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马略军事改革背景、内容以及意义。

题目

简述马略军事改革背景、内容以及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这次改革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646年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背景:7世纪时,古代日本的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646年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主要内容:A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受田者死后归还国家;B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意义: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次改革的启示?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改革获得成功,说明隋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还说明了日本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使国家得到发展和进步。


第2题:

简述塞尔维乌斯改革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


参考答案:

背景:BC6世纪平民已成为罗马社会中重要的社会阶层。平民在政治,经济方面备受歧视,与贵族矛盾尖锐,他们要求打破氏族部落制度,获得政治地位和权利。为了缓和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增加对外战争中的力量,塞尔维乌斯进行了改革。
内容:1.对罗马公民及其财产进行普查,按照财产多寡分成5个等级,并确定其权利和义务。各等级提供数目不同的森都利亚,即百人队,自备武装。2.创设森都利亚会议作为新的公民大会,取代库里亚(人民大会)会议的权力。3.把原来的三个氏族部落按照地域重新划分,城市划分为4个地区部落,乡村划分为17个地区部落。居民不论贵族平民按照住所登记户口和财产,包括一些外来移民和被释放的奴隶都获得了公民权。凡是登记入册的都拥有罗马公民权。
意义:第一,打击了氏族贵族,打破了旧的氏族血缘关系,从而基本上完成了由氏族制向阶级社会的过渡,因此,这次改革是罗马进入国家的标志;第二,巩固了罗马在拉丁地区的地位,增强了罗马的军事实力,对罗马的进一步扩张起了积极作用。


第3题:

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13分)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背景: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论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秘密斤告,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号召改革斯大林模式。
(2)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①在报刊上开始批判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并批判斯大林的某些理论观点,如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的论点等。但这时尚未公开点名批评斯大林。
②开始平反一些冤假错案,如“医生间谍案件”和“列宁格勒案件”等。
③调整政府机构,精简人员;攻进苏维埃制度;改进党的组织结构;改组内务部,并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克格勃),把保安工作置于党和政府各级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之下。同时成立了以波斯别洛夫为首的特别委员会,负责调查斯大林滥用职权问题。
④1954年5月《旗帜》杂志发表名作家爱伦堡的小说《解冻》第一部,出现以揭露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阴暗面为特征的“解冻文学”。
经济方面:
①以“放权”和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为主的农业改革。最初尝试的“玉米运动”失败,于是从1958年起,陆续出台了农业新措施。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进行的调整与改革,改变了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
②变“条条”管理为“块块”管理的工业建筑改革。这时期在工业的调整、改革方面,主要是针对1957年工业改组引起地方主义泛滥和国民经济混乱等问趙,采取一些补救措施。赫鲁晓夫的工业体制改革进展不大,“七年计划”也远未完成,但他执政时期注意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增加了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工业仍有明显增长。
外交方面:
苏联提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赫鲁晓夫为此频繁出访和会谈。推行和平外交,以“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为理论基点,变“阵营对抗战略”为“和平渗透战略”;全面开展多边和双边会谈,变“对抗”为“对话”。

第5题:

试述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参考答案:

【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随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出现了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他们不满贵族独掌政治权力的现状,要求推翻贵族统治,实行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改革。梭伦改革应运而生。梭伦改革的内容可分为经济、政治两个方面。
经济方面包括:
1、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取消,因负债沦为奴隶者重获自由。
2、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限制粮食出口,扩大橄榄油输出;实行货币改革,以利商业贸易;奖励外地工匠移居雅典,提倡公民学习手工业技术。
3、承认私有财产继承自由,消除了所有制关系上的氏族残余。
政治方面:
1、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等。按年收入的谷物、油、酒总量分别列为500斗、300斗、200斗和200斗以下4级。第1、2级可任高级官职,第3级可任低级官职,第4级则不能担任官职。
2、设立400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400人会议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了第4等级外,其他公民皆可当选。
3、设立陪审法庭,任何公民都有上诉权。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所有等级的公民,经抽签选出。陪审法庭受理并裁决公民投诉或上诉的案件,相当于雅典的最高法院。梭伦改革不仅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而且把雅典导向民主政治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奠定了雅典繁荣的基础。梭伦在改革中既不迁就贵族,也不代表平民对贵族进行暴力革命,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改良典范。以后雅典的历史证明了这1点。
庇西特拉图死后,公元前506年贵族克利斯提尼改革。
内容包括:
1、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
2、建立500人会议,代替400人会议,10个部落中,每个部落任何等级的公民都可经抽签选出50人,并在1年内1/10的时间里,组成公民大会主席团,处理国家日常事务。团内50人通过抽签再选出1名执行主席(相当于国家元首)。
3、设立10将军委员会,每个部落各选1名,1年1任,委员会中以首席将军权力最大。
4、制定陶片放逐法,对想当僭主的人,给予体面的流放。克利斯提尼的改革以新的地域组织,代替了原始的血缘组织,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他的改革使雅典所有的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最高级的政治事务,亚里士多德认为其改革"比梭伦宪法要民主得多"。雅典的民主政治建设至此基本完成。雅典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也告1段落。


