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题目

简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在行政机构方面,加强变法的决策机构,撤去闲散重迭的衙门,任命杨锐、刘光弟、林旭、谭嗣同等为机章京,负责审阅新政奏折,开列新政条例,撰拟新政谕旨。与此同时,删改则例,裁汰冗员,取消闲散重迭机构。中央裁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大理寺等衙门,其有关事务各归并六部;地方裁督、抚同城的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和东河总督及不办理政务的粮道和盐道。
(2)、在人事行政方面,改革保举人才条件,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各省督抚保举人才,以品学兼优,通达时务,不染恶习为条件;原科举考试所用四书五经,现一律改试策论;各部院官员考试,也考策论,并以实际工作表现作为考核的依据。
(3)在行政动作方面,提倡上书言事,严格办事规程。为广泛征集朝野改革建议,允许大小臣民上书直言;各衙六办事,过去无章可循,只依旧例,现删去旧例,另订简明章程,以求规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有()

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

B.设立议院

C.制定宪法

D.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


参考答案:D

第2题: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

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

B.1895年公车上书

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

D.1898年百日维新


参考答案:B

第3题:

简述“百日维新”教育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参考答案:内容:(1)废八股,变科举(2)广兴学堂(3)建立译书局,编译局(4)派人出国
游学意义:这次维新变法和教育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为人民思想进一步解放开创了先例。经过这次斗争,封建伦理纲常开始发生动摇,“民权“思想深入人心,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维新人士的“维新觉世之功”在我国近代文化教育史上是应该肯定的。

第4题:

清末百日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答案:
解析:
维新派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实践主要有五个方面: (1)兴办学堂。维新性质的学堂包括两类:一类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如康有为在广州设立的万木草堂等。另一类是在办学类型与模式、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某个或某些方面对洋务办学观念有所突破,领风气之先的学堂,如北洋西学学堂、南洋公学等。 (2)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为了宣传维新思想,维新派还创办了各种学会,如北京强学会、上海强学会等,并发行了各种报刊,如《万国公报》《强学报》《时务报》等。 (3)创办京师大学堂。由梁启超参考日本和西方学制,起草京师大学堂章程,创办京师大学堂,不仅要管理自身,还要成为各省学堂的表率,而且还掌握统辖各省学堂的大权。 (4)改革科举制度。光绪皇帝下诏废除八股,此后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学问,客观上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不久,光绪皇帝再次下诏催立经济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 (5)书院改学堂。光绪帝又令各省及地方官将各省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

第5题:

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度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898年6月23日,光绪帝下诏 "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 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这里所说的《四书》文即八股文。7月23日,光绪帝下诏催立经济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 百日维新失败后,虽然恢复了八股考试制度,罢经济特科,但人们开始向往富有朝气的新式教育。

第6题:

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A.袁世凯告密

B.光绪帝被囚禁

C.顽固派强大

D.帝国主义强大


参考答案:C

第7题:

简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参考答案:

(1)、在行政机构方面,加强变法的决策机构,撤去闲散重迭的衙门,任命杨锐、刘光弟、林旭、谭嗣同等为机章京,负责审阅新政奏折,开列新政条例,撰拟新政谕旨。与此同时,删改则例,裁汰冗员,取消闲散重迭机构。中央裁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大理寺等衙门,其有关事务各归并六部;地方裁督、抚同城的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和东河总督及不办理政务的粮道和盐道。
(2)、在人事行政方面,改革保举人才条件,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各省督抚保举人才,以品学兼优,通达时务,不染恶习为条件;原科举考试所用四书五经,现一律改试策论;各部院官员考试,也考策论,并以实际工作表现作为考核的依据。
(3)在行政动作方面,提倡上书言事,严格办事规程。为广泛征集朝野改革建议,允许大小臣民上书直言;各衙六办事,过去无章可循,只依旧例,现删去旧例,另订简明章程,以求规范。


第8题:

“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


参考答案:

(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
(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
(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决定兴办矿务、铁路、医学等专业学堂。
(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第9题: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答案:
解析:
⑴创办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运动中,在光绪皇帝的严令督促和梁启超等人的提议下,开办了京师大学堂,吏部尚书孙家鼐为官学大臣,管理京师大学堂。民国初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在百日维新之时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办学宗旨依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京师大学堂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规定,为中国近代新学制的制订提供摹本,是我国学制史上的新起点。在中国教育行政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过渡性的作用。⑵书院改办学堂 1898 年,光绪帝在《明定国是诏》中明确宣示:从今以后,王公大臣、土子以及庶民百姓,都要兼习中、西学。随后,光绪帝又令各省及地方官将各省、府、厅、州、县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堂,郡城之书院为中学堂,州县之书院为小学堂,地方自行捐资办理社学、义学等也要一律中、西学兼习。凡民间祠庙不在祀典者,也一律改为学堂,并鼓励绅民捐资兴学。⑶改革科举制度1898 年 6 月 23 日,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此后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学问,客观上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不久,光绪帝再次下诏催立经济特科,议设法律、财政、外交等专门之课科,以选拔维新人才。并宣布以后的取土以“实学实政”为主,不以楷法优劣为取舍标准,科举考试和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虽然百日维新失败后恢复了八股取士,罢经济特科,但经此改革之后,人们开始向往富有生机的新式教育,科举应试人数锐减

第10题:

简答“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主要有:
(1)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
(2)设立京师大学堂。
(3)筹办高等、中等、初等各级学堂和各种专门学堂。
(4)派人出国游学。
(5)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译外国教科书和其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