3题:

下列哪个模型不属于多径信道的冲激响应模型()。

A、GSM标准中的多径信道模型B

C、OST-207模型

C、IMT-2000模型

D、Hata模型


参考答案:D

第4题:

试述影响林分收获量的因子,并说明这些因子与收获量的关系。


正确答案: 林分收获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四个因子:
(1)林分林龄(或异龄林的年龄分布);
(2)林地的生产潜力(立地条件);
(3)对林地的生产潜力现时充分利用程度(林分密度);
(4)经营措施(间伐、施肥、竞争植物的控制等)。
1)年龄:收获量与年龄呈“S”型曲线;
2)立地条件:当年龄和林分密度相同时,立地条件越好,林分收获量越大;
3)林分密度:但立地条件相同时,在适宜密度范围内,林分密度越大林分收获量也越大。但是,当年龄较大时,遵从“最终收获量一定”的法则,即不同密度之间的收获量差异不大。
4)经营措施:施肥可以改善立地条件,可以适当提高收获量。间伐则调整密度而间接影响收获量。

第5题:

密度对林分平均直径有显著的影响,即密度越大的林分其林分平均直径(),直径生长量()。


正确答案:越小;越小

第6题:

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和()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正确答案:数量;质量

第7题:

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正确答案: 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
1)用过去的直径定期生长量资料;
2)假设间隔期内树高曲线无明显变化;
3)利用现在的直径分布;
4)要有验证过的一元材积表(材积式);
5)用现在的净增量代替将来的毛生长量,不能对枯损量、采伐量和进界生长量等进行估计。
不同点:
林分表法是通过前n年间的胸径生长量和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预估未来(后n年)的直径分布,然后用一元
材积表求出现实林分蓄积和未来林分蓄积,两个蓄积之差即为后n年间的蓄积定期生长量。
材积差法是将一元材积表中胸径每差lcm的材积差数,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lcm所引起的材积生长量,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生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从而推算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

第8题:

运用收获现值法评估模型计算用材林资产价值时,需要考虑的要素有( )。

A.评估基准日前的造林投资
B.主伐时的净收益
C.间伐的纯收入
D.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E.评估基准日到主伐时的营林成本

答案:B,C,D,E
解析:
收获现值法评估模型计算用材林资产价值时,需要考虑的要素有:
(1)林分主伐时的净收益,即木材销售收入扣除采运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相关税费和木材经营的合理利润;(2) 间伐的纯收入;(3) 投资收益率,一般采用平均收益率进行测算;(4)评估基准日到主伐时的营林成本;(5)林分质量调整系数K ,一般根据待评估的林分与标准林分的蓄积或胸径指标进行调整。

第9题:

与林木生长相比,林分生长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林分生长与单株树木的生长不同,林分在其生长过程中有两种作用同时发生,即活立木逐年增加其体积,从而加大了林分蓄积量;另外,因自然稀疏或托育间伐以及其他原因使一部分树木死亡,从而减少了林分蓄积量。因此,林分生长通常是指林分蓄积随着林龄的增加所发生的变化。

第10题:

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的高低取决于()

  • A、地形地貌
  • B、林分年龄、立地质量
  • C、造林质量
  • D、林分密度、营林技术
  • E、造林季节

正确答案: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