第6题:

简述梭伦改革的背景、措施以及意义。


参考答案:

1.背景:以小农和小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平民同氏族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要求废除债务奴隶制,重新分配土地;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基伦暴动(前632年)和德拉古立法(前621年)。
2.措施:
经济方面: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采取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颁布土地最大限度法,规定了公民占地的最高限额,以防止新的土地兼并。
政治方面:按财产多少把全体自由民分成四个等级,各等级分别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并为军队提供不同的兵种;提高公民大会作用,增设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移风易俗:破除原始时代遗留下的陈规陋习,树立社会新风尚。父母必须教子女一门手艺,否则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
3.意义:
第一、改变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方向,使雅典逐渐走上了剥削异族奴隶为主的雅典型(开俄斯型)的奴隶制的发展道路。
第二、确定了雅典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第三、扫荡了氏族制的残余,调整了自由民内部的关系,恢复并稳定了独立的小农经济,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地位,奠定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第四、增强了国力。


第7题:

试论述冯太后孝文帝改革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加强对各族人民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实行改革。
(2)改革的主要内容:冯太后改革:增加小农数量,颁布均田令;废除宗主都督制,推行三长制,建立地方基层组织;还推行朝廷礼仪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汉化改革。孝文帝改革:制定族姓,改鲜卑性为汉姓;禁绝鲜卑服饰和鲜卑语言,放弃本民族服饰;深入改革官制颁布新的《职员制》,对官制进行调整;继续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
(3)改革的历史作用:历史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基础完全转变为汉族传统形式,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也受到汉族人士的拥戴,十六国以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8题:

试述校长职级制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1)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挂钩的校长管理制度。如初级中学的校长一般定为科级,完全中学的校长一般定为副处级,省市重点中学的校长一般定为正处级等。(当然在城市和农村,会有不同的定位,但在同一地方一般有统一的规定)。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原有的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挂钩的制度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期校长队伍管理的特点和实际。(2)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根据上海市试行校长职级制的经验,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实行“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想为依据,以理清政事职能,实行政事分开(指行政级别与职位分开)为原则,建立起符合中小学管理特点和校长成长规律,能够激励校长积极进取,争优创先的校长管理制度。(3)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在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脱钩后,重新规定一套校长职级系列。制定校长职级工资系列,使校长的工资与其等级相对应。
制定各等级校长的任职条件,以明确不同等级学校的校长应具备的等级。制定评审各等级校长的指标体系。规定考评聘任各等级校长的工作程序。(4)实行校长职级制的意义
有助于充分调动校长的积极性,增强校长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助于增强校长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意识。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校长,促进校长的成长。
可促进校长队伍的合理流动和校级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有助于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9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实质意义。


答案:
解析:
王安石变法是一个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核心内容,考生一定要牢固、全面的掌握。记住变法的内容是基础,对变法进行有深度的分析、理解是重点,适当关注新的研究动态。

第10题:

马略军事改革


答案:
解析:
马略军事改革:古代罗马军事家和政治家G.马略(公元前157—前86年)推行的以雇佣兵制取代公民兵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突破按财产资格服役的限制,将征集公民兵改为募兵制,招收穷苦公民服役。规定士兵服役期为16年。服役期间由国家供应装备、给养和支付军饷。退役士兵由国家分给土地。扩充军团人数,由4500人增至6000人;实行新编制,1个军团包括10个联队,1个联队下辖3个中队,中队下分2个森图里亚(又译百人队);采用不同武器、兵种和训练程度为基础的战斗队形,以增进作战的灵活性和指挥效能;增加工兵和机械装备;加强军纪和训练。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冲破了旧的城邦制传统,提高了战斗力,导致了罗马军队社会成分的变化,职业军长期追随自己的将领,为后来的军事独裁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