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非战公约》。

题目

试析《非战公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非战公约》。1927年由法国外长A.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F.B.凯洛格倡议,1928年8月27日由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爱尔兰、新西兰、美国、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1929年7月25日生效。至1933年,共有63个国家批准或加入。
主要内容:
公约包括序言和3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非战公约》是在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的压力下缔结的。它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也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高涨的和平主义倾向。1927年4月,法国外长A.白里安为纪念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0周年,向美国国务卿F.B.凯洛格倡议:美法立即缔结废弃战争的协定,以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美国政府对此表示欢迎,同时建议该条约不应只限于美法两国,而应包括主要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该公约在美法两国提出的条约方案基础上签订。
意义:
《非战公约》的意义在于:
①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普遍性国际公约的形式,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在此以前,西方传统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一向主张,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是合法的,主权国家有诉诸战争的绝对权利。
②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德日主要战犯(危害和平罪)的重要法律依据。
③公约是宣示性的国际文件,无有效期限的规定,已成为一项国际惯例。它所反映的关于限制战争的基本原则,为其后的《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文件所继承,从而推进了宣布侵略战争违法的历史进程。
公约的缺陷在于:首先,它笼统地使用“战争”一词,而未明确区分侵略战争与自卫战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其次,它使用“废弃战争”一词,而未使用当时一些国际文件已经使用的“禁止使用武力”,这就使侵略者有可能以不宣而战为手段或借口它所进行的武装侵略不是“战争”而开脱罪责。第三,公约的拘束力因美、英、法等国的保留而受到削弱。美国的保留是,维护门罗主义为其国防体系的一部分权利;英国的保留是,世界上某些区域的“幸福和完整”,对于英国的和平与安全具有特殊和重大利益关系,因而保卫这些区域不受攻击须视为一种自卫措施;法国则保留在其同盟国遭受攻击时给予支持的权利。这些保留超出了自卫权的范围,是帝国主义国家强权政治的表现。
《非战公约》在国际法和战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并没有起到制止侵略战争的作用。《非战公约》得以签订的原因是:
⑴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列强的矛盾冲突
⑵各国实力对比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⑶一战之后人民渴望和平,和平思想和平运动得到发展
⑷各国政府也普遍推行和平主义外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非战公约》


答案:
解析:
《非战公约》:1927年由法国外长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倡议,1928年8月27日法、德、日、意、英、澳、加、美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的《白里安一凯洛格公约》。《非战公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的压力下缔结的。它反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也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高涨的和平主义倾向。

第2题:

试析样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产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活动。洋务运动分两个阶段:“自强”和“求富”
洋务运动前期,即19世纪60至7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满洲贵族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性,同时也开始具有一些新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内容。
洋务运动后期,即70至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总的来说,洋务派民用企业彼军用企业发展水平较高它虽然仍在企业管理上带有很浓的封建性,但它们采用雇佣劳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已是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先行地位。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起到延缓作用。
有专家认为:
一、中国之所以会沦为半殖民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打进中国的外来侵略者势力太强了,另一是中国太落后”。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沦为殖民地、遭到瓜分也是可能的。
二、洋务派利用西方新式武器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当然是反动的,但他们主张学习西方‘长技’以防止外人觊觎的思想,在当时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使清政府初步拥有一支使用近代化武器的海陆军,这支军队在抵抗外国军事侵略上是出过一些力的。
三、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较明显地具有‘收回利权’、‘堵塞漏卮’的意义”,这些近代企业在抵抗外国经济侵略上也起过一些积极作用。
因此,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抵制外国资本主义扩大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积极作用,延缓了而不是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本人认为,除以上观点外,洋务运动还起到了如下作用:
1)洋务运动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惟一理想,不再鄙视“奇技淫巧”的技术,奠定了“科学”的根基与土壤。洋务派先后向外国派出留学生,去吸取西方科技之营养,后来为中国的独立与富强作出巨大贡献如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飞机设计师冯如以及改良派代表人物严复等。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经济管理理念。
3)洋务运动引起思想领域的一次变革。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原因。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使中国的现代化商业萌生并渐渐成长。

第3题:

试析《门罗宣言》。


参考答案:

1823年8月,英国外交大臣G.坎宁邀请美国共同反对俄、普、奥3国“神圣同盟”对拉美各国的干涉,禁止再把拉丁美洲殖民化,得到门罗的赞同。
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美国承认并且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实际上,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讲,门罗主义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已独立的拉美国家再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的作用。
门罗宣言包含的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主义”。门罗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⑴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的扩张;
⑵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条;
⑶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
门罗主义在当时未产生多少影响,因为英国在拉美的影响要大大超过美国。19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又重新提起门罗主义。


第4题:

名词解释题
非战公约

正确答案: 1927年由法国外长A.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F.B.凯洛格倡议,1928年8月27日比、捷、法、德、日、意、波(兰)、英、澳、加、印(度)、爱(尔兰)、新(西兰)、美、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的公约。全称《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非战公约》包括序言和正文3条。在第一条中,缔约各国郑重声明: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规定: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第三条是规定程序问题。《非战公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的压力下缔结的。它反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也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高涨的和平主义倾向。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试析试析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杂剧的用意。


正确答案: 《四声猿》是徐渭的四部杂剧《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狂鼓史渔阳三弄》、《女状元辞凰得凤》的合称。《四声猿》的得名说法不一,很多人认为徐渭是取猿声哀苦,令人断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哀。也有人认为徐渭心目中的猿不仅悲伤,亦能悟法,所以徐渭以这四个短剧,用另一种方式宣扬了人的显示本性的合情合理。可以说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的剧本,有两方面的用意:
一是以猿声写自己内心的悲愤、不遇的慨叹。在《四声猿》的四个剧本中,应该说《狂鼓史渔阳三弄》最突出地体现了徐渭内心的悲愤。《狂鼓史》以历史上祢衡骂座的故事为素材,在阴司由祢衡对着曹操亡魂重演当日骂座的情景。“骂曹”的内容,看起来不外乎历史记载和故事传说中曹操的狠毒伪善、狡诈奸险、草菅人命等罪恶,但对徐渭来说,剧中的曹操实际象征着使他产生“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的社会实体。而剧中气概超群、才华出众,却沉沦失意、桀骜不驯的祢衡,正是徐渭自己的化身。祢衡最后被玉帝请去作修文郎的结局,则是科考失意、怀才不遇的徐渭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二是借猿声写自己心中的奇气,《四声猿》就是徐渭的中夜长啸。《四声猿》写了四件至奇至快之事,除《狂鼓史》阴间骂曹外,《翠乡梦》的破戒与投胎、轮回与度脱也充满了奇异的色彩。而《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中的木兰和黄崇嘏以女子之身,或驰骋疆场、杀敌卫国,或参加科考、独占鳌头,在当时都是至奇至异之事。可以说,徐渭创作这四个剧本正是“借彼异迹,吐我奇气。”

第6题:

暂时解决欧洲安全问题的条约是(  )

A.《凡尔赛和约》
B.《洛桑条约》
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

答案:C
解析:
1925年欧洲国家签订《洛迦诺公约》,它暂时解决了欧洲安全问题.欧洲进入了一个相对和缓的时期。因此,正确答案是C。

第7题:

试析分税制的特点。
(1)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
(2)维护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
(3)各级财政拥有自己独立的主体税种;
(4)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

第8题:

试析《非战公约》。


参考答案:

《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非战公约》。1927年由法国外长A.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F.B.凯洛格倡议,1928年8月27日由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爱尔兰、新西兰、美国、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1929年7月25日生效。至1933年,共有63个国家批准或加入。
主要内容:
公约包括序言和3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非战公约》是在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的压力下缔结的。它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也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高涨的和平主义倾向。1927年4月,法国外长A.白里安为纪念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0周年,向美国国务卿F.B.凯洛格倡议:美法立即缔结废弃战争的协定,以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美国政府对此表示欢迎,同时建议该条约不应只限于美法两国,而应包括主要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该公约在美法两国提出的条约方案基础上签订。
意义:
《非战公约》的意义在于:
①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普遍性国际公约的形式,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在此以前,西方传统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一向主张,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是合法的,主权国家有诉诸战争的绝对权利。
②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德日主要战犯(危害和平罪)的重要法律依据。
③公约是宣示性的国际文件,无有效期限的规定,已成为一项国际惯例。它所反映的关于限制战争的基本原则,为其后的《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文件所继承,从而推进了宣布侵略战争违法的历史进程。
公约的缺陷在于:首先,它笼统地使用“战争”一词,而未明确区分侵略战争与自卫战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其次,它使用“废弃战争”一词,而未使用当时一些国际文件已经使用的“禁止使用武力”,这就使侵略者有可能以不宣而战为手段或借口它所进行的武装侵略不是“战争”而开脱罪责。第三,公约的拘束力因美、英、法等国的保留而受到削弱。美国的保留是,维护门罗主义为其国防体系的一部分权利;英国的保留是,世界上某些区域的“幸福和完整”,对于英国的和平与安全具有特殊和重大利益关系,因而保卫这些区域不受攻击须视为一种自卫措施;法国则保留在其同盟国遭受攻击时给予支持的权利。这些保留超出了自卫权的范围,是帝国主义国家强权政治的表现。
《非战公约》在国际法和战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并没有起到制止侵略战争的作用。《非战公约》得以签订的原因是:
⑴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列强的矛盾冲突
⑵各国实力对比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⑶一战之后人民渴望和平,和平思想和平运动得到发展
⑷各国政府也普遍推行和平主义外交。


第9题:

《非战公约》的倡议人是()

  • A、普恩加莱
  • B、柯立芝
  • C、白里安
  • D、凯洛格
  • E、麦克唐纳

正确答案:C,D

第10题:

多选题
《非战公约》的倡议人是()
A

普恩加莱

B

柯立芝

C

白里安

D

凯洛格

E

麦克唐纳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